张天明
摘 要 本文梳理和总结了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祥芹如何从无到有地建构具有汉语言文字特质的“汉文阅读学”,指出其从事学术研究的内在动力是“学以致用”,其人文精神的特质是“知行合一”。
关键词 汉文阅读学 曾祥芹 人物传记
分类号 G250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9.04.001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Zeng Xiangqin, a professor in the College of Literature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who has constructed the “Chinese Reading” from scratch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writing,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inherent motive force of his academic research is “learning for appli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his humanistic spirit is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Keywords Chinese Reading. Zeng Xiangqin. Biography.
0 引言
曾祥芹教授在語文教育学、文章学、阅读学领域,学术著述等身,研究成绩斐然。曾先生曾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现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并兼任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及名誉会长,等等。他从事中国阅读学研究数十年,提出了“振兴阅读科技,强化阅读教育,培育读书人口,营造书香社会”的系统观,以及汉文阅读“三体”(阅读本体是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的辨证统一)、“三法”(精读、略读、快读一条龙)体系,为中国阅读学研究建构了理论与实践基础。除学术研究代表作《汉文阅读学导论》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外,其主编的《历代读书诗》 《阅读学新论》 《现代读书经》 《阅读改变人生》及“阅读学丛书”等,极大地裨益了有关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曾先生之所以能在阅读学领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上有所建树,是基于其长达二三十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大学中文本科(硕士) 教育经验。一般来说,他的研究触角都是产生于教学实践,最后又会回到教学实践中去。他所关注的汉文阅读学研究,其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学生在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潜心教学和研究的同时,他还因各种机缘热心于社会讲学,数十年中,在大、中、小学,机关、事业单位及工矿企业、民间组织讲学数百场。近年来,他更以老骥伏枥的精神,积极响应朱永新、赵丽宏、邬书林、聂震宁、甘其勋、王余光、吴晞、林公武、张怀涛、徐雁等有识之士大力倡导的“促进全民阅读,倡导终身学习;创建书香社会,弘扬精神文明”的“书香中国”建设方略,身体力行,做了很多宣传与讲座,真正做到了道器用兼具,知行统一。
曾先生这种学以致用、道器用兼具的治学方针,启迪我们在学术研究上要注意道与器、学与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摒弃那种坐而论道的腐儒行为。本文将重点梳理和总结这位八旬学人在上述领域,尤其是汉文阅读学领域的具体建树,指出其学术研究的内在动力和精神特质是“学以致用”与“知行合一”,其从无到有地建构“中国阅读学”的创新精神,是当代学术界的楷模。
1 从无到有地建构“汉文阅读学”
按照曾教授的大阅读观点,读物可分为“有字书”与“无字书”,自从有了人类之后就产生了阅读行为。那时人类尚未出现“有字书”,主要是阅读“无字书”,即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
“读有字书”自然是在文字出现以后产生的,就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应是在甲骨文出现之后,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而关于阅读本身的研究则相对不足。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阅读学研究的成果就诞生了曾祥芹教授的《百家读书经》及《现代读书经》等。而以曾祥芹、王继坤等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以此为已任,呼吁建立与“写作学”相并列的“阅读学”并开展研究。曾祥芹在很多场合及其发表的研究论文和著作中,多次表示,一个“阅读大国”,竟然“阅读”无“学”,岂非咄咄怪事?
上世纪80年代,曾祥芹教授联合韩雪屏教授,组织一批学者撰写并主编,出版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套“阅读学丛书”,共计160万字,包括《阅读学原理》 《阅读技法系统》 《文体阅读法》 《古代阅读论》 《国外阅读研究》五本专著,首次系统建构起了“中国阅读学”的基本体系。从纵向维度看,这套阅读学专著系统梳理与总结了我国历代阅读学人的阅读经验与理论,评点、沉淀了一批有价值的阅读理论、范畴与术语,为以后阅读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基础。从横向维度看,丛书联系中外,兼及理论与实践。结构上划分为阅读客体研究、阅读本体研究、阅读主体研究三部分。这种分法初步为曾祥芹后来修缮的“四体”(客体、介体、主体、本体) 阅读学完整理论奠定了基础。此后曾先生独著和合著的著作也基本上沿用这种结构,只是略有改动、时有侧重而已。
丛书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南京大学教授兼中国写作学会会长裴显生认为这套丛书“初步构建了阅读学的理论体系,”“界定了阅读学的学术特征,”“较好的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重视继承、坚持创新”[1]。著名语文教育家章熊也认为丛书摒弃了那种使阅读成为写作附庸从而束缚阅读学发展的陈旧观念[2]。大连师范学院教授王伟评价此书“堪称我国阅读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一座阅读学系统工程的里程碑。”[3]
中国第一套“阅读学丛书”的出版,使孕育期和初创期的阅读学研究从零碎化、游兵散勇式走向系统化、集团作战方式,阅读学研究无论从量还是质上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标志着“中国阅读学”从无到有正式形成的第一次飞跃;显示出一代学人曾祥芹的学术鸿愿,即“追赶国外阅读学,首次系统建构中国阅读学”得以实现。
在国际上阅读学研究蓬勃开展,我国内地阅读学研究滞后的背景下,曾祥芹以建立中国独立的阅读学为己任,从对中外阅读史料的爬梳剔抉,对阅读体系的规划宏构,到对阅读技法的选择提炼,显示出其学术担当与勇气、学术能力与智慧。
2 从普通阅读学到“汉文阅读学”
应该说,一生中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很多治学者难以企及和艳羡的,它所带来的学术成就与威望足以让人乐享其成。但对于曾祥芹而言,这仅仅是他阅读学研究的起始,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从内容上看,五卷本的“阅读学丛书”属于普通阅读学,在完成了这样一套煌煌著作后,他又酝酿建立“汉文阅读学”书系13种,而《阅读学新论》 就是该书系的核心。这部作品沿用《阅读学原理》 的建构体系而又有所创新,除对《阅读学原理》 中一些理论深化拓展外,另外引入了诸如接受美学的观点,对读者的阅读创造进行论述。再如“阅读病理论”对从生理到心理、从个人到社会的阅读病态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矫治办法,令人耳目一新。
如果说“阅读学丛书”的意义在于其从无到有的话,那么这本《阅读学新论》的价值可用“新”来概括了。如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先生认为本书与前面的阅读学丛书相比,提出了“新的理念、新的课题、新的开拓”[4]。饶杰腾从《语文新大纲》的角度评论该书“可以作为贯穿《大纲》 精神、领会《大纲》 内容、落实《大纲》 要求的重要参考”[5]。《语文建设》杂志前执行主编郑浩写书评认为本书是“20世纪中国阅读学研究的最高成果”。王云峰认为本书是“建立汉文阅读学的重要基石”[6]。本书的出版,完成了我国阅读学的第二次飛跃——从普通阅读学到“汉文阅读学”,凸显民族特色,力促阅读学中国化。曾祥芹先生在阅读学丛书的基础上继续发力,对原来的研究拓宽拓深,显示了其持之以恒、不断创新的学术精神。
3 与《文学阅读学》相映照的《文章阅读学》
2004年11月,北京大学教授龙协涛先生出版了学术著作《文学阅读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曾先生即从阅读学的角度认为此书是“文体阅读”的代表性著作,因为此前他组织出版的第一套从书里就有一本《文体阅读法》,对各种文体当然也包括文学体裁的阅读进行过深入研究,这一阅读学方面的新成果,让他欣喜不已。
曾先生认为,一个读书大国仅有文学阅读研究的论著而缺失文章阅读学研究的论著,无论如何也是残缺的。为了消弭这一缺憾,曾祥芹决定组织业内专家撰写一本《文章阅读学》。为了能与龙先生的《文学阅读学》相媲美,曾先生仔细研读该著作,并做了两万余字的读书笔记。这时候的曾祥芹已是七旬老人,并因糖尿病住进了医院,两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及《文章阅读学》专著的架构,都是在河南人民医院的病榻上完成的。期间,他还为即将召开的“曾祥芹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准备了一套三卷本、近二百万字的书稿。这些书稿都是他用左手(右手已颤抖多年) 一个字一个字敲进电脑里的,其困难可想而知。但有坚强学术信念的曾先生,硬是克服了我们年青人都望而生畏的困难,召集陈才生等门生弟子撰写完成并出版了这本五十多万字的专著。
《文章阅读学》 对曾先生原来的阅读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梳理以符合文章阅读的特点,如重组《阅读学原理》 中的操作技法108法,并将其归纳为文章阅读方法论和文章阅读创造论两大部分。文章阅读方法论归纳为精读、略读、快读三大类,文章阅读创造论归纳为八类或相互呼应、或层递加深的办法,如互文生义、断章取义——文章阅读的创造技法,见仁见智、多元有界——文章阅读的创造铁则,等等。
笔者认为其中最有创意的章节是“文章跨体阅读论”,这是针对文学与文章两种文体互通性而采取的阅读方略,即在提倡“把文学当作文学来读,把文章当作文章来读”的普遍性情况下,也要注意文体阅读的特殊性,讲究“把文学当作文章来读,把文章当作文学来读”的灵活性,另人耳目一新。这一论断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应用价值。
《文章阅读学》 的问世,标志着我国阅读学研究的第三次飞跃,即研究视界从一般阅读学转移到汉文阅读学,再深入到完整的文体阅读学,这是阅读学研究的再一次深化,彰显了曾祥芹先生的学术精神,即学人之长,永不服输;见贤思齐,不断创新。
4 “学以致用”与“知行合一”的学人楷模
曾祥芹先生的学术研究都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产生与完成,并为社会实践所服务的。从《阅读改变人生》 的动力出发,到“读书、阅网、观景三结合”的全民阅读顶层设计,都彰显了他作为一位中国阅读学奠基人的深厚功底和战略眼光。
为了阅读教学之便,他曾以古今中外阅读史为依托,总结出了“108阅读技法”,并进而归纳为3大类18法,建构了“精读、略读、快读一条龙”体系。在21世纪初教育部推出《语文新课标》 提倡“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情况下,他发表了关于“个性化阅读”的一系列论文,对其具体操作方法提出了种种办法,特别是《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提出的十个理论问题》 一文,慧眼独具,高屋建瓴,是一份笔者所已知的最为详实、最具操作性的个性化阅读的理论方略,本人经常阅读、反复揣摩,受益匪浅。
对于个性化阅读的误区,他以《于丹<论语>心得》中误读《论语》 为典型案例加以分析,撰写了一万九千余字的《文章误读的“问病泉”》 ,并结合语文教学指出此书二十种“误读病灶”。曾祥芹先生的这篇激浊扬清的文章,先被《焦作大学学报》 主编郑心灵看中,于2008年全文刊出,继而被《图书与情报》 杂志在次年选登,在我国阅读学和国学界产生了很大反响。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曾祥芹先生把他的书房命名为“拓荒斋”,正体现了他以不遗余力开拓垦荒的耕牛自喻的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裴显生.阅读学原理:序[M]//曾祥芹, 韩雪屏.阅读学原理.郑州:大象出版社,1992.
章熊.阅读技法系统:序[M]//曾祥芹.阅读技法系统.郑州:大象出版社,1992.
王伟.阅读技法系统:序[M]//曾祥芹.阅读技法系统.郑州:大象出版社,1992.
顾黄初.阅读学研究的新成果[J]课程·教材·教法,2000(5):57-60.
张灿华.曾祥芹学谊录[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
王云峰.建立汉文阅读学的重要基石:评曾详芹主编的《阅读学新论》[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1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