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娟
摘 要:初中语文是初中教学课程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阅读教学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研究最近几年的中考题型发现,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已经成为常考的内容之一。鉴于此,结合经验,就如何阅读人物传记谈一谈看法。
关键词:人物传记;初中语文;阅读策略
人物传记类的文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常见,如何阅读好这类文章是当前困扰大多数学生的问题。人物传记一般是描写某个人的奋斗历程、成长过程、个性特征、生活背景、趣闻轶事、生平事迹等,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阅读技巧。如果学生能够掌握阅读技巧,阅读效率就会大幅度提升。本文在此基础上,就初中语文人物传记的阅读策略展开论述。
一、选择同一个作家不同阶段的传记作品进行纵深比较
作品的质量与作家的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作家的水平在不同的阶段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作家,随着所处时代的发展、个人阅历的丰富,创作风格和创作心境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他的作品中都会呈现出来。因此,在阅读传记作品的时候,学生可以借鉴该作家在其他时期创作的传记作品,以此为参照进行对比阅读。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其价值观念、文章主旨和风格。这种做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人物传记的阅读能力。
二、选择同一传主的不同文本进行客观比较
一般来说,对于同一个传主的描述有着各种各样的文本,不同文本当中对传主的一些细节描写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人物传记是对某个人进行的描写,通常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掺杂一些自己的情感,而这些情感往往会影响读者的判断,尤其是初中生。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等都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尚且不成熟,很容易被作者掺杂在作品中的情感带偏,随着作者喜爱而喜爱,随着作者的厌恶而厌恶。这对学生人物传记阅读能力的提升形成较大的阻碍。因此,学生在阅读传记的时候应当选择同一传主的不同文本进行客观的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阅读,分析不同作者在語言表达、谋篇布局、主旨提炼、材料选用等方面的优劣和得失,以此提高学生阅读人物传记的能力。
比如,在读了《一代大师季羡林》之后,学生可以选择《斯人已逝,良知犹存》《季羡林的缺憾人生》、卞毓方所著的《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鲁民所著的《为季羡林自摘桂冠喝彩》以及各种报纸杂志上对于季羡林先生的评价,譬如《文汇报》中的一篇文章《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还有刘科所著的《季羡林:在古今中外间穿梭》等一些有关于季羡林的人物传记。通过这些传记作品的客观比较,对季羡林先生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有助于学生得出客观的评价,对季羡林先生有一个更加准确的把握。
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和审视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个人物传记作品,不同领域的读者在阅读之后获得的启发和认识也是有所不同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人们在阅读过程中审视的角度不同。譬如同一个传记,读者可以从个人人格形成和成长、教育、政治、社会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将其深层的意蕴充分挖掘出来,也可以从写作风格、写作特点、人物形象、写作效果、背景和意图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初中学生由于成长的背景和生活环境有所区别,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有所差别,在阅读人物传记的时候心得体会也是各不相同的。为了提高阅读的客观性,学生在阅读人物传记的时候可以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人,结合自己想象的身份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物传记进行分析和审视。这样不仅可以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细掘深挖,还能让学生在相互比较和分析的过程中得出较为全面的结论。
四、对于有疑问的地方要采取精读的方式
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也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人物传记的时候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善于抓住质疑之处进行思考,以此提高学生阅读人物传记的能力。
例如,在文章的反复之处进行精读。作者在写作的时候,通常使用反复的写作手法对某一个事物或者观念进行再三强调,以此增强表达的效果。学生在阅读文章反复之处的时候,要善于质疑,找到其中的玄机和寓意。例如,在《解读毕加索》这篇人物传记时,其中开头写道“面对这样一个不可思议……我们常常只有惊叹”,在文章的最后又写道“我每一次看到他的不可征服……悄悄发出叹息”。作者在文章中写了好几次叹息,通过这些反复的叹息就可以看出作者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即对毕加索伟大的“惊叹”。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人物传记的过程中必须采用有效的思路。对于同一个作家不同阶段的传记作品,需要进行纵深比较。同时,对同一传主的不同文本,需要进行客观比较。在文本分析中,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和审视,引导学生提出疑问,采取精读的方式阅读有疑问的地方。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阅读人物传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冲锋.谈人物传记的阅读[J].语文教学之友,2005(11):34-35.
[2]张蕊.立足文本,返璞归真,一一风荷举:解码人物传记信息筛选题型[J].求学,2014(9):45-46.
编辑 高 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