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利
摘 要 图书漂流活动在国内已有十余年发展历史,从风靡全国到趋于和缓,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接受和推广。然而国内图书漂流短期活动居多,活动效果和影响力有限,缺乏长期可持续发展运作机制。图书漂流活动长期稳定的发展,需要抓住读者、漂流图书、漂流媒介和分享文化四个要素,从这四个要素出发对图书漂流活动进行完善,将有助于图书漂流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图书漂流 北京林业大学 读书分享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9.04.008
Abstract Book crossing has been developed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in China. From fashionable all over the country to moderate, it is accepted and promot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But most book crossing activities in China are short-term, having limited effect and influence among the public and lacking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ook drifting, four elements including readers, crossing books, crossing media and sharing culture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Perfecting the book crossing activities from these four element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ook crossing activities.
Keywords Book crossing. Beijng Forestry University. Shared reading.
图书漂流(Book crossing)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漂出,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不用借书证,不用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这种好书共享方式,被称为图书漂流。2001年,世界第一个图书漂流网站(bookcrossing.com)建立,它给每本漂流图书分配一个漂流书号,对其进行漂流跟踪。该网站因注册人数和漂流图书最多而成为讫今影响最大的图书漂流网站。图书漂流是一段文明而奇妙的旅程,她让知识因分享而传播。
1 我国图书漂流活动发展现状
图书漂流于2004年传入我国后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图书馆、出版社、各类学校、学生团体等单位组织开展的图书漂流活动深受读者喜爱,得以不断持续。漂流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一次性的,也有定期举办的,还有长期开展的;有专人管理的,也有开放式自助管理的;有定点设立专门的图书漂流站或漂流架的,也有流动开办的(预先发布漂流时间及地点,许多图书漂流活动都选择在世界读书日举办)[1]。图书漂流活动的效果也各不相同,有的因漂流图书有去无回导致难以继续,有的只是一次性或短期行为,热闹过后归于平静,或者是人们要等到再次举办图书漂流活动时才有机会参加,当然也有长期坚持开放的图书漂流站。这种长期定点设立的图书漂流站被不同的漂流者赋予个性化的名称,如图书漂流栈(岛、点、角、室、处、社、专架等),还有人称之为“漂书码头”。
图书漂流的理念值得赞赏和提倡,其影响深远,但其中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却是图书漂流活动面临的共同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笔者以“图书漂流”为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共检索到417篇相关研究论文。国内学者关于图书漂流的研究从2004年开始,呈波段性上升趋势,研究者从各自的角度对图书漂流活动进行了分析。鄂丽君、郭芹等调查研究了图书漂流活动在国内多地高校、公共图书馆、中小学校、企业等社会团体中的开展情况[2-3]。罗淑娴、周文琦等对图书漂流网站及平台进行了调查与分析[4-5]。杨彦提出图书漂流应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6],这与国外图书漂流网(bookcrossing.com)的做法是一致的。赵红等将漂流图书分为借阅类和赠阅类二大类,对二类图书分别采取不同的漂流方式[7],浙江師范大学采用“群漂”和“单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图书漂流[8]。郭丽梅、马志杰对图书漂流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9-10]。刘云、郭亮撰文介绍了上海图书馆、普陀图书馆与阿法迪公司合作开发的自助漂流亭[11],为图书漂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杨云芳提出将图书漂流与阅读推广对接,开展多元化的图书馆文献服务[12]。
2 我国图书漂流活动存在的问题
2.1 图书漂流活动缺乏长期发展规划
国内图书漂流短期行为居多,缺乏长期发展规划。短期图书漂流活动较适用于做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知晓并参与图书漂流。缺点是活动过后,图书漂流便无人管理,读者即使有图书要漂流的需求,也不知道该怎么操作。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不加管理随意把图书放在公园的长椅上的漂流形式,很容易断漂,难以长久坚持下去。
2.2 大众对图书漂流活动的认识和参与度不够
图书漂流活动引入我国后虽然受到欢迎,但读者对图书漂流规则不太了解,没有形成“漂流图书看完就应该放漂”“有闲置图书可以去投漂分享,让需要的人阅读”的意识,关注和参与图书漂流活动的人数还不够多,对图书漂流不知晓者依然存在。要达到众多读者对图书漂流活动知晓,且能按规则参与漂流活动尚需时日。
2.3 投(放) 漂者少,图书漂出数大于漂入数
由于多数图书漂出去后很难再漂回来,所以一般读者只是将自己不再用得上的图书投漂,投漂者(图书) 少,取漂、持漂者多,使得图书漂出数大于漂入数。图书漂流“诚信、分享”的意识,还没有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高校学生正处于求学阶段,求知欲望强烈,如果能够邂逅好书,一般都会选择进行阅读,这是学生对图书漂流的刚性需求(因为读者有需求,有的图书馆在短期图书漂流活动过后继续保留图书漂流书架[13]),一旦需求被满足会使他们受益非浅。然而受益者多了,但投(放) 漂者没有相应地增加,因此图书馆等管理者要多在宣传管理上做文章,让读者愿意投(放) 漂图书。
2.4 漂流图书种类少,参与人群有限
在高校,漂流图书的种类具有偏向性,投漂率较高的主要是教材、教辅和考研(试)类图书,其它类图书较少,尤其是文学类图书,即使有也很快漂出或者断漂。这种情况将会影响到参与图书漂流活动人群的覆盖面,使得人群主要限制在对这类图书有需求的新生或是低年级学生中。如果扩大漂流图书种类,定期有文学类或热门图书投放,就能吸引更多读者的注意力。
2.5 图书漂流规则存在执行效力问题
依据“诚信、分享”理念,图书漂流大多采取开放式自助管理,要求读者自助投漂、自行登记持漂一册图书、自觉放漂图书,如果大家都按这个规则参与漂流活动,就不会存在图书断漂情况。然而却有读者未按规则漂流图书,有多拿多占者,有取走图书不再放漂者,也有拿走图书不进行登记者。图书漂流管理者也只能在道德层面,通过宣传来引导读者按规则参与图书漂流活动。图书漂流规则存在执行效力问题。
3 图书漂流活动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如何让图书漂流活动有效而低成本运行,又不违背图书漂流的初衷,成为图书漂流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图书漂流主要包括读者、漂流图书、漂流媒介和分享文化四个要素,笔者拟以北京林业大学的图书漂流活动为例,从这四个要素出发介绍图书漂流活动。
3.1 读者
图书漂流活动的开展需要有读者的参与。读者有读书的欲望,才会去读书;有读书的动机,才会想办法去找想读的书,读更多的好书。参与图书漂流活动的读者越多,图书漂流的动力越大。读者的积极参与,是图书漂流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北京林业大学(以下简称北林)的图书漂流有一定的读者基础,早在2007年就有学生团体瞳林文学社涉足图书漂流活动。随后,不断有学生自发组织开展不同规模的图书漂流活动,其中北林紫穹志愿服务团从2012年开始定期到学生宿舍收书,并在学生流量大的食堂外开展图书漂流及其宣传活动,为北林图书漂流长期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2 漂流图书
图书漂流是一个循环流动过程,其初衷是让一本书去旅行,以便更多的读者能够读到它。如果有高质量、源源不断的漂流图书来满足不同品味读书人的嗜好和需求,就会吸引和留住读者参与漂流活动。像北林图书馆这样每年都能收到一定数量赠书的高校图书馆,学生、教师、校友及其它个人或社会团体捐赠的文献部分收入馆藏外,其余的均作为漂流书源。北林图书馆已把图书漂流当做一项常规工作来做了。
虽然可以不去刻意追求图书的回漂率,但应保证图书漂流站的书架上随时有书在流动。如果图书漂流站缺少漂流书源,读者无可读之书,则图书漂流将会成为一潭死水。图书一旦断漂,图书漂流将难以为继,无法持续发展下去,所以漂流图书是影响图书漂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3.3 漂流媒介
短期图书漂流活动过后,图书漂流难以继续的因素,主要是因为缺少漂流媒介。图书通过漂流媒介才能维持漂流过程的良性循环,读者通过漂流媒介才可以投漂、求漂或寻找想读的书。漂流媒介为读者参与图书漂流活动提供场地,提供资源,开展宣传,搭建平台。漂流媒介可以是实体的图书漂流站(定点或流动),也可以是虚拟的网站,或是二者的结合。二者结合效率会更高,效果会更好。
北林图书馆2008年开始在图书馆大厅的一角建立图书漂流站,并在一教门厅设立图书漂流分站。馆内战点开放至今,规模不断扩大,图书漂流书架从一排增至二排,2015年又增加了期刊漂流架,将每年收到的赠刊及不装订过刊投放漂流。图1所示是北林图书漂流站开放以来图书漂流情况,柱状图每年三个数据从左至右依次是读者自助登记的图书漂出数量、图书馆每年投放漂流站的图书以及期刊数量。从图2中可以看到,2008年北林图书馆在刚刚开展图书漂流时,无论在图书馆还是在校园内普遍认知度虽然不高,但是从当年的图书漂出登记记录可以看到,北林图书漂流站受到了读者欢迎。随后,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图书和期刊在漂,2017年投漂和漂出的图书数量达到历年来的最高值。图书漂流站的建立,为北林图书漂流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书馆、出版社、学生团体等是漂流媒介的管理者。图书漂流站(漂流媒介) 若无人管理,书架会很乱,使人望而却步,而且好书容易有去无回,漂流站会面临图书断漂的危机。因此,做为漂流媒介管理者的图书馆及其它机构或组织,其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3.4 分享文化
分享文化是图书漂流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分享意识,大家都不愿意投漂图书或是都将漂流图书据为己有,那么漂流图书将会越漂越少,甚至断漂。表1所示是北林图书漂流站10年的图书漂出登记数据。从表1中可以看出,每年9月的学期初图书漂流量大,随后逐月递减,这与投放的漂流图书数量有关。因为每年9月都會有一批毕业生赠书投放漂流站,所以图书漂流量大。图书很快漂流出去,但漂入(回)数却不多,书架上可供漂流的图书锐减,导致图书漂流后劲不足。可见,管理者需要倡导分享文化,不断完善图书漂流规则,并承担敦促读者按规则漂流图书的任务,使读书分享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读者有读书分享的习惯,使好书能够自然漂流起来,将会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阅读好书。我国自古有藏书文化,读书人每每以藏书丰富而骄傲。但个人藏书数量和种类总是有限的,如果每位读者将束之高阁的已读之书拿出来进行漂流分享,漂流书源便会源源不断,最终受益的将是各位爱好读书的读书人。机构或企业也可以参与其中,如果他们能定期投入图书进行漂流,保证一定质量和数量的漂流书源,促进读书分享,图书漂流将会源源不断,使得图书漂流得到可持续发展。
4 图书漂流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1 制定漂流规则,优化漂流过程
图书漂流规则应该简单,易于操作,使读者比较容易参与进来并尽快受益,才能吸引并留住读者。在图书漂流活动运行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漂流规则进行适当修订。北林图书漂流实行开放式自助管理,投漂者将图书盖上漂流章、放到书架上就可投漂图书,取漂者自助登记后即可持一册漂流图书,图书看完后可选择漂出或是暂时拥有,但需另外投漂一本图书,这个漂流规则简便易行。
每本漂流图书都应盖上漂流章或贴上带有漂流标志的标签,并增加看完放漂提示,提示读者这是一本漂流书,不可永久拥有,看完后应该放漂,如果不能及时放漂,则应投漂一本自己的好书作为交换[14-15]。图书漂流活动的受益者,应该有感恩之心,自己受益,也应惠及他人。
漂流图书投漂前还应注明捐赠人信息,这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荣誉,对捐赠者可以酌情给予奖励或是其它回报,以鼓励更多的人参加到投漂者行列[16]。北林紫穹志愿服务团定期开展图书漂流宣传活动,他们到学生宿舍收书,并以发放证书的形式对捐赠者进行褒奖。对于这种学生团体自发组织的活动,北林图书馆都全力给予支持与配合。
此外,图书漂流管理者可适当介入,通过购置或是选择某一主题的热门图书投放漂流,给漂流图书注入新鲜血液,推动好书快速传漂阅读,吸引更多的读者。对于这类投漂图书,管理者可制定特殊的漂流管理办法和规则,如在图书“借阅”漂流活动的过程中加入导读内容或是添加图书漂流行程笔记页,让读者体验不一般的漂流图书阅读过程,增强图书漂流的趣味及推动力。
4.2 加强图书漂流站点建设及管理
为节省读者的时间,使读者找书方便,应加强对漂流书架的管理,将漂流图书分类排放。北林图书漂流站曾经不分类直接上架漂流图书,让读者从中去淘书,这样做虽然在架图书比较多,却给读者带来不便,使得图书利用率不高。漂流图书分类上架后,情况大有改善,漂流图书利用率得到了提高。但同时依然存在书架凌乱的现象,管理者需要定期整理漂流书架,保持书架整齐有序。
为保证图书质量,管理者需要定期检查漂流图书,对非正式出版物、盗版文献等低质量图书还需特别留意剔除。当图书漂流站图书太多、书架放不下时,就要选择淘汰滞架图书;当面临图书漂流太快、书架太空时,则需要去寻找漂流书源进行投放,以使书架始终保有一定数量的图书。当漂流动力不足时,管理者可以收集或订购一些热门图书。投放漂流,倡导分享文化,推动图书漂流的发展。
4.3 加强图书漂流的宣传引导和监督管理
在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时,要让大家了解图书漂流的意义及漂流规则,争取更多的读者加入到图书漂流行列中来。北林图书馆通过发放印有图书漂流介绍的读者手册、定期开展图书漂流宣传、学生团体参与收书和漂书等活动,使得图书漂流在北林的影响面逐渐扩大。管理者应加强对图书漂流站的巡视,注意引导读者按规则参与图书漂流,让读者读书受益时别忘了进行分享,给别人提供阅读机会。管理者还应关注读者取漂和持漂情况,对于多拿书的读者,要及时联系,适当教育,并追回读者多拿的书。此外,加强图书漂流后续管理,定期统计图书漂流数据,及时调整漂流策略[17]。
4.4 建立图书漂流网站,充分利用社交平台
国外图书漂流网站(bookcrossing.com)建站至今依然活跃,参与者遍及世界各地,还定期举办漂流者的聚会活动,说明利用网络进行图书漂流效率非常高。通过图书漂流网站追踪一本书,可以使投漂者看到自己投漂的图书有多少人看过,有哪些图书在漂,有没有自己想看的书。读者还可以通过网站选择联系持漂者将图书漂给自己,还可以在网上寻求自己想看的书。图书馆等机构拥有资源优势,原本就建有网站,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图书漂流功能。图书馆在图书漂流网站,或是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可按照bookcrossing.com图书漂流模式,把部分热门图书乃至全部漂流图书进行漂流。每位持漂者在获得网漂图书后需先注册宣告俘获此书,使得每本漂流图书都有迹可循,从而能够漂得更远、更长久,惠及更多的读者。
4.5 强化多方合作,形成联合机制
众人拾柴火焰高,支持参加的人越多,图书漂流的发展动力就越大。在我国,广电、出版社等新闻出版机构,文化主管部门、图书馆等公益机构,各类学校、学生团体等,都应该加入图书漂流中,并多方联动进行管理,共同促进图书漂流的可持续发展。图书漂流可以尝试先从一馆、一校、一城的范围开始,逐渐扩大影响,最后连接成片,以此促进全民阅读,使读书分享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让整个社会充满书香[18]。
参考文献:
鄂丽君.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漂流活动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6(4):43-47.
鄂丽君.图书馆主导的图书漂流活动调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9):64-67.
郭芹,罗燕.安徽省图书漂流活动现状及发展策略探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5):24-26,34.
罗淑娴.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图书漂流”服务的平台选择和模式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7): 189-192.
周文琦,李赞梅,胡德华.我国图书漂流网站的调查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5): 90-94.
杨彦.图书馆实施“O2O图书漂流”项目构想与解析[J].管理观察,2016(24):144-146.
赵红.高校图书漂流“断漂”问题与管理模式研究:以天津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7):43-46.
陈敏芳,季鸿斌.校园“图书漂流”服务的深化路径[J].图书馆杂志,2016(4):48-51,64.
郭丽梅.图书漂流可持续发展与自组织管理机制探究:以浦东图书馆“爱心图书漂流”活动为案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4(1):16-19.
马志杰.高校图书馆“图书漂流”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9): 50-53.
刘云,程亮.RFID技术让图书服务漂进世博[J].集成电路应用,2010(4):29-31.
杨云芳.校园图书漂流: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可取形式——以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组织图书漂流活动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4): 88-90.
艾春艳,刘素清,刘雅琼,等.打开服务的另一扇窗:高校图书馆毕业季系列活动[J].图书馆建设,2013(3):62-64.
海永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新举措:推行“图书漂流”活动的开展[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2):99-101.
王静,贠琳红.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新举措:以西安电
子科技大学“图书漂流”为例[J].甘肃科技,2013(10):72-74,114.
刘倩美.高校图书馆开展固定區域漂书活动模式探讨:以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漂书站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3):113-116.
温柔.高校图书漂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辽宁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6(4):1-3.
姜海,周逍.基于中国四城“图书漂流”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出版,2017(15):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