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优化探索

2019-06-25 00:36刘琦
青年时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优化教育教学中职学校

刘琦

摘 要:结合当前我国国情以及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在农业中种植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种植业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基于此想要有效推动我国种植业长久发展,就需要重视我国的种植类教育活动。种植类专业身为我国中职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对其不断优化升级,以此促进我国种植业不断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内容针对种植院校种植类专业教学活动的优化措施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我国中职院校的教育活动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优化;教育教学

众所周知,想要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首先要积极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这也是我国培养人才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之一。在中职院校中,在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主要内容是要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与此同时还要为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打下基础,使学生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得以加强。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形势来看,种植类专业在成为我国近些年来极具发展前景的一门专业。基于此,本文主要内容研究如何优化中职学校的中职类专业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种植类专业的相关概述

在中职教育活动中,比较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外,还要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人才观。在中职院校中,种植专业属于学院传统的专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能够为当前社会以及用人岗位输送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了使中职教学活动质量得以提升,师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以及学习活动过程中,要并且落后的传统观念,大力提倡创新理念,无论是创新教学理念还是创新学习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对教育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于种植业这一专业而言,教师以及学生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该并且传统的旧理念,农民并非是下等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身素质得以全面发展[1]。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学生对于种植专业的认知,使学生正视种植专业。针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它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了最基础但是也是最难能可贵的技能型人才,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我国中职种植类专业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当前人们对于农业的认识来看,在中职院校内,众所师生对于农业不能有全面正确的认知与定位,不能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师生对于种植类专业存在有较为片面的开发,最终为种植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带来影响。除此之外,有受到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中职院校种植类专业招生相较于其他专业比较困难,种种因素导致师生对于种植类教育教学活动不能提起兴趣,最终导致种植类专业的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除此之外,中职院校在开展种植类专业教育活动过程中,不能充分结合本地农业种植活动,也没有充分考虑本地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要,没有做到教育活动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这样的情况导致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中,自身技能与知识不能紧跟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最终导致自身素质不能满足当前社会以及用人单位的要求,最终使得学生的就业率难以提升。教师在对中职生教授种植类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由于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导致教学内容较为陈旧,进而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不能完美的应用到社会实践过程中,最终导致学生自身能力难以提高[2]。

对于中职种植类专业而言,不同于其他普通学科,在对此专业进行学习时,不仅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结合当前中职院校的运行情况来看,由于院校针对实践活动所投入的设施较少,最终造成教育活动较为单一,这样的情形为中职种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带来严重的阻碍。

三、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优化对策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1.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教材

结合当前中职类院校种植专业的教学活动来看,可供选择的种植类专业教材类型众多,中职院校在选择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相应教材的实际内容,对教材进行选择。当前中职院校种植类专业普遍选择《作物栽培学各论》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教材之一,此教材由山東农业大学于振文院士亲自主编,其内容十分丰富完整,对于构建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

2.精心组织优化教学

教师在向中职学生教授相关知识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活动的系统性以及整体性,当前在部分中职院校中,过于重视学生的技能培训,将少量的基础课程全部丢弃或者安排课时较少,这样的现状会为中职学生构建自射知识框架带来严重的阻碍。种植学是一个十分完整的体系,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能够对种植活动有一个全面充分的认识,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生长规律以及土壤的培肥规律等内容都得以全面认知,同时还能够对于种植学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联系辩证[4]。中职学生在对种植学知识进行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开展实践活动,进而通过学习的知识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不能舍本逐末,放弃到最为基础的知识内容,一味的学习技能技巧。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应该注重联系当地实际情况,众所周知,种植活动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以及实践性,基于此,想要使学生符合当前社会以及用人岗位的人才要求,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就要在教学活动中联系实际,这样一来也有利于学生自身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在对学生教授有关大棚种植知识的过程中,如果一味的向学生教授种植活动的知识,种植过程中的温度控制等内容,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觉得种植知识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凸显本地教学的特色。

(二)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当前我国不断进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要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对于中职院校种植专业的教学活动而言,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引进性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在改革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还要学会利用现有的条件将谈论法、小组活动法等方法结合起来,以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构建学生系统的知识网络打下基础。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种植类专业的教育活动而言,由于专业课程知识的内容较为繁杂,图表内容居多,在开展教育活动过程中,仅凭教师口头讲解相关内容,难以提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且相关理论知识也令学生难以理解。在当前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几乎全面普及的状态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对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设施充分利用,通过内容丰富的课件以及音频、视频等内容,将理论知识生动的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使学生得以对专业知识接受与理解,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多媒体设备的应用程度进行把握,要繁简得当,突出教学活动的重点,为提高种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5]。

(四)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实验内容的选择

众所周知,种植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根据课程特点,对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进行提升,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开展常规性的实验活动教学,使学生掌握种植知识中的基本技能。在開展试验教学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实验教学活动的设计性、综合性,使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都得以有效提升。

2.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种植类专业的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会采用田间调查的试验方法,使学生结合田间的实际情况取得详细数据,随后根据自身所学知识对其分析,最终写成报告提交给教师进行审阅。但是为了使种植类专业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应该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升级,尽可能的使学生在试验教育活动中,积极发挥自主能动性以及创造性,基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自主设计实验内容,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对其多加指导,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五)完善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力度

结合以往中职院校种植类专业的实绩考核情况来看,对学生的考核主要体现在笔试成绩的分数,但是种植类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此种考核方式过于片面,基于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不断完善,以便能够明确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考核过程中,应该增加实验技能考核内容,实现全面的综合性考核,将笔试成绩的比重在合理范围内进行调整,这种考核模式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的种植类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不断优化,积极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除此之外,对学生开展实验性教学,使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为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构建自身知识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海燕. 浅析中职种植类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33):162-162.

[2]李建良. 探析提高中职种植专业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 文理导航(上旬), 2017(4):94-94.

[3]邹志华. 中职农业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以赣州农业学校为例[J]. 职教论坛, 2017(26):67-70.

[4]彭世杰. 中职涉农专业的现状及对策[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7(10):100-100.

[5]刘顺奇. 浅谈中职学生种植专业课的学习方法[J]. 甘肃农业, 2017(1):38-39.

猜你喜欢
教学优化教育教学中职学校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的教学优化与项目教学的实施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