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服务析出元理论演化及灰预测视阈下的热点应用领域分析*

2019-06-25 08:59:34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理论服务

张 亮

(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大连 116029)

1 引言

我国当代著名图书馆学家吴建中先生曾在2014年的《图书馆杂志》上撰文《大学图书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1],该文以不同时期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方式为主线,特别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图书馆的发展做了重新定位,并做了对未来的预测。本文从图书馆发展的脉络出发,剖析出“服务析出元”这一引领和推动图书馆前进发展的本质因素,并从科学研究的两条主线——理论和应用,对服务析出元进行了科学详尽的论纲式阐述,从而揭示和反映图书馆在某一特定时期的服务实质和本源。

2 图书馆服务析出元理论的基本论述

2.1 图书馆服务析出元的相关涵义及特征

“析出元”和“图书馆服务析出元”是笔者于2017年第2期的《图书馆研究》[2]杂志上提出的全新的概念:析,剖析。出,从……中剥离出来的……。元,最小研究对象。析出元,即通过剖析服务主体,从服务客体中剥离出来的最小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图书馆服务析出元,是指图书馆以读者满意为最终目的,通过剖析读者需求层级,从服务内容中剥离出来的最小研究对象。

图书馆服务析出元具有以下特征:①图书馆服务析出元是分析出来可剥离的最小知识产品,以为读者服务为最终目的;②图书馆服务析出元从理解程度和可视化程度上来讲是从宏观逻辑可视到微观逻辑模糊呈螺旋上升雾化扩散的;③图书馆服务析出元基于雾化属性,是愈发难以实化表达描述的;④图书馆服务析出元是具有整体导向性和逻辑前瞻性的。

2.2 图书馆服务析出元定义提出的意义

图书馆服务析出元定义的提出,具有以下意义:①从一个崭新的角度确立了图书馆以前在不同时期为读者提供服务的真实表达核心是什么;②为馆员向读者提供服务的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撑和落脚点;③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逻辑主线,决策者可以通过对服务析出元的未来预测,从而引领图书馆实现前瞻式发展和功能性布局。

2.3 图书馆服务析出元理论的研究对象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有理论研究对象,图书馆服务析出元作为一个理论也不例外,图书馆服务析出元理论以影响和标志图书馆某一特定时期所体现的最小服务单元为研究对象,其中主要包括既有服务析出元和预测服务析出元。图书馆既有服务析出元是指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的服务析出元;图书馆预测服务析出元是指在既有服务析出元的基础上对图书馆未来服务析出元的展望和预测。

对于图书馆服务析出元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其中图书馆服务析出元理论研究是基础,实践研究是在理论研究指导下更直接、具体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践研究,就是研究如何才能有效地应用服务析出元理论,对某一特定时期的图书馆发展进行评估和科学性分析,为确定目标、设计对策和行动方案等各种决策服务。

2.4 图书馆服务析出元理论的“元”析出原则

2.5 图书馆服务析出元理论的论证基础

2.5.1 马克思的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笔者提出的“图书馆服务析出元”这一全新概念,决定其可以成为科学理论的依据,它是以马克思的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为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总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在不断地运动和发展,世间没有绝对孤立、静止和永远不变的东西[3]。“图书馆服务析出元”概念提出的意义既然是为了科学揭示和反映某一时期图书馆服务的实质和本源,那么它就必须以“唯物论”和“辨证法”为根基,从而上升到理论高度,才能真正达到揭示本质和本源的最终目的。

2.5.2 现代科学理论

图书馆服务析出元理论不但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而且建立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上,主要体现在其理论构建和演进过程中所蕴含的符合现代科技发展的方法论,即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知识论(以下简称“四论”)。

“四论”的产生,代表二十世纪中后期至二十一世纪初科技领域的方法论发展和进步的最高水平。因此,能够使“四论”共同反映图书馆服务析出元理论,并用以揭示和反映事物的实质和本源,对其实践层面具有最普遍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知识论在服务析出元理论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服务析出元理论提供了理论指导思想和理论支撑依据;二是为服务析出元理论元揭示、析出提取技术方法的发展作出了理论贡献。因此,在服务析出元理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性操作过程研究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这四论的影响,看到它们和服务析出元理论的紧密结合。

牛羊用颗粒饲料主要是精料补充料颗粒饲料。与猪鸡饲料构成不同的是,牛羊精料补充料中常含有较高比例的高纤维原料,如DDGS、麦麸、米糠、大豆皮、苜蓿草粉、甜菜粕等,这些原料吸水性较差,调质目标水分值低,因而需要采用较高的蒸汽压力(0.25~0.4 MPa),较小的蒸汽量,较长的调质时间。可以采用调质器(80~85 ℃,20~30 s)+保持器(45~90 s)+制粒的一次制粒工艺。

2.5.3 图书馆预测学理论

“图书馆预测学理论”是笔者于2006年首先提出,并通过一系列论文加以论证,最终于2010年通过《图书馆预测学论纲》一文确立科学的理论。根据图书馆预测学理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是伴随服务析出元的改变而不断向前的,服务析出元的改变遵循:①服务析出元从文献层级到知识层级的不断微质化;②服务析出元从静态化到方向性流动。这种演化的过程是服务析出元表质在服务析出元空间随时间不断旋转、缩小、上升的,其大致趋势呈几何锥形收拢。在未来,随着学术趋缓性影响,并伴随几何椎体顶端的收紧,服务析出元形态将冲破既有三维空间,人类必将迎来新一轮的知识大爆炸,这次知识大爆炸的结果是将原有的时间维度进行分解,形成错位时间维度,即图书馆服务析出元在四维空间进行新一轮的呈几何锥形收拢的旋转、缩小、上升趋势。届时知识流将在一定程度上分解,形成新的更微层级的知识元,即重组知识元。

3 图书馆服务析出元的历史演化过程及内容

3.1 图书馆服务析出元——文献

自图书馆产生以来,直至今日,文献都是图书馆不可或缺的馆藏主体。而文献作为图书馆的服务析出元,大体处于近代图书馆的出现到图书馆专题服务产生前,图书馆的发展状况是基本处于手工操作时代,其主要功能就是收藏和利用馆藏纸质文献,那时的图书馆没有现代意义的网络、数据库等,一切读者的研学只能依靠图书馆所藏的文献资料(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这时“文献”理所应当的成为图书馆的服务析出元,图书馆的一切服务工作的开展都是围绕文献的提供、购买、补充等过程。但是随着文献周而复始的不断被扩充,图书馆用于藏书的物理空间严重不足。应对该问题,我国图书馆因“大而全”的思想而采取扩容空间的方法;而国外图书馆多采取联合共享方式[4]来缓解藏书空间的压力。

3.2 图书馆服务析出元——信息

信息作为图书馆服务析出元,是从图书馆专题服务出现开始,至互联网产生前的这段时期。这一时期世界范围内文献数量激增,读者的阅读能力一定,使得图书馆人开始尝试对文献进行深入加工,为潜在读者提供专题服务。这对于图书馆学这门学科来说绝对是一种理念上的进步,因为他们意识到只为读者提供文献并不能体现学科价值和服务理念。这种以信息为根本的尝试好处在于极大缩短了读者的研究时间,增加了读者的阅读时效;欠缺之处在于信息作为服务析出元的时期具有无指向性的硬伤,没有将读者的真正需求作为考虑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3.3 图书馆服务析出元——信息流

信息流作为图书馆服务析出元,是从互联网产生开始,至数据库技术产生之前的这段时期。这一时期,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遍利用,使得读者获取所需信息已经不再单纯依赖图书馆这一媒介了,这一思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竟然对于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科发展产生了动摇。美国伊萨卡战略与研究部在这一时期做的科学调查显示,读者的研究行为与图书馆的关联性已经极度弱化,只有10%的科学研究源于图书馆[5]。图书馆人为了应对科技带来的冲击,决定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将图书馆服务嵌入到读者研学活动中,而新的服务开始定位于“学科馆员”。在信息流服务析出元时期,优点是双向互动嵌入性服务,缺点是信息加工时滞、推送时滞、嵌入理解偏差等问题。

3.4 图书馆服务析出元——知识

知识作为图书馆服务析出元,是从数据库技术产生开始,至智能分析技术产生之前的这段时期。在这一时期,前面提到的信息流受到海量信息的过于冗余性、无序性、不确定性等影响,其信息流动过程变得极其不稳定,导致读者更加信任电子资源,而读者对于图书馆的要求和期许更多的是到底有没有购买自己喜欢的电子资源和数据库[6],图书馆似乎一下变成了财务部门,只负责花钱购买资源,这无疑距离图书馆的学科性和实践性越来越远,大有被边缘化的可能。于是,图书馆人另辟蹊径的以“知识”为出发点,为读者提供一个基于读者之间头脑风暴的显性知识交流空间。与此同时,社会机构看到了图书馆从馆际互借衍生出的开放获取的商机,催生出机构知识库。其实,知识交流空间和机构知识库都是知识这一服务析出元的一部分,它们代表着知识时代的知识环境和知识生态,二者被迫割裂式发展,使得其具有了非参与性和无产出性的缺点。

3.5 图书馆服务析出元——知识流

知识流作为图书馆服务析出元,是从智能分析技术产生开始,至知识大爆炸为止的这段时期。知识本可以在知识环境和知识生态中自由流动,形成知识流,但是被动的割裂状态使得知识流动静止。图书馆人在困境中再次做出变革,将知识环境和知识生态整合知识流生态圈,即为读者提供一个真正实现知识流动起来的交流空间。国际上一些图书馆已率先发生改变。美国已有近20%的图书馆在尝试知识流交流空间,40%的图书馆开始机构知识库的回归工作[7-8]。

4 灰预测视阈下的图书馆服务析出元热点应用领域分析

4.1 灰预测视阈下的图书馆服务析出元的发展趋势

(1)“知识流服务析出元”的三维空间动态描述

基于以上服务析出元随着图书馆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演变(如表1所示),我们可以看到,知识流的成功构建是基于:①图书馆的“服务析出元”从宏观实体层级(文献、信息、信息流)逐步过渡到微观抽象意质层级(信息流、知识、知识流……)的不断微质化;②图书馆的“服务析出元”从静态被动状态逐步过渡到动态主动方向流动状态。我们将以上的变革趋势结果和状态虚拟至三维空间,其变化轨迹大致呈几何锥形收拢趋势,具体表现在服务析出元表质从显到隐,由粗到细,在服务析出元表达区域伴随时间矢量不断螺旋收紧上升。

(2)知识大爆炸与重组知识元

按照以上“知识流服务析出元”在三维空间的演化趋势,我们可预知在未来,随着学术饱和度引起的趋缓趋势影响,并伴随螺旋上升形成的几何椎体的顶端不断被迫收紧,服务析出元形态的理性扭曲将冲破既有三维空间,既有知识将在扭曲不稳定椎体范围内发生变形、碰撞而引起知识大爆炸,这次知识大爆炸的结果是将原有的时间维度进行分解,形成错位时间维度,即图书馆服务析出元在四维空间进行新一轮的呈几何锥形收拢的螺旋收紧上升趋势。届时知识流将进一步分解,形成新的在时间维度上存在错位的知识元,可称之为重组知识元。

表1 图书馆服务析出元发展图表

4.2 “重组知识元服务析出元”的热点应用领域分析

(1)通过知识元重组引领研究方向

图书馆需要对这些知识元进行重组,形成新的知识,这一重组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新知识的产出,可以理解为是在引领专家学者的研究方向。新四维空间中新时间和旧时间的错位时间维度,可以帮助图书馆人先于读者而完成知识重组,从而引领研究的攻关方向和研究导向。而真正实现图书馆层面的知识重组,还需要以笔者建立的“图书馆预测学”[9-12]理论中灰预测理论为支撑。

(2)通过知识元重组对学术研究进行“配对”,形成研究团队

图书馆实现了四维空间中新时间和旧时间的错位时间维度,从而先于读者而完成知识重组形成重组知识元,这种前置引领,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研究合作搭桥和配对,省去了单体研究者的研究盲区,从而在研究伊始便帮助研究者组建了研究团队。

(3)通过知识元重组夯实图书馆知识出版与交流中心地位

图书馆在完成知识元重组工作后,其在知识领域不单单是研究工作的引领者,还是新知识研究的搭建者,其完全有能力实现知识出版的构架和进一步研究交流的倡导者和召集人。

这样,图书馆才真正意义上回归“学术中心”的地位。在未来,图书馆将成为知识出版和交流中心、技术创新与文化中心、知识资源中心。到了那个时候,图书馆将成为知识导向器、知识连接器,为专家学者提供学术导向,将图书馆与区域、与世界连接起来。

5 结语

本文在介绍析出元与图书馆服务析出元涵义、特征及意义、研究对象、元析出原则、学科基础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图书馆析出元历史演变过程及内容,并通过灰预测理论对未来图书馆服务析出元做出热点应用领域的分析与预测,阐释出新的重组知识元的热点应用领域。

猜你喜欢
图书馆理论服务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飞跃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