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首府战略下南宁市人口集聚政策探讨

2019-06-25 07:55杨豫萍
市场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南宁市

杨豫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广西 南宁530022)

一、强首府战略对人口集聚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强省会战略已成为各省份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近两年,很多省份开始实施强省会战略,合肥部分合并了巢湖,成都代管简阳,杭州合并了临安,西安代管西咸新区,济南吞并莱芜,贵州、江西、河南等省也明确提出要增强省会城市担当和引领作用,表明各省都想举全省之力打造一个有竞争力省会城市,增强省会城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参与全国产业和政策资源的争夺。究其原因,主要是2018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接近60%,形成了12个大型城市群、400多座大中城市、200多座小城市的发展格局,表明我国城镇化空间格局已由原来摊大饼式发展演变为空间功能重塑,城市发展向集群化、都市圈化、湾区化转型。在此背景下,将省会城市建设成为超大城市或区域中心城市,不仅能大幅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和人才聚集能力,对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参与区域竞争、服务国家战略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南宁市强首府战略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期

2018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0.22%、首次超过50%大关,意味着我区从乡村型社会到城市型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但由于多种历史原因,与其他省份省会城市相比,南宁市的经济首位度不高,经济总量占全区的21%左右,常住人口占全区的15%左右,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制约了我区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2017年国务院批复《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打造“一湾双轴、一核两极”的城市群框架,其中“一核”即以南宁为核心城市,建成特大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城市。2019年初,自治区提出实施强首府战略,着力提高南宁首位度,打造引领全区发展核心增长极。首府南宁作为我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新时代我区深化中国—东盟战略合作、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先行区,实施强首府战略符合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南宁市发展也将再次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

(三)强首府战略对南宁市人口集聚提出了更高要求

南宁市提高首位度,建设特大城市、核心城市,成为核心增长极,增强辐射带动全区发展的能力,一个最基本的衡量指标就是城区常住人口500—1000万,目前全国符合这一标准的城市有武汉、成都、南京、佛山、东莞、西安、沈阳、杭州、哈尔滨、香港10个。2018年南宁市常住人口为725.41万人,城区人口规模仅为383.93万人,仍处于全国省会城市后几位。同时南宁市还面临着城市集聚和辐射效应不足、对高端生产要素吸引力不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完善、创新创业不够活跃等诸多问题,特别是流动人口融入流入地的问题突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滞后,目前作为南宁市常住人口一部分的近100万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未能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矛盾,农村留守儿童、老人问题日益凸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隐患,导致南宁市人口集聚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压力。

二、南宁市人口集聚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近年来南宁市人口集聚规模不断增加,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2018年南宁市常住人口总量为725.41万人,城镇化率为62.4%,中心城区(不含武鸣区)常住人口数量达383.98万人,近几年来保持多于户籍人口70万人,为主要人口净流入地,总体呈现出城镇规模快速扩张、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持续提升、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等良好态势。然而,与区内外城市相比,南宁市人口规模存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城区人口比重低、县域人口净流出高的“三低一高”问题,人口首位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

2018年南宁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4%,排全区第二位,比柳州市低2.34个百分点,同时也比昆明市(73%)、贵阳市(75.4%)等周边省会城市明显偏低,首府城市人口首位度明显不足。与2015年相比,南宁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0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长水平慢了0.27个百分点。人口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区人口集聚规模大小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对外辐射能力,以及基于人口规模基础上的其他产业发展趋势。

图1 2018年广西各设区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

由于城镇产业基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与东部地区相比较为薄弱,导致南宁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能力仍显不足,2018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15个百分点左右,表明近90万到城镇工作的农业转移人口还未真正实现市民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是问题又是潜力,如果这部分人口能够找到稳定工作,并在在城市工作一定时期,则会被纳入常住人口的统计范围,使得南宁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实现较快提升。

(三)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低

2018年南宁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不含武鸣)规模占全市比重仅为52.9%,远低于周边省会城市水平;与2015年相比仅累计提高了0.7个百分点,表明下辖各县人口向中心城区流动缓慢,中心城区集聚人口能力相对不足。同时,各县区间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除中心城区的五县两区中,城镇化率最高的武鸣、宾阳刚超过40%,城镇化水平最低的马山县仅25.9%,县城乡镇级小城镇的人口基本处在0.5—4万区间,建成区的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

图2 2014—2018年南宁中心城区(不含武鸣区)人口比重

(四)县域人口外流数量高

南宁市各县域是劳动力人口净输出省份,尤其是输出人口中青年人占大多数的情况,使得整个地区陷入“人口逆差”的困境,以致出现加速人口老龄化、加重老年人口抚养比重、降低劳动力数量和加重人才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越是基层人口流出规模越大。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南宁市有超过100万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占南宁市农村户籍人口四成以上,流向广东的为60%左右,其中下辖的五个县和邕宁区、武鸣区的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处于0.7—0.8之间,为典型人口净流出地区。

图3 南宁市各县区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比

三、对南宁市人口集聚政策的几点建议

(一)集聚方向:更加着眼于区域内人口结构的优化

由于当前南宁市的区域影响力还不高,与国家和自治区定位的面向东盟和中南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还存在差距,又面临珠三角城市的虹吸效应,短期内很难对周边省份人口形成较大吸引力。为此,必须把人口集聚的方向对准广西区内以及南宁市行政区域内,进一步增强对县城和小城镇的人口集聚能力,并通过人口集聚以后形成的经济和产业效益,辐射反哺县城和小城镇;各县城和小城镇需进一步明确其在大中城市发展中的定位,主动接受南宁市中心城区的虹吸和辐射。同时,城市人口首位度是不能层层传递的,不能在南宁市、县城、乡镇三级都建立人口集聚中心,否则尽管区域内人口数量增长也只是总量规模扩大,分布结构仍然是松散的,无法形成人口集聚效应。为此,南宁市人口集聚的重点在于区域内部人口结构再造和优化,把现有500多万分散零散的人口重新组团,积极推动中心城区、县城、特色小城镇等人口城镇化载体建设,形成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人口城镇化新格局,发展成为若干个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集聚中心。

(二)集聚对象:更加着眼于全口径人力资源的集聚

城市人口集聚是有结构的,不仅需要高端人才,也需要广大普通从业人员。当前南宁市很多人才吸引政策,重点关注高端人才或者大专以上学历人才的引进,今后必须更加着眼于全口径人力资源的集聚,尝试逐步放开人口流动限制。2018年南宁市人才资源总量为120万人,比2015年多8.33万人,增长速度并不是很快,必须做好顶层设计解决好新增人口的生活融入问题,确保流动人口能够“引得进、留得住、有出路”。重点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市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推进棚户区改造,让进城务工人员有稳定的住所;进一步推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制改革,让进城务工人员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拖家带口”向城市转移,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

(三)集聚载体:更加着眼于产业对人口的吸纳能力

产业是城镇发展的核心,城市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集聚人口,促进人口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目前南宁市部分县区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布局不够协调,存在城镇与园区“两张皮”,导致城区产业支撑功能不足,园区生活配套功能缺乏,服务业发展还比较低端,对人才集聚能力不足。当前南宁市正迎来制造业与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对接、服务业由低端低效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快发展符合城市性质和要素禀赋特征的服务业和高新产业,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吸纳和承载能力。一方面,必须把东融作为开放合作的重点方向,主动接受发达地区产业辐射带动,既要积极承接互补性、关联性、“断层缺位”型产业转移,做好配套产业、人才引进、资金支持等工作,才能借机培植自己的“工业树”和“产业林”。另一方面,必须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服务业,积极发展与居民消费升级新趋势适应的生活服务业,精心培育一批新兴服务业业态,充分发挥服务业对人口的超强吸纳能力,让各类人才都能在南宁市安居乐业。

猜你喜欢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南宁市
新一轮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来了
2021 年内蒙古自治区常住人口主要数据公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主路小学
Sam’s Family
河南省县域城镇化率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空间分异性研究
关 公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
创新南宁市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