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希
父亲退休后,心情郁闷,经常往农村老家跑。老家空气好、水质好,又特别安静,适合老人居住,但跟父亲年龄差不多的人,多半在城市里帮助子女带孩子,父亲没什么可以交心的人,亲戚们又都住得远,我很担心,父亲用什么事打发那么多寂寞的时光呢?
因为工作忙,从城里往返农村需要半天时间,我回家极少,和父亲聊天,也总是找父亲爱听的话说。那天回家,父亲拿出一个关公的工艺品给我看。我看着关公样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而父亲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便极力赞叹:“好看,真的蛮像呢。”又随口问了句:“从哪儿淘来的,花了多少钱?”父亲变得更加兴奋了,有点像得了夸奖的小学生,认真地回道:“我自己做的呢,好看吧?那天在柴堆里发现树瘤,长得极像个人脸,我便用它来做了这个,没想到真还像。”
父亲年轻时雕刻过一段时间的石碑,在我们十里八乡有些名气,多少有点美术基础,三十多年没摸过了,我没想到父亲这项手艺还在,木雕比石雕更难,更需要细心和耐心,我想着这方法可以让父亲转移退休后的不适应,让父亲老有所乐,便极力鼓励他:“爸,您没事就雕雕这个,到时出了好作品,我拿到网上去卖,肯定能卖个好价钱。”父亲呵呵笑着,连连摆手:“不卖,不卖。”
从那时起,父亲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微雕刻,东家的桃核、西家的葫芦、南家的竹子、北家的树瘤,都成了父亲爱不释手的宝贝,而且经过父亲的巧手一雕琢,再普通的东西,都会成为一件上好的工艺品。父亲雕的马匹肆意奔扬,雕的荷花含苞待放,雕的老鹰刚劲凶恶,客厅的方桌上,堆满了他大大小小的杰作,父亲却不卖,碰上熟人喜欢,便送上一两个。父亲还把更多的精力着重放在雕刻实用品上,譬如锅垫、筷笼、锅架、笔筒,都是专门为我做的,看到这些独一无一的作品,我感受到了父亲那份浓浓的爱与关怀。
偶尔,父亲雕刻的时候,我坐在旁边陪着他。他戴着老花镜,拿着一枚小核桃,钻孔、切口,然后用刻刀一笔一画地刻,小心翼翼,全神贯注,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我劝他:“爸,刻着玩的,没必要那么费心费神。”他却回答我:“越小的东西,越要在细节上认真,虽然是刻着玩的,但也不能马虎。人呢,做什么事都不能马虎。”说得我一阵汗颜,可不是,父亲做了一辈子会计,这一生谨小慎微,虽然没能在官场上大展宏图,但从未因不负责任造成任何一件事情的失误,也没有为亲人挪用过公家一分钱。因为凡事认真,母亲唠叨他,嫌他做人死板,我们也不怎么待见他,但他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受到领导和同事喜欢和尊重,每年都能拿回来一些奖品和奖状。
父亲一直说,他的人生,没有遗憾。
精雕细琢,才能雕出精品;精雕细琢,才能收获完美。在陪父亲雕刻的时候,我逐渐了解到,这些年,我的父亲,那是在用心雕刻着他的人生。
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样?只有精雕细琢,用认真的心去对待每一天,生活才能给你丰厚的回报,也才能拥有不后悔、不遗憾的一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