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卯生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不服输的民族,这种从不屈服、永不言败的精神生发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毅不拔的气节之中;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气节则蕴育于华夏儿女舍生取义、为国担当的家国情怀里,奠基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价值评判基础上。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有改革开放40多年建设成就的积淀,坚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信念,崇尚自强不息气节,时刻丰润着家国情怀的中国人民定能一次次化危为机,取得超乎世界想象的巨大成就。
【关键词】中华民族 自强不息 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经历过无数次坎坷,多少次被西方国家围堵、封锁,但是中国不仅没有在围堵中屈服、封锁中沉沦,反而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潜力和超越能量,一次次化危为机,在走出困境的同时,更取得超乎世界想象的巨大成就。历史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不服输的民族,永不言败的精神和品质深深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所指出的那样:“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就能把一个个坎都迈过去,什么陷阱啊,什么围追堵截啊,什么封锁线啊,把它们通通抛在身后!”中华民族的可贵品质和伟大精神为中国人民一次次冲破封锁、克服困境、化危为机提供着强大精神支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国数千年来的传世格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傲立于世,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靠的就是匡扶正义,坚持原则,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从不屈服、永不言败、刚毅不拔的品质和气节。面对困境和灾难,中国人民从不选择逃避,而是勇敢面对并坚定地克服一切困难、战胜所有灾难,化危为机,赢得最终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中對美国人所说的那样,“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新中国在政治上不承认,外交上孤立,经济和技术上封锁,妄图以此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中国当时面临重重困境的严峻程度远超任何一个国家与地区。然而,西方国家始料未及的是,封锁和困境不仅没有让中国人民沉沦下去,反而激发起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毅不拔的气节和发奋图强、奋勇向前的精神。中国人民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设道路,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从根本上解决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的同时,全国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了保障,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抗美援朝战争以及随后召开的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极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1971年新中国在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排除美国的干预、阻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此,中国在联合国始终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以尼克松访华为标志的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2年出现了西方国家对华建交热潮,中国外交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事实胜于雄辩,中国人民面对困境永不言败的精神与自强不息的气节,以及建立其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带给人类的震惊总是超乎世界想象。
毋庸讳言,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美国联合其盟友对中国的封锁从未间断过,广范围、多层次的封锁可谓下足了劲道、用尽了手段,企图通过阻断中国技术发展与创新,达到霸占世界和中国市场的目的。但美国政客却时常忽视,抑或说不敢正视,自强不息、刚毅不拔、崇尚奋斗是中华民族的气节品质。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深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勃发于火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升华凝结于日新月异的革新创造之中的自强不息的气节与品格,领引着、激励着中国人民拼出来、干出来、闯出来。无论是天舟“快递”完美实现,还是涡扇15“峨眉”发动机问世,从大飞机起飞、超级雷达诞生,到纳米科技、干细胞研究、高铁技术等基础科技领域的不断突破,中国高科技创新和超越的爆发速度震惊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深刻揭示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气节和发愤图强的品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弱对强,众志成城,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永不服输的不屈意志。朝鲜战争中,为了不暴露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灼身体,却依然咬牙坚持,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今天,面对美国政府挑起的贸易摩擦和技术封锁,我们将坚定必胜信念,发扬自强不息、刚毅不拔的气节,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韧劲,“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魄力赢得这场斗争的最终胜利。
《孟子》有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作为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是指个人主体对国家共同体的一种高度认同, 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以及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和使命担当。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须臾不可离的整体。“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浴火重生,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数千载而生生不息,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是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正是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操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正是在家国情怀的熏陶和指引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士大夫的人文理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文人墨客的大任担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英雄豪杰的忠诚执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中华民族每一个个体的豪迈誓言。
新中国成立后,忠于信仰、以身报国的家国情怀赓续传承,激励一代代、一批批华夏儿女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伟业之中。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院士,用“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这14个字来总结自己的人生。为了完成毛泽东同志立下的“一万年也要造出核潜艇”的誓言,黄旭华“人间蒸发”30年,从1958年至1987年从未回过老家,也从没告诉过家人其通讯地址。时至今日,他依然壮怀激情地说道:“若有人问我们如何评价这一生,我们会说,此生没有虚度,我们的这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给核潜艇事业,我们仅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毛主席‘一万年也要造出核潜艇的誓言,我们此生无悔!”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了意义。有了家国情怀的丰润,华夏英雄儿女就可以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事业。在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和技术封锁的危机中,亿万中华儿女将个体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奋斗激情,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加快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而努力拼搏、奋勇向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激励世代中华儿女为匡扶正义而奋勇向前的著名论断。在《孟子·公孙丑下》中,孟子提出:“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通俗而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的就是,站在正义方面,做合乎正道的事情,自会得到最大多数人的拥护和帮助;反之,违背正道,践踏正义,定会为天下人所唾弃而陷入孤立。
在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中,由羸弱走向强大的刘邦最终击败骁勇强悍、不可一世的霸王项羽,取得天下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生动体现。项羽自恃武功盖世、骁勇善战、兵多将广,所到之处无不坑杀秦军降兵、尽毁秦公宗室、压制反秦诸侯,失尽民心军心,其结果失道而寡助,最终兵败自刎而死;相反,刘邦体恤民情、严明军纪、安抚秦之旧臣,得到民众和诸侯广泛而大力的支持,结果是得道而多助,逐渐由弱变强,统一全国,建立大汉王朝。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总结抗战经验,阐明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战的战略方针和争取抗战胜利正确道路的重要著作。《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在分析中日双方的三个基本特点时着重探析了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的深刻意蕴及其对中日战争的意义。简言之,就是日本战争本质是退步性、野蛮性,必将失道寡助,“日本虽能得到国际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同时,却又不能不遇到一个超过其国际援助力量的国际反对力量。这后一种力量将逐渐地增长,终究不但将把前者的援助力量抵消,并将施其压力于日本自身。这是失道寡助的规律,是从日本战争的本性产生出来的”。而中国战争本质是进步性和正义性,其国际形势必将得道多助,“由于中国战争的进步性、正义性而产生出来的国际广大援助,同日本的失道寡助又恰恰相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引述毛泽东同志的话所说:“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残暴屠杀,不仅没能消磨掉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和必胜决心,反而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振奋,全民族坚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秉持正义之师必胜信念,同仇敌忾、义无反顾,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970年5月20日,鉴于美帝及其追随者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在世界范围正掀起一股反对美帝国主义斗争新高潮的国际背景下,毛泽东同志适时发表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著名声明。毛泽东强调:“美帝国主义看起来是个庞然大物,其实是纸老虎……无数事实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国能够打败强国,小国能够打败大国。小国人民只要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一定能够战胜大国的侵略。这是一条规律。”毛泽东的声明震撼了世界,极大地加强了世界人民的团结,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斗志。1975年美国军队全面撤退,无功而返,越南、老挝、柬埔寨都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当下,由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如果说中国是得道多助,美方则正好印证了失道寡助。美方所作所为在国际社会不仅无人喝彩,反而嘘声四起。英国财政大臣哈蒙德表达得非常直白,“美国对中国升级贸易摩擦的决定令人失望”。英国国际贸易大臣福克斯也表示,“通过加征关税等挑起贸易争端将阻碍经济发展”。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支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我们应当为多边主义而奋斗,反对那些觉得自己可以单独解决问题的人”。剑桥全球咨询主席道格拉斯·卢特强调,应当支持中国主张,“当下各国应该多思考合作,而非竞争。这是中国的主张,也是多数人的想法”。即使在美国国内,当看到美国政府再次升级经贸摩擦后,美国许多媒体将矛头指向特朗普政府,批评这场贸易摩擦害人害己,得不偿失。美国多家机构的研究表明,贸易摩擦坑害的对象无论就过程还是就结果而言,其实就是美国人自己,因为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成本将“完全”转嫁到美国企业和家庭身上,而且还终将损害美国经济自身。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遇到的挑战和斗争必将是全方位、多领域和多层次的,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西方的争夺和较量势必更加激烈。在国际交往中,中国从不惹事,但也绝不怕事。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有改革开放40多年建设成就的积淀,坚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信念,崇尚自强不息气节,时刻丰润着家国情怀的中国人民定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贸易摩擦和技术封锁的斗争中胜出,就像应对过去每一次危机那样,化危为机,取得超乎世界想象的巨大成就!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學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所长,延安干部培训学院特聘教授)
【注: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一般课题“高校思政课意识形态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内在融合研究”(项目编号:BJSZ2019YB3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