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主导下的议题式教学

2019-06-24 06:36郭秀敏许海鸥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思辨性学科知识中华文化

郭秀敏 许海鸥

议题式教学,是指以学生真实生活情境中具有开放性、指向性、思辨性、综合性、系列性的探究话题为抓手,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为支撑和主线,以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课上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重要形式。

议题可分为三类:实证性议题,教师课上提供议题背景材料或者学生已经熟知的生活现象,通过对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生成、理解学科知识,提高学科素养,如“如何理解校训的价值追求”;辨析式议题,这类议题有统一标准,无标准答案,教师在课上提供社会生活中有价值冲突的现象,通过对议题的讨论,开拓学生视野,突出价值引领,如“互联网+时代的理性选择”;社会实践类议题,一般强调的是学生带着议题、学科任务,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专题访谈等方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注重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生的社会体验,如“成功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状况”。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一些设计过于强调议题材料的选择,忽视了议题材料最终的服务对象是什么。一节课下来,课堂很是热闹,但是学生的实际获得并不多,学科的思维方法、学科知识和学科素养欠缺。政治教学中,如何设计议题式教学?

首先,要构建结构化的学科知识。

基于单元设计乃至学科的角度,进行学科的有效整合,构建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学科素养不是建立在孤立的、碎片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中,而是在学生综合地、系统地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产生的。如《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教学中,立足本单元学习,兼顾整合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

其次,进行序列化的议题材料选择与活动设计。

议题材料源于真实生活的不良结构性情景。结构不良情景是相对于结构良好情景而言的。结构良好情景经过刻意处理,删除干扰项和与主题无关的信息,因为指向过于明确,缺少思辨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结构不良情景没有明确的指向和解决途径,情景的复杂程度高,需要学生具备开放的思维、严谨的逻辑推理、精准的语言表达和较强的思辨能力。一般来说,材料涉及的主体越多,不确定性越大,立场观点、价值观、利益越多且冲突越大,情景越为复杂。例如,在“走进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教学中,让学生针对议题1“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包括哪些?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提前做了调查。这个议题涉及4个主体,每个主体发展的历程不一样,学生需要自己查阅资料,理清脉络,通过比较、鉴别,寻找异同,这就是对不良结构性情景的分析。从课堂生成看,90%的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并制作了PPT,把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的中断说得清晰透彻,在论述中华文明的时候显现出很强的民族自豪感。

此外,议题的设计要突出思辨性、开放性、系列性。思辨性,可从哲学与文化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可从学科核心素养——科学精神的角度来考虑,表现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和态度,强调价值引领。开放性,强调学生思考的空间,切口过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系列性,强调材料的相承性和议题设计的渐进性,材料情景之间、议题之间不是孤立的,它们的关系要和学科之间的线索相契合,这样才能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例如,“走进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节课的议题2是“阐述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并列举丰硕成果”,议题3是“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高中生是否应该写好汉字的認识”。议题1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议题2在议题1的基础上,从中华文化自身发展历程中进一步明确这一学科知识,同时引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议题3在议题2的基础上微观切入,在学生列举的成果中取其一粟——汉字。这是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系列性。议题3有很强的思辨性,意在引领学生写好汉字,明确汉字的作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落实高中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有效载体,议题式教学最终一定回归到学科目标和本质,重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学生的终身发展。议题是撬动学科内容学习的手段和方法,而学科内容、学科知识最终内化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行为表现。系列化的议题是载体,结构化的知识是主体,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本体和魂。

编辑 _ 于萍

猜你喜欢
思辨性学科知识中华文化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品读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
高考作文突出思辨性是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