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志娟
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从教学设计方面说明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并说明了思维导图在其中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应该注意的地方。以《观察水》为课例进行了举例说明,最后对思维导图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说明。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特点在于有一个核心概念,位于图中央,从中央出发可以分出若干二级概念,也可以二级再分出三级;思维导图对于记忆、思维的优势,在于其遵循了大脑接受知识的规则和使用了各种颜色、线条以及符号等;当枯燥的知识信息变成色彩线条自然方便人们的记忆。
国外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较早,如在英国思维导图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美国、韩国等也将其广泛应用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设计,思维导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
二、思维导图在科学中的应用
科学作为小学的必修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旧课标规定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触科学课,而新课标提出,将从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这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挑战。这也可以看出科学课的重要性。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的许多领域都在寻求技术的帮助,改善提高教学效果,科学课也一样,可以借助新型的信息化工具进行有效教学。思维导图以其独特的优势,被许多教育工作者看重,尝试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笔者通过文献阅读,以及教学实际,认为思维导图在科学教学设计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本文以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水》说明思维导图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科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近些年来,有许多学者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各学科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优势,笔者在2014年对过去10年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设计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思维导图为教学设计提供的支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对师范生教学设计水平的提高。教学设计对对师范生的要求,与思维导图的思想很相似,即从主要细化到各个层级。二是有助于提高教学设计的效率和质量。思维导图强调关键词、图形分支,其结构清晰,言简意赅,这让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能把握全局,使得教学设计的几个环节一目了然,有其是在目标的分析上,认知目标的分类具体了,知识点分布有梯度,这为教学重难点的设定提供了依据。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反思,提高各个环节的设置合理性,从而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三是有助于打造一幅教学设计全景图。这是传统设计所做不到的,传统的设计不易看出模块之间的联系,限制教师的思维,思维导图却能前后对照,发散教师的思维,较好地掌控各个教学环节。
鉴于思维导图的整体优势,可以认为在科学课的教学设计采用思维导图也是有一定优势的,与其他学科类似,科学教学设计也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板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设计,这几个模板作为二级分支展开设计,进一步的设计作为三级、四级分支,最终形成一幅完整的设计图,能够让教师一目了然。如图2-1为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水》的思维导图设计。思维导图强调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描述,因此在思维导图上,教学设计不再烦琐,许多语言用简单的关键词来描述,虽然简单,却也能展现清晰的流程,如三维教学目标的描述,言语简单却不失重点和理解。教师一眼就能把握全局,这对于新教师是很有帮助的,可以增添上课前的自信心。但是,思维导图在细节的展现上也有不足,无法做到将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这又是新教師使用的一个矛盾,流程清楚,但是若要具体到每句话,就需要另外做记录。因此,新教师在使用时,可以思维导图与传统教学设计相结合,把握整体流程以及在开放思维上用思维导图,在具体细节的设计上,用传统语言记录。
当然在进行设计时有几点建议:首先,思维导图的层级结构要严谨,注意主题分支的设计,需要发散也需要综合思考;其次,教师在熟悉了设计结构后,可以尝试多种设计模式,尽可能去优化创新自己的设计;最后就是在思维导图的使用上,应该多练多尝试,所谓熟能生巧,才能让思维导图工具更好地实现最优教学设计。
三、结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的信息化工具,相信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教学研究也会越来越多。思维导图在科学教学设计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根据研究,其在课堂总结以及板书上,也是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的。思维导图在教学设计上的应用是课前,教师备课的优势,而在课中,思维导图也可以很好地用于课堂总结,让学生能够有层次、完整地回忆、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完整建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上,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思维优势,与学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板书。让学生主动参与板书的设计,主动构建知识重点,增强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让知识之间的关系更清晰,也更便于记忆和理解。
但是一种信息化工具的应用,不是能即刻看到成效的,而且也需要使用者的用心,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思维导图来辅助教学,是今后需要研究的重点。不能盲目崇拜信息化工具,但也不能完全否定,教师应该勇于创新勇于尝试新东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育教学的变革。
【作者单位:厦门市民立第二小学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