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倩
翩翩飞舞的蝴蝶,高雅恬淡的香兰,遒劲有力的书法,初看到上官卫红老师的微信头像时,只觉得很美。然而,走进她的世界之后,记者才深刻地领悟到,这样的美好,何尝不是上官老师一直所追求的教育信仰呢?
27年来,她用淡泊名利的坚守、上下求索的探究和竭心尽力的引领,诠释了人格之美、教育之美,将这一路点缀得花香弥漫。
遇见更好的自己
“不慕繁华,潜心治学”,这是很多同行对上官老师的评价。的确,从登上讲台的那一天起,她就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
初登讲坛的那些年,每次参加教研活动,她都会认真做好记录,回来后录入电脑,整理成层次清晰、表达准确的文字材料,哪怕是带高三最紧张的时候,她也未曾松懈。只要有机会去外校名师课堂“取经”,她都不怕折腾,哪怕骑着自行车穿过半条长安街。但凡有高中语文教学的高端研讨会,她都克服困难参加,哪怕是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后只身搭乘深夜的航班……
坚持学习让上官老师不断地收获着:多个学生考上北大、清华、复旦等知名高校;多堂公开课、大量的教学课例获得全国和市区级奖项。虽然“教学技能”越来越娴熟,但上官老师却越来越困惑——除了好成绩外,教师在课堂上还能让学生获得什么呢?于是,她又开始了探索。完成教学任务之余,她还坚持每周到北师大、首师大等高校听课学习,阅读专业论著,了解前沿的教育理念;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尝试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即便已成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特级教师,她还是坚持每天晚上给自己“充电”。
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什么样的?上官老师找到了答案——思维为主线,读写为两翼,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得到全面发展。
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坚持一下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上官老师对教学如此,对选择亦如此。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她毅然放弃了他校任教的机会,选择回到母校的怀抱。如果说当时的选择带有一丝感恩式的沖动和纯情的任性,那么,27年来的坚守则是出于一份教育的责任和深切的情怀。上官老师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名校抛来“橄榄枝”,但她最后还是选择了留在这所普通学校,她说:“名校的学生并不缺少我这样一个老师,而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这里的年轻教师也需要我!”
真正的教育心是什么?上官老师也给出自己的答案——面对“诱惑”,保有初心,淡然处之;身处“低谷”,满怀希望,无畏前行。在成长的道路上,上官老师遇到了精神世界里那个更好的自己。
描绘更美的风景
上官老师认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关注学生发展的学习体验与促进学生思维提升的活动实践。”因此,她的教学一定是从学情出发,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学生表达能力不佳,她就设计了“行文天下”“乐晒书房”等环节,让学生在上课的前5分钟,介绍名著,交流阅读体验,分享假期旅行或参观博物馆的心得;学生阅读积累不够,写作能力弱,她就根据学生兴趣和思维层级推荐文学作品,指导学生阅读,鼓励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写诗编剧,并定期交流分享……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发现自己的语文积累越来越多,写作的时候也可以从容不迫,信手拈来了。
而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她积极调整教学方式。整本书阅读的难度很大,学生理解起来很吃力。上官老师就尝试开展混合式学习的实践,将网络教学引入课堂,构建线上线下交互学习的立体阅读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她还开展了“行走阅读课程”的研究。学习戏剧,她推荐学生走进梅兰芳故居;学习《雷雨》《四世同堂》等作品,她引导学生走进北京人艺博物馆、老舍纪念馆,体会不同的艺术诠释;阅读《呐喊》《边城》,她指导学生走进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现代文学馆等,观看相关内容的展览;读完《红楼梦》,她设计了“仲夏品读大观园”“霜秋踏访黄叶村”等精品特色课程。在行走中阅读,在阅读中行走,学生不仅阅读了一本书,还了解一个人,更找到了阅读与思考的方法。
语言的建构是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然而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上官老师可是做了不少“文章”。
学习《四世同堂》时,学生发现有两种不同的版本,且每一部书的标题也不同。于是,上官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惶惑》《偷生》《饥荒》与《小羊圈》《偷生》《事在人为》的区别是什么?”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在网络上交流,最后形成有自己独特思考的文字。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为之后的深入阅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上官老师在阅读文本之外,还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学者专家的研究作为辅助阅读。《红楼梦》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学生都认为其文学地位不容置疑。在读完作品及相关材料之后,她给学生推送了南京理工大学陈东林教授写的《<红楼梦>是一部没落贵族的哀怨史》一文。这篇质疑《红楼梦》社会价值与文学价值的论文,马上在学生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同时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对任何事物都可以抱着质疑的态度,对名家名著也可以有不同的声音,但一定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少年情怀都是诗。上官老师相信,只要用心、用情,有方法、会指导、能坚持、善等待,学生就一定会有发展,一定会看到美的风景。
播种更多的希望
虽然是学校语文教研组的组长,但每每提及组里的教师,上官老师常常以“弟弟妹妹们”相称。为了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她竭心尽力、不计付出,热情地伸出双手,惟愿他们走得更远、更稳。
小刘老师刚接手高中,丰富的知识体系、更快的工作节奏,让她倍感压力。然而很快,所有的担心都化成了动力。那段时间,上官老师时常带着小刘老师一起学习高中阶段语文学科课程标准,逐条梳理;分析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分享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设计的课堂活动。在上官老师的指导下,小刘老师逐渐适应了高中的教学工作,多堂公开课获得东城区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一等奖。
也许学校并不如众多名校那样有更多样、更广阔的成长平台,但上官老师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给大家铺路搭桥,促进更多教师共同成长。
只要有好的培训机会,上官老师都会第一时间告知组里的老师,并极力推荐他们参加。组内的田老师正是在上官老师的不断帮助和推荐下参加了多项培训,接触了最前沿的教学理念,随后在教学中运用,从做“理想篇”等微专题入手,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为了给组内教师搭建更多展示的平台,上官老师注册了微信公众号“流韵芳菲”,推送组内教师的教学思考和成长感悟。为不增加年轻教师的负担,基本上每篇都是上官老师亲自撰写、配图、排版。
“只要有一位教师成长了,学生的成长就多了一份助力,学校的发展就多了一份希望。”上官老师不仅关注自己的“弟弟妹妹们”,还走出校门,走出区域,走出北京,只要有需要,她一定义不容辞。
作为东城区景东学区兼职教研员,她积极组织学区教研活动,带动学区内6所学校语文教学研究水平的共同提高;在她的指导下,校内外多名青年教师在全国大赛中获得大奖。
作为首都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她积极响应号召,到偏远地区送教支教。新疆和田、湖北郧阳、甘肃庆阳等地,都能看到她亲切的笑脸、坚定的身影。她不畏艰辛,将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带到这些学校,为当地教师和学生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银燕排云冲霄汉,千里植根不畏难。来年繁花枝头绽,剑胆琴心属上官。”在上官老师完成甘肃庆阳教学指导工作的第二天,庆阳宁县四中的一位老师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首诗。上官老师看到后,既感动又欣慰,因为,她不仅看到了西部教师的一片赤诚,更看到了教育的希望。
编辑 _ 汤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