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丽梅
翻转课堂已经成为教育界人士普遍关注的新型教学方式。本文对翻转课堂中的微课进行分析,并提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供相关教学人员参考。
信息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教学课堂面临着新的考验,应该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采用翻转课堂的可以有效地对传统课堂进行改进。翻转课堂最早在美国高中的化学课中得到应用,也可以把其称之为颠倒课堂,被认为是对教学课堂教学的重大革新,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翻转课堂采用信息技术建立新型的教学环境,对授课全过程进行重新的规划,把传统教学方式的师生角色进行翻转,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一、翻转课堂中的微课
微课与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是分不开的,与微信、微视频等共同出现的,我国最早提出并用于實际教学的是胡铁生。他把微课概念定义为依据教学标准的要求和授课的实际状况,把教学视频当作主要的载体,录制下授课过程中对于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进行的教学所需多种资源的结合,是一种时间短而内容完整的教学活动。同时,还在原来概念定义的前提下进行补充和修改,进一步解释微课是一种情境化的,可以提供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式的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把微课作为小学翻转课堂的主要构成部分,影响着课堂以前的知识传递效果、课内的教学活动规划设计、课后的知识教授效果。微课只是对课堂进行有效服务的主要环节或教学活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展现。微课以授课教师的讲解、演示视频作为主要方式;同时加入素材、案例等教学资源,把微作业练习作为巩固手段,可以进行在线答疑、测试和调查等学习反馈。
微课中的内容应该针对教学目标和对象进行进一步提炼和总结,根据实际的教学要求制作授课视频。除此之外,可以依据实际要求安排作业练习以及在线答疑等学习反馈环节,为学生提供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对学习情况和碰到的问题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可以进行有针对地辅导。微课时间长度以及难度可以依据教学内容来进行制定,微视频时间尽量不要太长。
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一)教学模式建立的理论根据
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组建,应该明确建立的理论根据,清楚了解翻转课堂建立的程序,遵守相关的设计原则。翻转课堂中的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和促进者,而学生从原来接受者变为教学活动参加者。翻转课堂的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可是教学理念却基本相同,翻转课堂主要具备如下几种特征:学生可以从原来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学习者;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课堂的翻转;课堂设置的多种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内化;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下的设计原则:
1.应该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有效的构建和内化。学生掌握的知识必通过构建和内化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老师通过翻转课堂把舞台提供给学生,可以更好地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从而完成知识的转化。
2.更好地促进分层教学。传统应用的教学内容采取一致教学方法,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认识能力较强,教学时间会产生浪费;而基础较差的学生认为能力不高,产生了学习阻碍。翻转课堂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能力和基础,灵活选用学习资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也可以对不熟悉知识点进行多次的观看,防止出现知识点复习不到位,达到分层教育的目的。
3.促进学生更好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掌握。一般情况下,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很多学生都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翻转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信息化学习场所,学生可以不用那紧张地听课和进行笔记,解决了教学进度对于学习的干扰,时间不会受到更大的限制,学生可以依据自己时间分配学习相关的课目,从容地学到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
(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流程
在课堂前的准备阶段,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相关安排,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整理,把教师需要讲授以及演示的内容划分出来,制定微课教学目标和内容,对各类学习资源进行收集,从而完成微课教学设计,之后录制微视频。最后再把微视频文件上传到教学平台上面;同时还应该设置好学习任务,创建可以在线进行答疑的自主学习环境。在课堂前的传递阶段,学生可以在指定的时间来进行微课的学习,参加在线答疑和讨论,完成教学安排的学习任务,从而实现知识的传递。在课堂内化阶段,有效地解决好以前阶段教师获取到问题是课堂开展的第一步,要建立讨论式的课堂。在问题解答之后,授课教师安排典型任务,根据难易程度地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教师在旁查看学生的学习探索情况,教师可以对个别学生或者全体学生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实现知识的建构和内化。在最后的巩固阶段,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把达到优秀标准的学习作品在网络平台进行展现,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难度更大学习任务,从而实现知识的巩固。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创新,实现了知识的传递和内化,并可以有效地巩固所学的内容,还通过实践验证了该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作者单位:泰州市智堡实验学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