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基,可现实社会的劳动教育正处于被弱化、被异化、被边缘的悲惨地位。本文着重从学校角度去探析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的策略,深入挖掘学校课程资源,借鉴日、美教育经验,利用好乡土教材和影视资源培养社会主义大匠精神。
关键词 劳动 劳动教育 劳动价值
作者简介:刘美娟,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6.1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徳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领悟劳动光荣和劳动美丽的道理,不断培养学生辛勤劳动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和习惯。因此,劳动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
劳动教育就是以劳动为载体进行的教育。它不是仅指片面的体力劳动教育,而是一个系统化、完整化的教育类型,主要内容包括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价值、劳动情感、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劳动教育是学生应受的基础性教育,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出发点。劳动教育既要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体会劳动的伟大意义,增强劳动情感,培养“大国工匠”精神。
二、劳动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一)弱化—劳动教育地位严重缺失
首先,许多人对劳动教育定位过于简单化、片面化,将其等同于单一的体力劳动,其基础性也并未在社会上得到共同认可,更未认识到劳动教育的真正价值。其次,在学校的教学中,劳动教育未能真正纳入完整的教育体系当中,劳动教育是理论上抽象存在,实际上虚化;理念上强调,实操上弱化;名义上强化,課时上减化;口头上重视,课程上淡化 。除此之外,“独生子女”的家庭教养方式发生变化,许多家长为了培养“社会精英”,认为孩子在学校的劳动等于浪费学习时间,在家的家务劳动应一切由父母承担,这种劳动无用的观念导致劳动教育在现实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同时导致一大批的“啃老族”的出现。
(二)异化—劳动教育性质严重扭曲
首先是在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方面,不是将劳动教育定位于培养孩子的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而是作为教育中的惩戒手段。比如学生犯错了就惩罚打扫卫生或是去操场跑十圈;娱乐休闲方式,比如模拟考试结束了作为放松时间就组织大扫除;才艺比赛,比如哪个班想为了赢得比赛就组织学生集中进行训练。其次,将劳动教育完全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或是技能训练,没有正确区分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在教育体系中的性质和地位,只突出教育的活动性,其结果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将劳动教育完全等同于体力劳动,由此产生很多好逸恶劳、嫌贫爱富、不劳而获的人,给社会风气带来严重危害。
三、劳动教育被弱化、异化的原因
(一)国家政策
中央巡视组向教育部党组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时指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存在“党的领导弱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到位”的问题。过去的教育方针只是就“教育论教育”,缺乏权威性和法制保护的融合机制,未能将劳动教育真正纳入教育体系,方针制定机关的层级低不够权威,导致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劳动教育的弱化和异化。只有北京、上海、浙江等几所学校开展了完整的劳动教育。国家政策在教育中的“指挥棒”作用没有发挥好作用,致使社会、学校和家庭过分崇尚“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使得劳动教育更加在人们心中没地位。
(二)社会因素
一方面,社会工业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使得人们逐渐减少了体力劳动,很多领域可以用人工智能代替从而降低了人们参与体力劳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经济化和知识化社会使得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出现较大差异,体力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较低,因此改变人们对劳动及劳动者的认识。
社会升迁渠道的单一是学校发展应试教育的重要原因。在现代知识型社会,单靠一股子力气很难向上层社会流动,而知识型人群相对于体力劳动者有着更大的优势得到社会升迁的机会。人们只有抓住“高考”这根升学稻草就有了更大的机会改变自己。因此,就劳动教育不在应试教育考试范围之内,从而被忽视。
(三)学校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以“活动”为主题,基于学生的兴趣,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内容展开的。但从根本上来说,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在学校的日常教学过程中,通常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同于劳动教育,未将两者的内涵和价值有清晰的理解和判断。认为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生活经验,就是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显然,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忽视了对学生在品质、价值观和情感方面的培养,忽视了使学生将来成为独立自主、乐于奉献、热爱祖国的伟大劳动者的培养。
四、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学校)
(一)真正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2017年9月5日,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当中去。教育部又将综合实践课的指导纲要进行研究,表示要加强劳动教育与其紧密结合的关系,融为一体。前文已对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涵义进行了探究,劳动教育既包括劳动知识,也包括作为载体的“劳动”,还包括劳动价值观,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以活动为主导的。从这个角度分析,综合实践活动包含在劳动教育当中,劳动教育的价值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挥出来。因此,劳动教育在学校教学中不能仅仅徒有虚名,必须真正纳入课程体系的安排当中,还得重点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落实到实处,使之真正落地生根。
(二)建立劳动教育教师培训体系,提高该专业教师待遇
由于劳动教育是五育发展中的短板和缺失,就造成劳动教育专业的教师数量和专业化严重不足。许多学校劳动教育专业的教师数量少,专业化程度不高,甚至由其他专业兼职教师担任,完全弱化和扭曲和劳动教育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首先应该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其次,教师专业化不高,劳动教育被弱化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专业的教师各方面待遇和教学地位整体不高,教师评职称较困难。因此,有效解决此问题,就应该提高劳技教师待遇,要使德智体美劳教师和课程得到同样的重视,同等看待。在职称评定、绩效工资发放、评奖报奖和提供培訓机会等方面对各科教师一视同仁,使之相互切磋,同心协力,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借鉴日、美的教育经验,结合乡土教材开发课程资源
日本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视食育和学校集体劳动。分餐、垃圾收纳、教室和厕所卫生一般都由学生来完成。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有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鼓励学生参观工厂、农场,参与社会生产劳动。美国学校老师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安排各种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活动,如在癌症日、残疾人日等让学生到社会上募捐,救助特定人群。同时,设有劳动教育选修课,例如家政、手工、烹饪等,为学生将来就业、成家做准备。目前,由于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造成部分地区的劳动教育课程缺乏。例如,2000年的广州市的中小学课程中有手工、烹饪、缝纫、插花等必修和选修课,并进行期末考核,其成绩不纳入升学考核标准,而是作为学生特长评价依据,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劳动意识和情感作为主要目的。
然而,各个地区的学校在没有优质资源的情况下,就可以结合本地区的乡土教材进行教学。例如,保定市满城县是草莓种植基地,学校就可以带领学生到基地的大棚里进行参观,同时指导学生对草莓进行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从而让学生自己体会种植草莓的艰辛,形成劳动合作的意识和情感,感悟乡民带领大家种草莓发家致富的优越感,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同时提升自己做一个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有用之人的责任感。
(四)鼓励各科教师挖掘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内容,利用好影视文化资源
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各科教师都应该充分挖掘学科中关于德育的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得到劳动教育。例如,语文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同时它的人文性的性质还承担着对学生在理想、品德、世界观方面的教育责任。如《居里夫人》《阿Q正传》等,在这些人物身上体现着劳动美德的光辉,让学生认识到劳动人民的艰辛和伟大,同时给学生树立劳动关荣的价值观,不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应该被尊重,他们创造的劳动又都很大的价值。
为了使学生对劳动教育走心入耳,教师可以结合弘扬劳动美德的影视资源对教学进行补充,对学生进行情感和心灵的渲染。例如,给学生播放《一位院士的最后时刻》,让学生观看我国爆炸和核试验专家林俊德52年坚守在罗布泊,参与了中国全部的45次核试验任务,75年默默无闻的工作,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仍然挪动着鼠标整理文件的场景,引领学生体会林俊德专家一生不畏艰险和辛劳默默无闻的劳动的伟大价值,学习他不求回报、心系祖国发展的劳动精神,活到老干到老的劳动态度和习惯,使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在感性中得到劳动价值的升级,树立劳动光荣的正确价值观,调动学生劳动积极性。
注释:
石国亮.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为重点的分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6).
周洪宇,程光旭,宋乃庆,王晓杰,孙绵涛,康翠萍,陈鹏,龙宝新,祁占勇.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
参考文献:
[1]宋乃庆,肖林,罗士琰.破解“五唯”顽疾,构建我国新时代教育评价观——基于学生发展的视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11).
[2]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11).
[3]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新内涵与新要求——基于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
[4]姜晓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俄罗斯:重拾劳动的德育功能[J].中国教育报,2018:129.
[5]乔锦忠.补齐劳动教育短板,重构“五育”教育体系[J].人民教育,2018(21).
[6]谷贤林.美国学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J].人民教育,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