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
(赵新工作室,景德镇市,333000)
浙江龙泉窑是我国众多青瓷窑系当中的重要窑口,无论是其产量还是其质量都是众多青瓷窑系当中的历史高峰。可以说北宋初始的龙泉窑师承越窑,在当时已经小有规模,这为之后南宋时期的高峰打下坚实的基础。南宋时期的龙泉窑可以说是我国青瓷历史上的顶峰,这个时期的龙泉窑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是盛极一时。由于南宋时期的龙泉窑太过耀眼,元朝时期承袭其风格也小有发展,但是到了明中期之后,龙泉窑由于执政者的审美情趣逐渐走向衰败。龙泉窑由于是一座民间窑口,所生产的陶瓷器型也是正对民间百姓日常需求所生产,其主要生产的器型也是以碗、壶、盘等小件器物为主。经过大量的考古资料已经证实,虽然也偶有用于陈设观赏的大件瓷器,单相比于产量巨大的日用器型来说还是微不足道的。如果非要挑一件无论是产量或者在造型、纹饰和釉色都极具特色的器型的话,肯定要数日用器物当中的龙泉瓷瓷碗。从龙泉窑的初创到没落的这些年间,其青瓷瓷碗始终贯穿于龙泉窑的各个阶段,青瓷瓷碗更是在这各个阶段的重要表示物。本文就龙泉窑青瓷瓷碗作为参照,纵向对比北宋、南宋、元朝、明朝这四个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人文等环境因素对龙泉窑产生的影响。
北宋时期,龙泉窑已经初具规模,无论是丰富的器型还是剧增的产量,都为之后南宋时期奠定了基础。这个时期的龙泉窑由于受到越窑的影响,在造型风格、装饰效果或者釉色等方面都承袭越窑的瓷器。在装饰手法上面,这个时期常见的青瓷瓷碗当中都以刻花、篦点和篦线为主,其中刻画的主题有莲花、牡丹等花卉纹样。其中造型风格上以莲花瓣纹碗、葵口碗以及刻花碗等较为突出,都是属于沿袭越窑的相似产品。例如(图1)当中的“越窑篦划牡丹纹样”其装饰方法就是典型的承袭越窑的刻花、篦点和篦线的手法,其中牡丹纹是通过刻花的方式雕刻花卉轮廓,再用篦点和篦线的方式表现花瓣的经脉。(图2)当中的是“北宋龙泉窑刻划纹、篦划纹青瓷碗残片”,从残片上可以观察到这个时期的青瓷瓷碗多用石灰釉,这种石灰釉的特点是流动性强、釉层稀薄并且粘度小而且透明度以及光泽度高。在这种石灰釉上利用刻花的装饰技法在釉层上刻画出或深或浅的各种效果,这样的装饰方式优点就是可以清晰的看到纹饰效果。要说北宋龙泉窑完全是仿照越窑的话,那是不公平的,仔细区分还是可以看出两者不同之处。这其中比较显著的区别就是表现在其釉色之上,龙泉窑的釉色多以青釉多以青色为主,而越窑的青釉则以黄色为主,而这种青釉为主的釉色在日后龙泉窑瓷系形成自己独特特色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简单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北宋这一时期的龙泉窑瓷器还处于初期雏型阶段,这一时期的青瓷主要还是承袭越窑的制瓷工艺为主,无论是造型设计、纹饰装饰或是釉色等方面都很难摆脱越窑的影子。
南宋时期的龙泉窑无论是产量,还是瓷器的质量或是审美情趣,都达到了青瓷所有历史的顶峰。这个时期的龙泉窑青瓷的产量较北宋有了巨大增加,而且在这个时期龙泉窑瓷器已经开始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这个风格中的青瓷在造型和釉色上,都是其他时间段的青瓷所比不了的。这个时期的青瓷可以高速发展,这主要还是得意于当时的政治中心转移,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审美情趣也就显著提高。由于北宋时期河南开封是政治中心,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围绕河南周边展开。而到了南宋时期,由于政治中心南移,当时河南拥有的汝、定、官、钧以及耀州窑等都逐渐萧条,已经不具备可以媲美龙泉窑的能力。由于南宋时期政权的南移,无论是优秀的制瓷工人,或是购买瓷器的消费人群都选择了南移,客观上也促进了龙泉瓷的发展。由于需要迎合宫廷用瓷需求,南宋政府曾在越州地区和杭州等地建造新的窑口,以求生产出类似汝瓷的青瓷。这也大大刺激了龙泉窑学习北方优秀制瓷匠人的制瓷技艺,正是由于龙泉窑制瓷人的努力学习,烧造出了有别于官窑的白胎青瓷以及类似官窑的黑胎青瓷。
龙泉窑正是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时机,一方面积极的发展生产力,满足宫廷需求以及社会需求,并且还销往世界各地;另一方面龙泉窑选择博采众长,大力发展新的制瓷工艺,开发新的产品,开创自己独特审美风格,这都大大的促进了龙泉窑的发展。由于宋朝政权的南移,并且当时经济萎靡财政匮乏,当时的国土面积也大大缩减,地域面积只相当于现在我国疆土面积的五分之一,而由于大量的人口迁移到南方,导致当时传统的农业经济已经负荷不了如此巨大的人口密度。但是由于市舶司贸易的逐年增加,给了当时萎靡不正的南宋经济一个巨大提示。南宋立国之后,历任皇帝都最为重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带了的巨大利润可以稍微缓解当时朝廷已经不堪重负的经济。就如当时的宋高宗所言:“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之人,阜通货贿。”这都可以看到当时南宋执政者已经意识到海外贸易的重要意义。而海外经济贸易当中,陶瓷的贸易往来是属于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此时的龙泉窑瓷器正是处在这个优厚的条件之下,相比于其他已经落寞的窑口龙泉瓷享受到最好的时代。这个时期的龙泉瓷远销海外,如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国甚至是非洲以及西亚。
由于处在天时、地利的优厚环境中,龙泉窑不断出现大量新的作坊,经济上的优势推动大量年轻的制瓷匠人创新设计新的品种,烧制技术以及制造工艺也逐步提高。而南宋龙泉窑青瓷的造型和釉色较之于之前北宋来说就更加具有特色,由于瓷坯所含钛和铁的含量远低于之前的越窑,所以瓷质烧造之后呈现出更为洁白的效果,而由于制瓷工艺的纯熟,烧造出来的釉色也十分稳定,呈现出淡雅的青绿色。正是由于这种优良的制瓷环境,无论从设计创作到销售都欣欣向荣的时机,龙泉窑较之其他窑口享受到了诸多的先天优势,加之制瓷人不断的努力以及创新研发的精神,使得龙泉窑在釉料的研发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成功的烧造出了石灰碱釉,这就完全打破了之前只有石灰釉的局面。石灰碱釉较之于石灰釉更具粘性,非常不易流动,这给施釉技术带了巨大便利,在新配方的帮助下龙泉窑开发出了厚釉的技术,创新出梅子青和粉青等独具龙泉窑特色的釉色。正是由于这种新的施釉方式,并且石灰碱釉可以施厚釉的优点,器物的整体外观显得更为饱满,加之以釉色柔和淡雅,让烧造出来的器物呈现出了青玉一般的质地,这也就是龙泉窑青瓷给人以类玉的艺术效果。南宋龙泉窑得天独厚的制瓷环境,造就了其各方面都可以无所顾忌的快速发展。其瓷器的造型也独具特色,而这个时间的青瓷瓷碗也有多种多样的艺术特色。例如(图3)这个“南宋龙泉窑葵口碗”,此碗的装饰手法还是延续北宋时期的造型设计,但是装饰风格却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像之前主要依靠刻花表现,而是单纯的更加突出釉色的表现。南宋中期之后的青瓷瓷碗不再是单一的葵口碗造型,越来越多的新的造型也相继设计创造出来,例如束口碗和折腹刻莲花瓣纹碗等,其中莲花瓣纹碗一直到元朝之后出现的菊瓣纹碗所替代。而由于南宋青瓷施釉的厚度比较厚,一些早前的刻花、篦纹等装饰手法由于会受到施釉的影响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印花、刻削花以及出筋等新的装饰手法。例如(图4)“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莲花瓣碗”,该碗通体釉色纯正,碗壁则是通过切削的方式刻画出立体感极强的莲花瓣纹,就算施了厚釉烧造也丝毫不影响纹路的清晰度,呈现出了独具南宋龙泉窑青瓷特点的质感。
图1
图2
图3
图4
元朝建立以后南北分裂的局势已经不再,龙泉窑的销售不再局限于南方而可以销往全国各地。由于战乱的原因,北方的人口和生产力削弱严重,而南方由于波及较小,全国人口主要集中的地方还是留在南方,南方还是当时主要的经济活动中心,因此龙泉窑的瓷品还依然持续热销。由于海上贸易带来的经济利益巨大,所以元代政府也比较重视海上贸易,这样使得龙泉窑依然是当时青瓷窑口中表现突出的地方。在1976年在韩国西南部的新安海底搜到一艘元代沉船,在船上发现了三千多件龙泉青瓷。而1979年在龙泉县东部安仁口地区发掘了众多元代的窑址,这些证据都表明龙泉窑在元代众多窑口还是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
而元代的龙泉青瓷受到执政者的审美喜好所产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蒙古统治者大气粗犷的性格,其所设计的青瓷造型高大,胎体厚重,相继出现了大件的瓷碗。元代龙泉窑任然喜欢沿用南宋石灰碱釉,但就装饰方式上就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例如贴花、堆雕等新的设计手法,这些新的设计方式也和石灰碱釉完美的融合。相比于南宋龙泉窑的瓷碗,元代龙泉窑瓷碗更加注重碗的纹样,这个时期的瓷碗都有独特的装饰方式。这个时期的瓷碗主要是用刀或者切削的方式刻划而成,即使釉色厚重但是也能清晰的看到刻画的纹样。(图5)元代龙泉窑莲瓣碗也是用刀刻画花瓣,中间还刻有瓣脊,而花瓣逐渐演变成了狭长的形状好似菊花的花瓣,所以这就形成了元代特有的莲瓣碗。
明朝时期的龙泉窑于当时景德镇窑居于相同地位,永乐年间由于郑和多次下西洋,也证明了明朝政府十分重视海上经济贸易。虽然说此时的龙泉窑商贸不再像之前繁盛,但是也有些许新窑建立。但是这个时期的景德镇窑太过耀眼,加之为了迎合执政者的审美喜好,龙泉窑开始仿照景德镇窑的产品。(图6)就是明初期龙泉窑仿照景德镇窑制造的“明代龙泉窑人物青瓷鸡心碗”。该碗印有历史人物故事的图案,在碗的底部更是印有“福”“寿”等吉祥文字。到了明后期,明朝政府的海禁政策加之青花瓷的崛起,逐渐青瓷渐渐消失于大众视野。明代的龙泉窑青瓷不管是质量还是产量都比不了从前,由于制瓷业的中心转移到景德镇窑,导致龙泉窑的逐渐衰败。
龙泉窑在七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当中,曾经红极一时也有到最后没落的一天。龙泉窑所生产的瓷器,犹如一面铜镜,映射出龙泉窑所在各个朝代的发展状况。从北宋的初出茅庐仿照越窑开始,到之后南宋时期高速发展具备独特艺术造诣,最后明代衰败没落,龙泉窑的青瓷瓷碗见证着整个几百年的人物文化变迁。我们中国传统的工艺造物原则一直伴随着龙泉窑的发展,从制瓷工匠的细心细致的创作,到窑口不断的改造,最后施釉方式以及装饰方式的不断变化,都是造就龙泉窑青瓷优良品质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