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认真落实国家“科技兴粮”“人才兴粮”两个实施意见精神,聚焦行业需求、强化自主创新,在载体建设、人才培育、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四方面发力,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被国家局授予首批“全国科技兴粮示范单位”。
一是搭建研究平台。依托涉粮高等院校和知名研究机构,与省内粮油企业合作开展精深加工专项课题和产品研发,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联合省粮食集团、南京财经大学共建国家优质粮食工程(南京)技术创新中心。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南京财经大学和航天信息公司合作,组建全国首个省级粮食大数据实验室,开展粮食大数据挖掘与应用。
二是创建战略联盟。目前,江苏省级、国家级粮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达5家,涵盖大米、小麦粉、油脂、饲料、粮机产业。借助战略联盟深入了解企业科技需求,积极做好与省科技厅的沟通协调,帮助企业申批了“‘水韵苏米’生产基地种植技术体系示范与推广”“基于溯源大数据的粮食数量与质量安全预警研究”等重点项目,为提升产业层次奠定基础。
三是培育创新主体。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等建设,提升企业产业发展力。目前江苏粮食行业已成立国家级研发中心7家、省级研发中心31家。其中,江苏丰尚公司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产品16项,拥有国家专利40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12项成果国际领先,打造了国内首座智能化饲料厂,开启了国内饲料“智能制造”时代。
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夏春胜
一是科学规划,引领人才高质量发展。与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制定出台了《江苏省粮食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17-2020年)》。实施“粮教结合”、人才集聚、能力提升等重点工程,全力打造粮政、粮商、粮技、粮匠四支人才队伍,推动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二是紧扣发展,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邀请知名专家授课,通过学习研讨、参观见学等形式,增强行业人才观察粮食、思考粮食、发展粮食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能力。制定《江苏省粮食行业拔尖人才选拔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开展全省技能拔尖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4名同志入选全国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联合省人社厅开展全省粮食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评比表彰,在全省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三是统筹资源,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协调江苏科技大学成立粮食学院,促进全省粮食专业学生数量不断提高。推动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先后在南京、淮安、盐城等地对行业技术工人开展菜单式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教育。截至2018年底,全省粮食行业从业人员96265人,大专以上学历、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比“十二五”末分别增加72.9%、67.3%、25.5%,为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集团“国家稻谷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取得专利14项,形成技术标准9项,该中心成功利用生物法提取米蛋白,为企业新增产值过亿元。
在“消费”环节,丰富市场供应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依托“中国好粮油”行动,多渠道开展宣传、销售。苏北粮油有限公司与京东合作,采取线上网络营销和线下实体配送结合方式,构建新型粮油销售经营网络和服务平台。
在“生产”环节,促进粮食种植结构优化。牵头筹建苏米研究院,组织省农科院、南农大等育种专家团队,研究开发并示范推广符合江苏特点的优质稻谷品种,逐步建成一批“好稻种+好生态”的“苏米”生产基地。
在“购销”环节,健全优粮优价市场机制。研发国内首款面向农民售粮的省域“满意苏粮”手机应用APP,具备政策信息、库点分布、质价标准、价格测算、在线预约、联系沟通等功能,让广大售粮群众及时知晓相关信息,掌握售粮主动权。
在“储存”环节,加快粮食保质保鲜技术创新。在改善仓储设施条件的基础上,研发和推广应用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的储粮新技术、新工艺。无锡、苏州研发的粮库智能机器人,实现了库区自动巡查等功能。
在“加工”环节,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加快开发绿色优质、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丰富产品种类,加速提档升级。江苏宝宝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中,在项目资金安排上注重研发投入。组织编制了“苏米”团体标准,规范稻米种植、收储、加工、流通各环节的质量要求和监管办法,保证“苏米”质量。2019年4月,“水韵苏米”获首届国际稻米博览会区域品牌金奖。
二是推动“智慧苏粮”建设。全国首个基于云架构的省级粮食智慧云平台投入运行,并率先与国家级平台实施互联互通。江苏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政务管理平台可实现监督检查数据实时查询、实时录入、全省共享。江苏粮食信息化建设被纳入“国家粮食储运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三是注重新型技术应用。积极推介水源热泵谷物冷却技术,试点推广仓顶光伏、聚氨脂保温隔热材料等,努力实现绿色、生态、低碳储粮。全省机械通风仓容达95%,粮情测控仓容达84%,环流熏蒸仓容达68%,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达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