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 神经内科二病房,辽宁 鞍山 1140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发病多集中于中老年群体,属于脑血流障碍性疾病,病情变化快、发病较为突然,有较高的致残率活致死率[1]。尽管临床治疗中有多种手段,但大多患者治疗后仍可能伴有明显的机体组织功能障碍表现,如语言障碍、四肢障碍等,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均会造成严重影响,对此考虑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如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帮助提高康复效果有积极作用[2]。本次研究将对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取得的效果分析,现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价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价对比(分,s)
注:相比于对照组,*P<0.05
images/BZ_225_175_324_2300_366.png观察组 62 85.50±3.00* 88.40±4.50* 90.40±2.30* 82.55±4.50*对照组 62 69.50±4.00 80.20±3.50 79.60±4.60 71.60±3.50
1.1 一般资料:收集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4例资料,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54~76岁,平均(64.7±2.0)岁,男性与女性各34、2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5~75岁,平均(63.0±2.2)岁,男性与女性各35、27例。纳入标准:①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②发病前无肢体运动障碍,患者意识均保持清醒,可配合完成基本护理操作;③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确认同意知情。基线资料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可对比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入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干预措施,如对患者病情变化观察,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且对患者做常规康复指导,为患者及其家属答疑解惑。
1.2.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干预要点包括:①早期心理康复干预:患者因疾病影响,可能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这也是成为患者产生严重负性心理问题的原因,如焦虑、绝望以及担忧等心理,若未及时疏导,可能在治疗与护理依从性上降低,所以康复护理中应将心理康复护理作为基础,选择康复效果显著的病例讲解,鼓励与指导患者家属陪伴支持,确保患者在康复期间有足够的信心;②早期语言功能康复:对于部分伴有语言障碍情况患者,给予多种训练形式,如手势、表情与文字锻炼等,初期一般以舌头运动训练为主,逐步调整为听语指字、听语指图、单音节发音等,尽可能多说多练,实现语言功能康复训练目的;③早期吞咽功能训练:主要围绕吞咽相关生理功能训练为主,如由早期的鼓腮训练,调整为伸舌训练、咀嚼以及吞咽训练,吞咽训练中还需从进食方面着手,如循序渐进给予流食、半流食以及固体食物等;④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病情做运动量与运动方式调整,如关节外旋、外展与屈曲运动等,根据恢复情况,调整为平衡、走步、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
1.3 观察指标:以Barthel指数、FIM量表对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其中Barhtel指数评价[3],取评价项目包括穿衣、修饰、吃饭、如厕、洗澡、移动等共10个项目,评分结果分为0~20分、25~45分、50~70分、75~90分,100分,分别表示完全依赖、重度依赖、中度依赖、轻度依赖与自理。FIM量表评价[4],评价指标包括运动能力、交流能力、括约肌控制能力以及自我照顾能力等,评分总分126分,分数由低至高表示依赖程度越来越轻。同时,借助SF-36量表对康复护理干预3个月后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评价,量表内容包括心理维度、生理维度、情感职能与社会功能等,各指标评分均计分100分满分。另外,以问卷调查方法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情况调查,若患者无法完成填写,可由家属帮助完成,问卷结果评价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满意率计算取其中基本满意与满意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结果以WPS excel表格汇总,经过软件SPSS21.0做统计学处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均由t检验,经过均数±标准差(s)形式描述;护理满意率结果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经数(n)或率(%)形式描述,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3个月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观察:FIM量表评分,护理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6.00±13.50)分、(56.25±12.00)分,护理干预后分别为(96.50±16.00)分、(75.50±8.50)分,护理干预后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Barthel指数评分观察,护理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评分结果分别为(35.50±8.00)分、(37.00±5.50)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0.50±4.00)分、(60.40±2.00)分,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价:SF-36生活量表评价,各指标包括心理与生理维度以及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等评分结果观察组均相对较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观察:护理满意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基本满意例数、满意例数观察组38例、21例,对照组各30例、22例,满意率结果观察组95.16%(59/62)与对照组88.71%(52/6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中,强调做急性期转归,降低病死率,但需注意患者治疗后出现机体组织功能障碍的可能性也较高,主要表现在肢体、语言功能方面,制约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生活质量[5-6]。这就要求做好康复护理工作,如引入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其实施的要点主要体现在早期心理康复指导、早期语言功能、肢体功能以及吞咽功能等多方面的训练,可取得显著康复护理效果[7-8]。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相比对照组明显较高,且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结果均较高,同时在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较高。这些均能够说明早期康复护理措施下,取得的康复效果较为显著。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下,对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且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应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