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迎秋
(北京市延庆区永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210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高龄糖尿病患者,其发生肾功能损伤的风险较高,发生肾损伤后,如患者未能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肾脏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因此,临床上需针对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实施积极治疗。近年来,前列地尔被逐渐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研究旨在探讨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此,针对100例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开展研究。
1.1 一般资料: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研究对象选择就诊于我院的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共10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2组,50例每组,其中,对照组有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为60~85岁,平均(73.09±10.51)岁;观察组中,有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为61~86岁,平均(73.71±10.42)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证实本研究可比。两组研究对象均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其纳入标准为:①确诊为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②年龄达到60岁;③对研究知情,自愿配合研究。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感染患者。本研究获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贝那普利口服,每次10 m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前列地尔每天给药1次,每次取10 μg前列地尔注射液与10 mL生理盐水混合,经静脉推注给药。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价:疗效评价标准为[2]:①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空腹血糖低于7.2 mmol/L,肾功能无异常;②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空腹血糖低于8.3 mmol/L,24 h尿蛋白减少;③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未减轻,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未达到显效、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肾功能指标及血糖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24 h尿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比较: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发生1例恶心、2例头晕,其总发生率为6%,观察组发生2例恶心、1例头晕、1例腹胀,其总发生率为8%。
糖尿病在临床上属于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为25%~33%,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导致死亡的病例占糖尿病死亡病例的60%左右,尤其是高龄糖尿病患者,其机体器官功能逐渐衰减,肾功能损伤通常较为严重,还容易从肾功能损伤发展成慢性肾脏病,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4],因此,临床上需针对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予以积极治疗。
现阶段,临床治疗糖尿病肾损伤多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可通过增强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但其对患者血糖的调节作用并不理想。近年来,前列地尔被逐渐用于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前列地尔是一种强效的血管扩张剂,可通过外源性补充前列腺素E1,对环磷酸腺苷活性予以刺激,增强神经细胞的抗缺氧缺血能力,有利于改善机体微循环,还可对肾上腺素-醛固酮系统予以抑制,有利于增加肾脏血供,减少尿蛋白排泄,进而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改善肾功能,同时,前列地尔还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内脂质堆积,使血管内血液黏稠度降低,有利于促进血液中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血糖水平[5-6]。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前列地尔不仅可有效促使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糖降低,减少其尿蛋白,疗效确切,还兼具安全性。综上所述,采用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可提高患者疗效,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表2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及血糖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及血糖比较)
注:#表示与治疗前相比,*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images/BZ_76_175_2916_2300_2962.png对照组(n=50) 治疗前 1.83±0.35 9.35±1.64 12.94±2.28治疗后 1.50±0.27# 7.68±1.19# 10.69±1.65#观察组(n=50) 治疗前 1.79±0.38 9.21±1.72 12.87±2.42治疗后 1.18±0.30#* 6.45±1.03#* 9.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