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种子吸水速率对玉米种子活力测定的影响作用

2019-06-24 08:39:16岩学斌
甘肃农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种子活力玉米种子吸水率

岩学斌

甘肃省临泽县种子管理局,甘肃 临泽 734200

种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产物,是农业生产中的基本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有序排列水、肥及种子等,提高种子活力是当前农业研究的热点话题[1]。高活力的种子是确保农作物出苗早、出苗齐、生长健的先决条件。玉米作为世界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工业迅速发展及其需求增加,使得对玉米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2]。本文试论种子吸水速率对玉米种子活力测定的影响,进一步规范种子活力检测方法,提高玉米产量。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选取先玉335玉米、农大108玉米、中农大4号玉米、郑单958作为试验材料。

(二)试验方法

1.筛选种子。选择完整无损及色泽相似的玉米种子,用刀片划伤种皮,剔除玉米种子种胚。

2.测定浸出液电导率。取对照种子、划伤种子各50粒,分别将种子放到直径80mm的烧杯中,并加入250ml蒸馏水。烧杯采用薄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及灰尘污染。将烧杯置于经常规室温下,采用电导仪测定对照种子与划伤种子的电导率。

3.测定种胚TTC。将对照种子、划伤种子各浸泡24h后,采用解剖针选取有盾片的胚。每一支试管中装入10个玉米种胚,4个重复,加入10mlTTC溶液,采用薄膜覆盖,置于37℃的恒温箱染色[3]。3h后,采用蒸馏水进行冲洗,加入10ml乙醇,对其进行密封在37℃的恒温箱中24h,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吸光值。

4.种皮处理后发芽试验。选取4个品种的玉米种子各200粒,采用蒸馏水冲洗种子,置于砂床发芽,绝对含水量为16%。将发芽盒置于25℃的室温下发芽,每日记录发芽个数,一星期后测定玉米幼苗长度、干重及鲜重,计算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比较不同品种玉米种子活力。

5.不同摆放位置发芽试验。选取农大108号与郑单958号玉米种子各300粒,3个重复。其中农大108号与郑单958号玉米种子各150粒种子种胚朝上摆放,150粒种子种胚朝下摆放,将发芽盒置于25℃的室温下发芽,每日记录发芽个数,一星期后测定玉米幼苗长度、干重及鲜重,计算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

表1 不同玉米品种的活力指标

图1 不同玉米品种的吸水曲线

表2 不同玉米品种的活力指标

图2 不同摆放位置吸水速率

(三)观察指标

观察及比较各玉米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吸水率。发芽率=(每日发芽数/发芽试验样品粒数)×100%;发芽指数=(Dt为发芽日数,Gt为与Dt对应的每日发芽种子数);活力指数=GI×S(S为一定时期内正常幼苗单株长度);吸水率=(吸水后重量-吸水前重量)/吸水前重量×100%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30.0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一)不同玉米品种的活力指标与吸水速率关系

中农大4号的发芽率、苗长、活力指数均高于其他三类玉米品种,有显著差异(P<0.05)。如下表1所示。由图1可知:伴随着吸水时间的不断增加,玉米种子的吸水率明显加快,且农大108的吸水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类,有显著差异(P<0.05)。

(二)不同摆放位置的活力指标与吸水速率关系

农大108、郑单958玉米种子的种胚朝下活力指标均高于种胚朝上活力指标,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如下表1所示。由图2可知:24h后,农大108、郑单958种胚朝下处理的吸水速率高于胚胎朝上的吸水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48h后,两个玉米品种的种胚朝下活力指标、种胚朝上活力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

三、结论

种子活力与种子发育、成熟及萌发、贮藏密切相关,种皮对种子有着保护作用,并影响种子透水性。在本次研究中,划伤种皮对种子活力检测有一定影响,且划伤种皮后的不同玉米品种活力指数、幼苗长度均有所提高,但对郑单958、先玉335的种子活力影响相对较小。同时,种胚朝下处理的吸水速率高于种胚朝上处理种子。因此,应统一摆放种胚摆放位置,保证吸水率。

猜你喜欢
种子活力玉米种子吸水率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农业知识(2022年9期)2022-10-13 08:25:42
我国破译控制水稻种子活力的“遗传密码”
今日农业(2022年6期)2022-07-05 15:13:21
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及对策
种子科技(2022年24期)2022-02-11 15:04:09
热固复合聚苯板吸水率快速测试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外加剂和配合比对泡沫混凝土降低吸水率的影响
特定基因调控水稻种子活力机理揭示
科学导报(2020年8期)2020-03-12 04:51:04
华南农业大学揭示特定基因调控水稻种子活力机理
通过氨基酸渗漏检测小麦种子活力的研究
贺兰口砂岩吸水率的研究
玉米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办法
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 18: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