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教育

2019-06-22 00:52李淼淼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乡土课堂教学教育

李淼淼

近年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明确立德树人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着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真正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乡土地理教育是高中地理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其素材多来自现实生活,将其融入地理教学中可调动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增强区域认知水平的同时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本文从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巧妙应用信息技术以及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等方面分析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教育策略,望给予地理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教育优势

1.理论联系实际 增强探究能力

长期以来,高中地理教学中经常忽视乡土地理教育,经常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以致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只简单停留在教材和试卷上,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调查研究得知,大部分学生认为地理知识的理解只集中于教材,没有再现地理环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明确要求学生灵活应用所学地理知识并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这也还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知识探究能力。再加上高中地理教材有较长的更新周期,学习乡土地理知识在一定程度可以弥补传统地理教材内容更新缓慢的弊端。

2.构建开放课堂 增强实践能力

相关研究指出,每个人心中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生养他的土地,对家乡有份较为特殊的眷恋情感。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成为当下教育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将乡土地理渗透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想象的效果。乡土地理渗透于地理教学中也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渠道,乡土地理有不同维度和视觉资源,正是这种多样性特点使地理教学比以往更加开放。尤其高中地理在新课程改革后添加了研究学习和综合实践两大板块,地理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板块的学习结合乡土地理,采取调查、考察、查找、采访、咨询等不同方式提高地理教学效率。而高中地理教学形式也在此背景下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学生除了掌握理论知识,也更注重实践,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效率

高中地理教材收录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较远距离,学生在学习中不可避免会感到枯燥,难以投入其中。乡土地理为学生呈现直观生动的感性材料,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便于学生接受。尤其教材中收录的内容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一定代表性,然而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对此,高中地理教师可为学生寻找与教学内容有着紧密联系的乡土地理资料,一方面充实地理课堂内容,发挥乡土地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一方面则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以更好地状态参与到地理学习当中,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4.培养道德教育 增强服务意识

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德育,不同学科在各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影响下都从多角度培养学生价值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滲透乡土地理可以使学生清晰直观感受地理环境,更能让学生感受家乡美和社会美,更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美育教育。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将知识内容和乡土地理做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家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献计献策,增强服务意识。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教育策略

1.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乡土地理是高中地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利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国等情感,有利于实现地理教学目标。由于乡土地理和学生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将其渗透于高中地理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更好地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实践和应用能力,实现预期教学目标。高中地理教材中收录的“人口与地理环境”“城市与地理环境”“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等内容均运用较强概括性语言讲述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虽然学生能看到,但理解和应用有一定难度。对此,地理教师应采取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城市空间形态和分布》一课时,地理教师可结合本地区各个功能区分布并画好示意图,再以幻灯片形式为学生展示,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分布特点以及布局是否合理。由于是自己生活的城市,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较高。教师和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下较快理解城市功能分区以及特点,也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地理来源于生活。

2.巧妙应用信息技术 拓展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课堂教学都有课时和教学进度限制,每节课都安排相应的教学任务且面向全体学生。正是这些局限性对乡土地理教育开展形成一定障碍,因而地理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拓展乡土地理课程资源。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广泛普及,教师可以从网络获取越来越多的信息,打破社会资源和学校之间的界限,丰富地理课程教学资源,强化师生沟通互动。地理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基础目标的前提下,可以为学生展示乡土地理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还可结合目前所学知识和时事热点展开讨论,或给学生分享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乡土地理材料,如为学生提供所在生活地区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城市空间分布并未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教师结合学校所在城市,向学生展示十年前城市空间结构地图,对比现阶段的城市空间结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是哪些因素使得城市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和讨论活动,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网络空间不仅为乡土地理教育提供便利且稳定的展示平台,更打破以往教师和学生互动稀少的状况,使乡土地理教育能更好地辅助地理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我国信息化工作高速推进,教育部也在积极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云技术打造网络学习空间,涵盖成长记录、在线学习和日常管理等模块,学生可以将地理实践活动图片上传到相应的板块当中,有利于学生形成专业技能和良好的地理学科素养。

3.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充分落实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学是一门凸显区域性和综合性的学科,因而要求教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践是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尤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应根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和自主学习并在社会性、自然性等真实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例如在学习“地球”相关知识时,由于此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难度大,对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和乡土地理相结合并在此开展实践活动,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上述探究实践活动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相符,尤其结合乡土素材更能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和机能的同时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深刻感受地理知识就在身边。此外高中地理教师还需要将社会和实践相结合,即通过社会调查、户外考察、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品质和行动能力。在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周末或者假期时间,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对当地的农业类型、影响因素等开展调查活动,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分析活动,加深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乡土地理是实践的最佳阵地,学生可以从地理角度发现家乡的变化并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探究、分析和理解人口、地形地貌、生物分布、工业、地理问题、旅游、农业、交通、聚落等,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教育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育要求,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是可以打破传统地理课堂单一沉闷气氛,将学生从枯燥的填鸭式教学中解决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完善学生地理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将所学地理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进一步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保护环境意识,真正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乡土课堂教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