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江涛 图 本刊记者 陈东
陕西高速集团秉承“建设西部领先、全国一流高速公路”的企业理念,不断加大养护资金投入,积极推进养护管理升级转型,打造“科学养护”品牌,所辖路段的路况水平稳步提升。
近日,交通运输部通报了2018年度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情况,其中抽检的陕西省高速公路路面状况使用性能指数达95.81,位居全国第一,抽检的西禹高速芝川特大桥管理规范化和技术状况评分全国排名第九,这几项均被交通运输部予以通报表扬。在本次路面抽检中,陕西共抽检高速公路500公里,其中468.06公里为陕西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陕西高速集团”)管养路段,占抽检里程的93%。
“十三五”以来,陕西高速集团秉承“建设西部领先、全国一流高速公路”的企业理念,不断加大养护资金投入,积极推进养护管理升级转型,打造“科学养护”品牌,所辖路段的路况水平稳步提升。
链接:
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就是这么强大!
目前,陕西高速集团研发的公路养护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 提供新建高速公路的所有技术标准和参数,预估建设时期的成本;
● 根据公路交通流量、时间、重车比例和气候条件建立公路技术状况衰减模型;
● 依据检测数据确定公路养护工程的施工方案;
● 提供预防性养护和养护大中修工程等的成本分析表;
● 给出养护的最佳时机及最佳养护方案。
近年来,陕西高速集团加大对公路及附属设施的检测力度,严格按照养护规范进行检查作业。每年采用全自动综合检测车对管辖路段的各项路面技术状况进行检测,每三年对管辖路段内的所有桥梁进行一次定期检查、每年对长大等特殊结构桥梁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实时对重点桥梁进行健康监测,每年对管辖路段内的所有隧道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实时对高大陡峭及不良地质条件边坡进行监测……通过对路面、桥梁、隧道的定期检查及对特殊地段的实时监测,陕西高速集团能全面掌握公路及附属设施的技术状况水平,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与此同时,陕西高速集团还积极研发了路面、桥梁、隧道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均具有基础数据统计、检测数据分析、病害建模、拟订维修方案等功能,通过对大量检测数据的专业分析,系统会提出初步的养护范围和方案,然后经过专家的分析核验,最终形成精准的年度大中修防护工程范围和方案,有效提高了养护的针对性,增强了养护效果。
陕西高速集团以“智慧高速”理念为引领,结合国家现行养护技术规范和陕西省高速公路一流服务时限标准,不断创新升级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
为落实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陕西高速集团升级扩展了已有的高速公路日常养护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从计划编制到养护巡查、维修施工、检查验收、路况评价、应急抢险以及路产管理的全过程网络化、电子化流程,实现了养护工作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反馈结果的闭合式管理,而且各个环节均设有时限要求、工作标准和权限管理,有助于倒逼日常养护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
针对高速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点多、线长的特点,开发了高速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管理系统,该系统具备工程立项、招标管理、现场施工、进度计划、检查验收等功能,能实现全过程电子化和网络化管理,使养护工程管理更加规范,有效防止了工程项目重复投资和管理不规范现象的发生。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陕西高速集团研发了公路养护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路面检测数据,确定公路养护的最佳时机,并科学制定预防性养护方案,降低全寿命养护成本,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为确保养护工程质量,陕西高速集团着力推进养护品质工程创建活动,从养护施工设计到现场施工及施工验收等环节入手,实施全面管控,落实工程质量。
针对养护工程点多、线长,方案设计单一,精细化不足等问题,陕西高速集团采取了分公司与集团公司分级评审制、专家会审制、双院制等措施,加强对施工方案的审核,督促设计单位重视设计工作,确保一处工程一处方案,坚决防止出现通用图设计的情况,保证养护工程设计方案科学合理。
在养护施工过程中,通过创建样板文明工地、召开工程现场会,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咨询机构,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在工艺控制上,实行首件认可制,在路面工程中先铺筑试验段,桥梁工程中先加工标准件,待参建各方共同验收认可后,再进行大面积作业。同时,设置独立的中心试验室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路面原材料、混合料等进行动态抽查及验证,推进工程质量提升。
养护工程验收采取分级把关制,即分公司养护科自查、集团公司养护部核查的方式,对符合要求的工程,按规定程序组织验收。
加强养护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研究,加大“放管服”力度,建立了集团公司服务指导、分公司分解协调、管理所具体落实的管理模式,通过制度明确各级养护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范围和权力,建立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养护管理体系;引入日常养护监理制,委托专业的咨询公司对管辖路段的日常养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制定奖惩措施,确保日常养护工作符合规定频率和质量要求,杜绝应付上级单位检查和评价的情况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高速集团还破除了“一刀切”的日常养护模式,根据管辖路段的特点,尝试推广应用日常养护总承包、自建养护工区等养护模式,力求找到最适合、最有效的养护模式。
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近年来,陕西高速集团不断创新机制,加强人员考核及培训,打造了一支高效优质的养护队伍。
根据工作量、工作质量和技术水平定期对养护人员进行星级评定,评定工作每年开展一次,星级评定共分五级,评定结果直接与员工收入挂钩。
基层养护工作相对简单,但考虑到事项繁琐,且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开展,陕西高速集团结合实际,在重点路段适当增加人员配置,还在超高桥隧比及环境恶劣的路段,增加专业养护人员编制,确保各项养护工作落实到位。
减少大而全的养护培训,根据不同层级、不同地域的养护单位管理需求,有针对性地、灵活机动地开展养护培训,通过理论学习、现场实操、观摩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养护人员业务水平。
交通运输部通报的2018年度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情况中,抽检的陕西省高速公路路面状况使用性能指数达95.81,位居全国第一。
链接:
双院制
指业主单位为确保工程设计方案科学,预算合理,委托另一家设计单位对原设计单位设计的施工图和预算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书,原设计单位根据审查意见再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在养护大中修工程中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目前,已推广使用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泡沫沥青、橡胶沥青、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薄磨耗层、精表处、EAP等技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养护人员还在施工过程中总结了成熟的施工经验,编制了路面施工指南等。
鼓励一线养护人员结合日常养护需求开展实用发明创新,先后研发了桥梁观测臂、隔音墙清洗车、伸缩缝清理机、智能无人机桥梁检测系统等并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其中桥梁观测臂还荣获了陕西省第二届职工科技节“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发明创造金奖”。此外,集团下属各基层养护单位还积极开展QC活动,截至目前,共有10项QC活动获得国家级奖励。
针对公路养护中遇到的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共编制地方标准22项,其中《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技术规范》《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备非承重预制构件技术规范》等8项已颁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