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主旋律报道释放更强正能量

2019-06-21 15:36柳春迪
新闻传播 2019年24期
关键词:中国故事正能量新闻

[摘要]如今,主旋律报道已经成为电视等主流媒体报道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如何做好主旋律报道,是如今各级主流媒体面临的第一大课题。传统的主旋律报道形式单一,叙述平淡,缺乏情感共鸣,很难获得观众的认可。让主旋律报道更有看点,更具备传播效果,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主旋律报道;新闻;正能量;中国故事

各家主流媒体,都在摸索与创新着全新的方式,打破过去主旋律报道的模式化、脸谱化,让报道更加接地气,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在此,我以个人采访的一则报道为例进行解析,看如何让主旋律报道释放更强正能量。

从2018年开始,黑龙江卫视《新闻联播》节目组一直在持续关注着马旭夫妇为家乡木兰捐款一千万这一新闻内容,期间更多次奔赴武汉采访马旭夫妇的感人故事。马旭老人出生于黑龙江省木兰县,14岁离家从军,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抗美援朝战争,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跳伞女兵,被授予“解放勋章”等荣誉。上世纪80年代,马旭和爱人颜学庸以大校军衔离休,他们潜心科研,获得多项国家专利,自己则过着极其俭朴的生活。2018年9月,马旭夫妇将毕生积蓄一千万元捐给木兰县作为精准扶贫资金,专项用于教育建设。

马旭老人的事迹不仅感动了龙江,也感动了中国,马旭夫妇获得了201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省委省政府也向老人发去了贺电。

2019年6月,阔别家乡70年的老人,终于踏上魂牵梦绕的土地,记者前往武汉接老人回家,持续记录、报道了老人返乡的全过程,并在2019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纪念日这一特殊的日子,播出访谈《我为什么捐出一千万》,讲述了两位老共产党员坚守一生的初心与使命。节目播出后,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传递了中国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与担当。

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典型的主旋律报道,而之所以能够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讲好中国故事

马旭老人,作为一个新闻采访的对象,是有非常高的新闻价值的。一千万的捐款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在我们的想象中,马旭夫妇应该是过着非常优渥的生活。但当我们第一次赶赴武汉,来到武汉郊区的马旭老人家时,眼前的冲击非常强大。映入眼帘的是矮小的砖瓦房,破旧的沙发,缝缝补补的军装,而两位老人最常吃的就是水煮土豆。两位老人的生活已经远超过节俭这一概念,应该说是苛刻,他们对于自己很苛刻,但对于家乡却是异常慷慨的。这样的反差,充满了戏剧性,也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它具备了成为一个好故事最基本的元素。

因此,在之后的报道中,我和团队选择放弃传统的电视新闻画外描述+同期阐释的方式,而采用了记录片式的手法,没有采用让采访对象端坐接受采访的传统模式,而是由主播小翟探访老人武汉家中,用现场和聊天的方式,第一视角呈现整个报道,使得故事更加真切,更加生动。在武汉采访的过程中,老人几度流下泪水。这份对于家乡的思念,压抑了太久太久。老人说:如果有功夫,我就到松花江游游泳。正是得益于放松的对话和采访方式,老人能够更加真情流露,这使得马旭老人这个人物的形象一下就构建了起来,整个故事的真实性可看性都极大地增强。

这样的主旋律新闻报道,不说教,不刻板,就是用生动的故事打动每一位观众的心。而从2018年到2019年,我们持续关注马旭老人的故事,连续报道长达一年,这样“连续剧”式的报道方式,使得观众与人物更加亲近,报道效果更佳。

如今,在变化中的中国时时刻刻都在上演着各种各样或是震撼人心,或是温暖心怀的故事,而作为时代记录者的新闻从业者,要做的就是记录传播这样的中国故事,这不仅仅是新闻人的责任,更是当代中国的使命。

以2019年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为例,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记者讲述了自己经历的中国故事,其中既有边防卫士的爱国情怀,深藏功与名的革命老兵,还有云南贫困村脱贫的故事等等,可以发现,这些故事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时代特点的,这些新闻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代表。也是值得每一个新闻从业者学习的典范。

二、利用节日节点

在马旭老人回到黑龙江的过程中,我们持续报道了一周,并在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纪念日这一特殊的日子,播出小翟访谈《我为什么捐出一千万》,讲述了两位老共产党员坚守一生的初心与使命。选择这一天播出不是巧合,而是刻意为之。

2019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98载奋斗拼搏,非凡的初心和使命,引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大向强,发展成为今天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政党,创造“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更把这个政党和一个国家的梦想、一个民族的向往、亿万人民的期盼紧紧融为一体。而支撑着这股力量的就是像马旭老人这样的,数以千万计的共产党员,他们从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初心与使命,没有忘记过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在节日播出相应的主题报道,已经成为近年来主流媒体的一个不二选择。比如,在2019年国庆期间,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组播出《龙江之歌》系列报道,展现龙江的发展与变迁:比如在护士节、母亲节、记者节等节日,也会推出相应的人物报道。的确,在节日期间播出对应的主旋律报道,在节日氛围的渲染下,更容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因此,马旭老人的这篇报道,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纪念日播出,不仅在意义上不同以往,更是让观众容易接受,容易共情。

在访谈节目中,主播小翟问了一个所有人都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自己要选择过这样苛刻的生活,却把毕生积蓄都捐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马旭老人说:一个人为公想着党、想着国家、想着人民,路子就会越走越宽,就点燃了你心中的灯塔,照亮你前進的道路。这样一句话,整个主题得到升华,整篇报道情感震撼迸发,同时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向祖国向党献礼。

2019年春节期间,一条央视《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栏目播发的新闻引发了全网转发,被称为感动全国的神仙爱情,其中记录了一名火车司机和一名列车乘务员由于特殊的岗位,在春节期间也不能相守,男生用了两分钟克服重重困难向女生求婚的故事。可以说,点中了观众的泪点,反映了平凡人在岗位上不平凡的坚守。这是一个典型的主旋律报道,之所以成为爆款,除了故事打动人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春节这个对于中国人来说,特殊的节日。在万家团聚中的分离是动人的关键。由此,利用节日节点播发新闻,所取得的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

三、全媒体互动传播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宣传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现在的电视媒体主流收视群体为中老年人,年轻人看电视新闻的比较少,因此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新闻内容,是电视媒体的一大课题。现在,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APP等多种方式传播,形成了全媒体互动的态势。比如这次的马旭专访,从报道前期到中段乃至最后的播出,都是融媒体的呈现,《新闻联播》的微信公众号,无限龙江APP等新媒体平台,都推出了相关内容,也规避了年轻人较少看电视新闻的主旋律传播局限性。

马旭老人出生于1933年,我和马旭老人的年纪相隔了半个世纪多,但是马旭老人的故事仍然感动了我,我也相信能够感动很多像我一样生在春风里长在阳光下的中国年轻人。通过全媒体的传播,马旭老人的报道不仅在电视新闻中呈现,也在诸多的新媒体平台中呈现出来,吸引了很多年轻观众的视线。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这只是渠道,真正打动人心的终究是内容,好的内容通过新媒体的传播,一样能够引发社会反响。在节目播出后,我收到很多来自同事、朋友、同学的微信,他们通过新媒体平台看到了马旭老人的报道,都跟我一样被震撼,被感动。

以2019年国庆报道为例,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各家卫视,都在通过全媒体互动的方式传播,而央视快闪《我和我的祖国》的视频,更是全网转发,引发热潮,效果显著。

我想,利用好全媒体的互动的传播方式,电视新闻的报道仍然可以穿越距离,跨越平台,深远的影响各类年龄群体的。

2019年8月,环球时报记者付国豪在香港机场采访时,受到暴徒的攻击,他喊出的一句话是“我支持香港警察,你们可以打我了”。每次看到这段新闻,我都热血沸腾,我觉得他不仅仅代表自己,更代表了中国无数的年轻记者,中国无数的年轻人,在发声!而更多的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他们也许是饭圈女孩,他们也许是帝吧网友,他们也许是海外留学生合唱团,每一位爱国的年轻人都在用强大的正能量,呵护我们的祖国。展现着中国当代年轻人赤城的爱国心,爱国情。从马旭,到当代年轻人,中国人心中那团火,始终在熊熊燃烧着。而作为一个年轻的电视新闻记者,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更专业、更适应时代、更接地气、更优质的新闻报道、主旋律报道,点燃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年轻人心中的那团火。

参考文献:

[1]黄小希,朱基钗,王琦,不忘初心使命永立时代潮头——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J]理论与当代,2019(7):12-15.

[2]盧广婧璇,让主旋律报道释放强大正能量[J]军事记者,2017年10期.

[3]赵林.广播主旋律报道的创新提升路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年01期.

[作者简介]柳春迪,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猜你喜欢
中国故事正能量新闻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