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德医风教育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9-06-21 01:24齐柳张忠
职业·下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齐柳 张忠

摘 要:医德医风是医务人员必备的素质,也是医学教育的关键性内容。新时期,国家对高校的教育教学要求更为严格,医学院校作为未来医疗人才的主要培育基地,如何培养学生的医德医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新时期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发展新要求,简要分析了当前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现状,提出基于医德医风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法,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优秀医学人才。

关键词:医德医风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医德医风不仅与医疗服务质量密切相关,更关系着医务人员的个人发展以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医学院校是未来医学者的培育基地,而大学生则是未来的医者,担负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伟大责任,由此医学院校一直以来都注重学生医德医风的培养,同时也在努力探索和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基于医德医风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教育发展、学生未来发展以及学校整体管理都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明确指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中,医学院校应该紧跟党和国家的步伐,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医学人才,从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时期医学院校大学生发展的新要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要求

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明确指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中,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医学院校作为人才培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加强教育实践,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简短的24个字,就是新时期中国发展过程中,每一位公民应该牢记并实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院校的学生,未来必然踏入社会服务行业,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因此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对医学学生必然的教育要求,也是医学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应该对国家履行的承诺。

2.医德医风的素质培养要求

对医学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是每一名医学教师的重要责任,医德医风是医学者必备的核心素质之一,只有具备良好医德医风的医者,才能投身于医疗事业,尽心尽力地为患者服务,并获得他人的尊重。醫学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医疗技术,同时还要具备仁心、仁德,愿意在医疗事业长久发展,有一颗奉献自己的心。由此,新时期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医学学生医德医风的培养更为重要,救死扶伤、严谨务实、遵纪守法、廉洁行医、文明待人、因病施治、顾全大局、和谐共事等医德医风的重要内容,都应该在大学教育阶段有效地培养。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现状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很多学生选择医药专业,并非因为对职业的追求和自身的喜爱,部分学生是因为父母要求,部分学生则认为医生是一个铁饭碗,好就业,甚至还有学生从未了解过这一职业便盲目地选择。总体来说,加强大学生医德医风的培养力度,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任务很迫切,应该引起高校的重视,在此方面加强教育力度。

三、基于医德医风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

1.加强宣传教育

要加强对医学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设立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成为医术精湛的医务工作者,同时要培养医学学生的人文情怀。根据医学学生的职业特点,将医德医风教育与正确的职业观相结合,加强医学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开设多门学科及多种选课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路径,将医学道德教育融入多个学科中,提高医学学生的医德医风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2.创新教学方式

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是改变传统课堂一味理论灌输的重要手段:第一,深层次教学,基于医德医风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展开深层次教学,要深层次地展开。道理越辩越明,医德医风是学生必须要形成的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学生的内在精神与外在行为的集中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特定的医疗场景,对于场景中相应的医疗案例,组织学生辩论、分析,深层次剖析其中案例中各个角色的行为,在道德、思想、行为、规则、精神、素质等方面展开对学生的教育,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医务人员这一职业应该具备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第二,角色扮演,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在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支持下,搜集医学教育资源,设置不同的医疗角色,让学生展开对医生、患者、护士、家属等角色的扮演,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遇到的问题,更深刻地认识医生这一职业所需要具备的素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了解医德医风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

3.注重教育引导

基于医德医风促进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仅仅进行理论灌输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医德医风,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不仅仅是接受知识那么简单,而是最终需要内化为素质,外化于行为的内容,由此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引导,是促进学生学习和进步的重要手段:第一,树立好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典型,使学生有榜样可以学习,除了教师自身要提升素质、教育水平以及个人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推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将具备优良品德的典型人物事迹、行为报道出来,让学生可引以为楷模,在思维上、情感上、价值观上产生共鸣,以促进学生医德医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第二,校园文化建设,医学院校整体要有医德医风所渲染的教育氛围,才能让学生在这一环境中更高效地学习。学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加强宣传,组织所有教师、学生、后勤人员、党员等共同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加强典型人物事迹的宣传,利用互联网优势,在校园信息中心设立医德医风,可以适度融入医德医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和实践的内容,遵循全方位、多角度、多手段、立体式的原则,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强大声势,让学生每日置身于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展开进一步的学习。

4.加强教育实践

加强教育实践,是推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宏观倡导到微观践行的有效方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不仅能够带动社会发展,更有助于学生未来在任何的职业环境中,都秉承着爱国、敬业、文明、诚信、友善之心,贡献自身最强大的力量:第一,新生教育实践,对于初入学的医学新生,要加强德育教育课程建设,在希格拉底誓言、医学生誓言等宣读活动中,教师要点名主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最初阶段就能够全面了解医生这一职业,了解这一职业所承担的重要职责,从而严肃认真地展开专业学习。第二,中年级阶段的教育实践,对于中年级的医学学生,其医学知识、观念、职业雏形已经基本形成,在此基础上,在专业课教授、专家讲座等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让医德医风的教育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相互融合,多多开展主题党日、社区义诊、送医药下乡等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良好作风、服务意识的形成。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教师要在学生实习阶段耐心指导学生,在岗位实践中能够关爱患者、敬畏生命,履行自身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四、小结

在新时期,基于医德医风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教育指导和实践的力度、创新教学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医德医风、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未来发展中,学校应该进一步探索教育新路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医德医风的树立和培育纳入教育发展计划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融入医德教育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同时,也为院校的教育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蕊.新时期医学院校引领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4).

[2]文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的路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7).

[3]欧阳明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探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4).

[4]胡玉宁,丁明,王群林,李祖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4).

[5]邓宏林,肖湘君.依托专业优势,构建医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新体系——以桂林医学院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5(5).

[6]鲍萍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立医院医德医风建设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8(4).

(作者单位:沈阳医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