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坤,张 猛,杨朋坤,马山才,韩占兵,王鑫磊,范佳英,刘 健
(1.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兴农牧业有限公司,河南 舞阳 462412)
鸡蛋的物理性状和鸡蛋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是反映鸡蛋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鸡蛋质量的重要依据[1],影响这些指标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饲料质量、鸡群健康状况、鸡群管理状况等,提高鸡蛋质量的途径也需要从这几方面着手[2,3]。在实际生产中,不同类型的鸡群,尽管都是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生活,但是难免会出现一些鸡蛋的质量差异,这种差异与鸡群的遗传性有直接关系。为了深入了解不同种群的家禽其鸡蛋质量的差异,本试验选择了3个不同品种(种群)的成年母鸡进行对比测定,以期发现不同品种(种群)鸡蛋的物理性状和营养成分方面的差异。
1.1试验动物选取26周龄漯河麻鸡三个种群(浅芦花鸡群、麻羽绿壳蛋鸡和麻羽仿土蛋鸡)各36只母鸡,共108只。所有个体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
1.2试验动物的饲养管理试验鸡群安放在相邻的3组笼内,均在鸡笼向南一侧,为3层阶梯式蛋鸡笼,每组笼每层装12只鸡。3个种群的鸡所处环境相同。每天光照时间为16 h,早上5:30开灯,晚上9:30关灯,通风根据鸡舍内温度和空气质量掌握。日常的饲养管理方法:每天喂料2次,分别在上午7:00和下午5:00进行,采用自由采食方式饲喂,所用的饲料由河南兴农牧业有限公司提供,其组成和营养成分见表1。使用乳头式饮水系统确保饮用水的质量和供应充足。
表1 试验用饲料组成及营养成分
注:预混合饲料中包含复合维生素、复合微量元素、氨基酸等
1.3蛋品收集每天收集鸡蛋3次,分别在上午11:00、下午2:00和6:00。每次收集后分别进行标记(含试验组编号和鸡只编号)并记录。在试验开始后的第29天、30天分别采集3个种群的鸡蛋,剔除外观不合格蛋,从中随机抽取30枚蛋用于测定。第59天、60天再次用同样方法抽取每个种群30枚鸡蛋用于重复测定。
1.4测定项目与方法每次每个种群取20枚用于测定其物理性状,10枚用于测定其蛋黄中营养成分。
1.4.1 物理性状测定 将每枚鸡蛋进行编号后测定。
蛋重:用天平逐枚称重。
蛋的比重:在测定前准备比重液(按照杨宁主编的《家禽生产学》中配制方法分别配制1.075、1.080、1.085、1.090和1.095 g/mL的比重液,分别置于2L的大烧杯中待用),将鸡蛋先放入1.075 g/mL的比重液中,如果鸡蛋沉入烧杯底部则说明蛋的比重大于1.075,取出后用干布擦净后再依次放入较高浓度的比重液中,当鸡蛋在某个比重液中处于中间位置则说明鸡蛋的比重等于该比重液的比重,记录该枚鸡蛋的比重。每枚鸡蛋依次按这种方法测定其比重。
蛋壳强度:使用日本FHK蛋壳强度测定仪测定。单位:kg/cm2。
哈夫单位、蛋黄颜色:使用日本产的多功能蛋品分析仪(EGG MULTI TESTER,型号为 EMT-7300)进行测定。
蛋壳比例:将蛋壳完整收集刮去内壁粘附的蛋白,保留壳膜,用天平称重(精确到g,计算蛋壳重量占该枚鸡蛋重量的百分比)。
蛋黄比例:将全蛋的蛋黄完全取出,除去其表面附着的蛋白质,用天平称蛋黄的重量,计算占蛋重的百分比。
蛋壳厚度:千分尺测定大头、小头和中间蛋壳厚度(精确到0.01 mm),计算平均值,得出鸡蛋的蛋壳厚度(单位:mm)。
蛋形指数:游标卡尺测定鸡蛋横径和纵径,精确到mm,用蛋的纵径长度比横径长度得出蛋形指数。
1.4.2 营养成分测定
测定项目包括蛋黄中的锌、硒和胆固醇的含量。这3种成分的测定由河南海瑞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
1.5数据处理
将测定的数据用SPSS进行处理。数据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1不同种群鸡蛋的物理性状在试验开始后第29天和30天采集3个种群所产的鸡蛋,每个种群取20枚鸡蛋对其物理性状进行第一次测定;第59天和60天收集的鸡蛋进行第二次测定。
2.1.1 不同种群鸡蛋第一次物理性状
第一次测定在实验开始后的第29天和30天,3个种群的鸡蛋物理性状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漯河麻鸡不同种群蛋品物理性状第一次测定结果
注:同行数据肩标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2.1.2 不同种群鸡蛋第二次物理性状
第二次测定在实验开始后的第59 d和60 d,3个种群的鸡蛋物理性状测定结果见表3。
表3 漯河麻鸡不同种群蛋品物理性状第二次测定
注:同行数据肩标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2和表3的结果看出:3个种群的鸡蛋在一个月的间隔期间,其物理性状基本一致,同一种群的鸡蛋两次对比,除两项指标外其他没有显著差异(P>0.05)。这两项指标分别为:麻羽仿土鸡第二次测定的蛋壳强度明显低于第一次的测定结果,麻羽绿壳蛋鸡第二次测定的蛋黄比例显著低于第一次的测定结果(P<0.05)。
由表2和表3可知:漯河麻鸡3个种群鸡蛋的比重相似,相互之间都没有差异性(P>0.05),而且两次的测定结果没有明显变化,说明鸡蛋比重的稳定性良好;浅芦花鸡群蛋壳强度显著高于绿壳蛋种群和仿土鸡种群的蛋壳强度(P<0.05),而在后两者之间则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浅芦花鸡蛋的蛋壳厚度显著高于绿壳蛋和仿土鸡蛋(P<0.05),而在绿壳蛋种群和仿土鸡蛋种群之间的蛋壳厚度无显著差异性(P>0.05)。麻羽仿土蛋鸡的蛋黄颜色最深,显著高于绿壳蛋鸡种群和浅芦花羽种群(P<0.05),浅芦花鸡蛋黄颜色最浅。
平均蛋重以浅芦花种群的最大,与麻羽仿土鸡种群的差异不显著(P>0.05),两者均显著大于绿壳蛋种群(P<0.05)。麻羽仿土鸡蛋的蛋形指数显著大于其他两个种群(P<0.05),而麻羽绿壳种群和浅芦花种群蛋形指数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
浅芦花种群鸡蛋的哈夫单位相对较大,但是三个种群的哈夫单位都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浅芦花种群鸡蛋的蛋黄比例显著低于其他两个种群(P<0.05),而其他两个种群之间的蛋黄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浅芦花种群蛋壳比例略高于其他两个种群,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
2.2鸡蛋蛋壳厚度与蛋壳强度和蛋壳比例
通过对第一次所测定的60枚鸡蛋的蛋壳强度与蛋壳厚度的相关分析,获得的曲线如图1所示;对蛋壳厚度与蛋壳比例的相关分析所获得的曲线如图2所示。
图1 蛋壳厚度与强度的相关性曲线
求出蛋壳厚度与蛋壳强度的函数关系:y=0.0253x+3.3141。
图2 蛋壳厚度与蛋壳比例的相关曲线
求出蛋壳厚度与蛋壳比例的函数关系:y=0.0189x+10.328。
从图1 可以看出,蛋壳厚度与强度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随着蛋壳厚度的增大,蛋壳强度也在提高。在图2中也显示出蛋壳厚度与蛋壳比例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2.3漯河麻鸡不同种群蛋黄中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
按照上述鸡蛋收集时间和方法,每次从每个种群中选取的30枚鸡蛋中取10枚用于测定蛋黄中的微量营养成分,样品由河南海润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测定,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测定结果分别见表4和5。
表4 漯河麻鸡不同种群蛋黄中胆固醇及部分微量元素第一次测定结果
注:由于每个种群的5枚鸡蛋均采用混合样测定,无法进行差异性分析
表5 漯河麻鸡不同种群蛋黄中胆固醇及部分微量元素第二次测定结果
从表4和表5中可以看出,3个种群鸡蛋中胆固醇含量最高的是麻羽仿土鸡种群,在两次测定中其胆固醇含量都是最高;麻羽绿壳蛋鸡种群蛋黄中胆固醇含量相对稳定,两次测定的结果基本相似;浅芦花种群蛋黄中胆固醇含量第二次测定的结果比第一次高出12.71%。硒含量的测定结果在3个种群之间没有规律,第二次的测定结果明显低于第一次。锌含量的两次测定结果基本相似,而且在不同种群之间的差异比较小。
3.1漯河麻鸡不同种群鸡蛋的物理性状鸡蛋物理性状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遗传、饲料、环境、健康、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在本实验中为了尽可能排除遗传之外的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将所有3个种群的108只实验鸡在日龄、饲养环境、饲料与喂饲方法、饮水、卫生防疫等因素基本上保持了一致。因此,实验结果能够基本反映出遗传因素的作用。此前,一些研究也表明不同品种或饲养方式的鸡蛋物理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4、5]。董志梅等报道,通过测定发现海兰褐蛋鸡的鸡蛋哈夫单位、蛋黄颜色、蛋壳比率和蛋黄比率等指标明显低于济宁百日鸡、琅琊鸡和沂蒙草鸡等地方品种鸡蛋[6]。陈虹等研究也发现高产商品鸡蛋和柴鸡蛋在蛋形指数、蛋黄颜色、哈夫单位等指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7]。对于同一品种而言,不同的饲养方式也会造成鸡蛋物理性状的差异[8]。
蛋壳强度是蛋壳质量的重要参数指标,与蛋壳厚度、蛋壳的致密性、蛋壳膜的厚度、蛋壳的矿物质含量和蛋白基质、蛋品的新鲜度等诸多因素有关[9]。本实验发现浅芦花的鸡蛋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最高,另外两个种群鸡蛋的这两项指标较低,说明遗传因素对蛋壳厚度和强度有影响。蛋形指数主要取决于输卵管峡部的构造和输卵管壁的生理状态,与品种有关[10]。本实验中两次测定都发现麻羽仿土鸡的蛋形指数偏大,而其他两种鸡蛋的蛋形指数正常,也说明品种因素对蛋形指数有影响;蛋黄颜色具有相似的变化特点。冯静的研究也表明,鸡蛋的物理性状受遗传的影响较大[11]。
从两次测定的结果看:测定间隔时间为30d,对于同一个种群的鸡蛋物理性状大多数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说明在生产环境和饲料与饲养管理条件稳定的情况下,鸡蛋的物理性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在对同一鸡群不同饲养阶段的鸡蛋测定后也发现,蛋的物理性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12]。
3.2漯河麻鸡不同种群鸡蛋中部分微量成分
鸡蛋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受饲料因素的影响最大[13]。很多微量元素在蛋黄中的含量与饲料中的含量成正比,这也是生产强化营养蛋(如高碘蛋、富硒蛋等)的理论基础。在本实验中,蛋黄内的锌含量在3个种群之间差异不大,同一种群的鸡蛋前后两次测定差异也不明显,说明在饲养管理和饲料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蛋黄中的锌含量能够保持稳定。
本实验测定蛋黄中的硒含量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不仅第一次3个种群的测定结果差异大,而且同一种群两次测定的结果差异也较大;第二次3个种群的测定结果则比较接近。顾荣等报道了不同饲养方式对不同饲养阶段鸡蛋中营养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发现在产蛋的前、中、后期蛋内脂肪、胆固醇、铁、铜、锰含量等都有变化[14]。不同品种的鸡蛋中胆固醇含量存在差异,同一种群鸡蛋两次测定结果也存在较大变化。卢俊贤等、杨朋坤的报道也揭示了不同品种鸡蛋内胆固醇含量存在差异[15-17]。品种遗传特性对体内胆固醇合成与沉积的影响为我们选育低胆固醇品系或种群提供了参考。
通过对漯河麻鸡3个种群鸡蛋物理性状和蛋黄中微量成分的测定,蛋的比重、蛋壳厚度、哈夫单位、蛋形指数、蛋黄颜色等物理性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相同种群在不同时间相关指标的差异性不明显。蛋黄比例、胆固醇、硒含量和锌含量在不同种群间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