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民家庭生产生活状况调研分析

2019-06-21 01:11刘龙腾高宏泉刘子飞
农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渔业渔民补贴

刘龙腾,高宏泉,刘子飞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141;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发展系,北京102488;3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北京100125)

0 引言

中国渔业持续较快发展,为保障中国食物安全、促进农(渔)民增收、建设美丽中国、维护海洋权益做出了重要贡献,逐渐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和重要增长点[1]。2017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从事水产养殖、捕捞、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休闲渔业等渔业户有495.5万户,渔业从业人员近1382万人,渔业人口超过1900万[2],但中国渔业发展仍然面临国内渔业资源衰退、水域生态环境恶化、渔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较低,渔民生产空间受挤压、转产转业难等诸多问题。由于渔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3]、海洋伏季休渔制度调整[4]、长江与黄河流域春季禁渔[5]等政策的密集出台,再加之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酵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渔民生产生活情况面临巨大不确定性,渔民收入如何变化、增收形势是否乐观等,都是亟需关注的问题。

1 数据来源

结合笔者2018年5—8月在江苏、江西、重庆、山东等4省(市)开展的渔民入户的调查数据,本研究采用2017年全国1万户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数据(2012年,农业部发布《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样本轮换方案》,方案规定全国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样本户10000户,分布在全国30个省、221个县。样本户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选,第一阶段为概率与规模成比例方法抽样,第二阶段和末阶段为简单随机抽样。样本分布广泛、抽样设计合理,可以用来反映中国渔民生产生活水平),系统分析2017年中国渔民生产生活及渔民家庭收支变化特征、影响因素等,并就新时代如何改善中国渔民生产生活状况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制定惠及对象准确、切实可行的强渔惠渔政策,提供相关参考。

2 调查结果——渔民生产生活状况分析

2017年,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入人心,高质量发展要求得到贯彻执行,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新形势下实现了渔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渔民生产生活的普遍改善。2017年,中国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452.78元,同比增长9.16%,与2016年相比增幅提高了0.76个百分点。中国渔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38.68%,渔民家庭生活水平保持稳定。其中,捕捞户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13%,养殖户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04%,养殖户生活相对富裕。

2.1 渔民家庭收入结构

据全国1万户渔民家庭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渔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277.43元,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4914.43元,增幅高出0.16个百分点。在渔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的9.16个百分点中,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直接拉高9.36个百分点,人均工资性收入直接拉高2.79个百分点,人均生产补贴收入直接拉低4.02个百分点,人均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直接拉高人均纯收入1.0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渔民家庭经营收入是渔民人均纯收入的最大拉动力,这直接得益于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引致水产品价格的回升。

在渔民家庭收入构成中,家庭经营收入构成了渔民家庭收入绝大部分,占到全部收入的90.35%,工资性收入成为渔民家庭收入的明显增长点,占全部收入的5.24%,生产性补贴(主要指渔业油价补贴)在渔民家庭收入中贡献率在萎缩,占全部收入的2.61%,转移性收入将会成为渔民家庭收入的重要补充,占全部收入的1.21%,财产性收入还不能体现增收作用,目前仅为0.59%。进而对2014—2017年渔民家庭收入结构纵向分析得出,渔民家庭经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由2014年的89.97%上升至2017年90.35%;渔民转移性收入随着渔民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在逐步提升,由2014年的0.7%上升至2017年的1.21%;渔民工资性收入随着近年来渔业一、二、三产业的不断融合、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也有明显提升,由2014年的4.74%上升至2017年的5.24%;渔民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占比近年来一直没有明显变化,反而有下降趋势,这也说明下一步应着手研究如何提高渔民财产性收入途径和渠道;渔民收入结构中出现明显下降的是生产性补贴,自2015年开始渔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开始实施,财建[2015]499号文也明确规定,从2015年起对国内渔业捕捞油价补贴政策做出调整,并力争到2019年,将国内捕捞业油价补贴降至2014年补贴水平的40%[3],随着渔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性补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表1)。

笔者于2018年5—6月份在江苏、江西、重庆等3省(市)开展长江沿线渔民的调查数据(发放渔民问卷290份,回收问卷290份,有效问卷290份)显示,渔民家庭中渔业收入占比平均值为77.4%,在家庭总收入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当问及近10年来家庭收入结构有无发生变化时,渔民普遍反映的情况是家庭中务工收入开始增加、渔业油价补贴明显减少。这也与全国1万户渔民家庭调查数据结果显示一致。

表1 2014—2017年渔民家庭收入结构变化 %

综上分析可以发现,虽然渔民家庭务工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呈增长势头,但不可否认的是,渔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渔业经营收入的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财产性收入仍然近乎没有,收入来源仍然比较单一。单一的收入结构给渔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渔民收入受全国经济形势、海洋管理政策、中美贸易摩擦等影响程度加深,拓展渔民增收渠道亟需获得持续关注。

2.2 渔民家庭支出结构

根据全国1万户渔民家庭调查数据显示,在渔民家庭支出构成中,家庭经营费用支出是渔民家庭支出的主要构成,占到全部支出的75.20%,生活消费支出占15.02%,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占4.55%,税费支出占3.37%,转移性支出占1.85%。在渔民家庭经营渔业支出中,饲料及苗种费用占55.09%,雇工费用占20.95%,燃料及加冰费用占19%,其他费用占4.96%(见表2)。

对2014—2017年渔民家庭经营渔业支出结构纵向分析得出,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持续减少,雇工费用占渔民家庭经营渔业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由2014年的18.64%上升至2017年的20.95%;随着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的下降,燃油及加冰费用占比呈下降态势,但变化不大,仍然是渔民渔业经营支出中重要的支出部分;饲料及苗种费用占比变化不大,这可能是因为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渔业养殖结构、养殖模式、养殖技术等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水产品价格的低位徘徊降低了农户养殖情绪、进而减少了饲料及苗种等费用的支出。

笔者2018年8月份在山东威海乳山市的调查过程中也发现,家庭经营渔业支出中渔民感受最大的就是不容易雇到年轻的雇工,且雇工费用增长过快。2018年单个渔船雇工(工作时间从禁渔期结束9月1日至农历新年前后)的费用就比2017年普遍上涨了1~2万元/人,年轻、有技术的雇工价格会更高。除了工资,船东还要承担所有雇工的保险、日常餐饮等支出,极大地增加了渔民家庭的支出成本。

2.3 渔民家庭收入地区差异

中国幅员辽阔,区域间渔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据全国1万户渔民家庭调查数据显示,沿海与内陆渔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11个沿海省份平均的渔民人均纯收入为20305.1元,比2016年增长9.75%;19个内陆省份平均的渔民人均纯收入为16224.97元,比2016年增长8.07%,可以看出前者比后者高出超过4000元,前者几乎高出后者收入的25%,而且后者收入增长的幅度还落后前者1.68个百分点,沿海与内陆渔民收入差距呈进一步扩大趋势。数据显示,从收入增长幅度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从2017年渔民人均收入看,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渔民人均纯收入最高、收入增长率也最高。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渔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见表3)。

表2 2014—2017年渔民家庭经营渔业支出结构 %

全国1万户渔民家庭调查数据显示,区域之间渔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若从渔民财产的角度,沿海渔民因为拥有大功率的渔船(一条大功率渔船价值在几十万元至百万元不等),沿海渔民与内陆渔民之间的财产差距可能会更加悬殊。这也提示人们,区域间渔民收入差距、渔民财产统计方法等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笔者2018年5—6月份在江苏、江西、重庆等3省(市)开展长江沿线渔民的调查数据(发放渔民问卷290份,回收问卷290份,有效问卷290份)显示,代表东部地区的江苏渔民家庭收入均值为12.19万元,代表西部地区的重庆渔民家庭收入均值为21.28万元,代表中部地区的江西渔民家庭收入均值为9.51万元,这也验证了区域渔民家庭收入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渔民家庭收入均值远高于江苏渔民家庭,主要是由重庆调查江段渔业资源较好、渔业作业时间较长、水产品价格较高等原因造成的。

3 渔民生产生活状况影响因素

3.1 有利因素影响

3.1.1 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战略成为渔民增收的“压舱石”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7]。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持续推进,农业农村部也制订渔业扶贫计划,全面打响渔业精准扶贫攻坚战,有效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渔民的快速增收。中央连续15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并在2016中央一号文件中要求,到2020年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矢志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7]。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战略实施为渔民增收提供了政策保障。

3.1.2 水产品市场价格持续走高,成交量温和放大,成为拉动渔民收入增长的“火车头”据对58家农业农村部定点水产品批发市场跟踪调查,水产品批发市场综合平均价格在2016年保持5.3%的高增长基础上,2017年继续实现了1.18%的增长。其中,海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同比增长0.01%(2016年7.36%),淡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同比增长2.66%(2016年2.70%)。58家水产品批发市场成交量同比增长4.69%,成交额同比增长5.76%。水产品价格持续高企,直接增加了渔民的家庭经营收入,在渔民生产性补贴不断较低的背景下成为拉动渔民收入增长的火车头。

3.1.3 稻渔综合种养全面推广,新模式不断优化,成为渔民增收的“助推器”水产养殖业新动能持续释放,稻渔综合种养成为渔民增收的助推器。2017年,各地积极探索稻渔综合种养的新模式和新技术,涌现了诸如“稻虾共(连)作”、“稻鳝(鳅)共生”、“鱼菜共生”等多种立体种养和循环连作模式,成功实现了“稳粮增收,渔稻互促,绿色生态”的基本目标。经笔者调研测算,农田单纯种稻,每公顷收益6000元,而稻虾共作每公顷收益可达到57750元。2017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86.7万hm2,比上年增加35万hm2,增幅23%,直接带动渔民增收500亿元,人均增收达8845元。2017年,中国小龙虾产业加快发展,养殖面积突破66.7万hm2,产量突破100万t,经济总产值更是突破2600亿元[8],极大地带动稻虾从业人员的收入增长。

3.1.4 渔业新动能持续释放,新业态不断萌发,成为渔民增收的“催化剂”2017年,渔业新动能持续释放。休闲渔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在促进渔民增收致富、渔业提质增效、增加渔民工资性收入、延长渔业产业链条上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2017年,全国休闲渔业产值达到708.42亿元,同比增长6.63%。2017年,渔业新业态迅猛发展,“互联网+现代渔业”和水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水产品加工企业加大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合作力度,部分企业组建自己的专业电子商务运营团队和平台,推动了水产品经营模式的创新。与此同时,各地大力提升渔业信息化水平,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渔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与渔业高度融合,改进统计监测、市场预警等手段。水产品流通环节更加顺畅,渔民增收路径更加清晰。

表3 2015—2017年中国渔民家庭收入区域差异变化

3.2 不利因素影响

3.2.1 海洋伏季休渔和内陆禁渔期延长导致捕捞渔民作业时间减少 2017年,农业农村部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通过加强渔船管理、延长伏季休渔期来控制捕捞强度,伏季休渔期普遍延长了一个月[4]。同时,为加大内陆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农业农村部实施了《农业部关于发布珠江、闽江及海南省内陆水域禁渔期制度的通告》和《农业部关于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的通告》,扩大了内陆水域禁渔范围。休渔期制度实施和禁渔期的延长直接造成捕捞渔民作业时间减少、捕捞产量降低,进而新的伏季休渔制度后,2017年渔民经营渔业收入人均下降了54.38元[6]。

3.2.2 环保督察举措限制了养殖渔民的生产规模 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相继进驻各地。为了保障水域环境,按照督察组意见,各地大量拆除了湖泊、水库中的围栏、网箱等水产养殖设施。据统计,仅湖北省两湖地区水产养殖面积就下降了20%。养殖面积的下降不仅进一步压缩了渔民的生存空间,还导致短期内水产品集中上市,打压了水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了渔民家庭的渔业经营性收入。

3.2.3 渔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直接拉低渔民生产性补贴 2015年渔业油价补贴政策开始调整,将20%的渔业油价补贴作为中央专项转移支付用于渔民减船转产和渔船升级改造等工作[3],直接减少了用于渔民直接补贴的资金,而且用于渔民直接补贴的资金会随着渔业绿色发展的推进有了进一步降低。2017年全国渔民生产补贴收入为0.7亿元,占全年总收入2.61%,比2016年减少了1.16个百分点;占全年纯收入的10.21%,比2016年减少了4.87个百分点。表4显示,2013—2016年间,海洋捕捞渔船每千瓦小时所得用油补贴呈现下降趋势。

表4 2013—2016年海洋捕捞渔船实际获取的补贴情况 元/(kW·h)

3.2.4 各种自然灾害制约渔民收入的增长 渔业生产具备较高的生产和经营风险[9-10],容易受洪涝、高温、冰冻、台风等多种自然灾害影响。2017年,中国江西等部分南方渔业主产省份遭遇罕见暴雨,导致部分池塘毁坏、水库漫坝、养殖成品及苗种冲跑、渔船及基础设施损坏,渔业养殖户损失严重。湖南省调查显示,受洪涝灾害影响,受灾严重地区2017年渔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减少了2900元,同比增幅被拉低了18个百分点。2018年7月份的持续高温也导致中国辽宁、山东等地海参养殖户损失惨重,据辽宁省海洋渔业厅统计,辽宁全省海参受灾损失面积6.3万hm2,损失产量6.8万t[11]。

4 结论与对策

4.1 研究结论

根据2017年全国渔民家庭收支状况调查及江苏、江西、重庆、山东等4省(市)渔民入户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2017年中国渔民生产生活及渔民家庭收支变化特征、影响因素等。主要结论包括:(1)渔民家庭经营收入是增加渔民收入的最大拉动力,但是收入来源仍然比较单一、收入结构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亟需拓展渔民增收渠道;(2)雇工费用占渔民家庭经营渔业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逐渐成为影响渔民家庭福利的关键因素;(3)中国区域间渔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4)渔民收入持续增长、渔民生活普遍改善受政策环境、水产品价格、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

4.2 促进渔民增收的对策

面对渔民增收的新形势、新问题、新压力,新时代实现渔民持续增收、渔民生产生活普遍改善,需要多方用力、多措并举提高主体能力、构建增收机制、培育产业动能、实施渔村振兴,从主体能力、内部机制、产业动力和外部环境角度形成有利于渔民生产生活持续改善的良好环境。

4.2.1 提高渔民自身能力 显著提高渔民生产生活水平,离不开渔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切实发挥渔民的主体作用,千方百计推进渔民自身能力建设[12]。要完善渔民教育培训机制,在实施乡村振兴进程中,重视渔村文化站、图书馆等渔民培训基地建设,重视渔民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加快推进渔民转产转业,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契机[13],拓宽渔民外部就业渠道,发挥渔民自治组织作用,组织渔民“走出去”;要培育新型渔民队伍,吸引大中专毕业生扎根沿海沿江传统渔村创新创业,加大对知识青年、渔船主、养殖大户、休闲渔业发展创新带头人等的渔业技能和绿色渔业发展理念培训,营造创业环境,建设一支认同新时期渔业发展理念,与传统渔村本土文化、生态本底、原住渔民等充分融合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渔民队伍。

4.2.2 构建渔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调研中指出“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要继续完善渔业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证和捕捞许可制度,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探索海域资源“三权分置”,推进渔民海域承包权确权登记颁证,切实保障渔业生产者依法享有长期而稳定的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探索渔业资源产权化管理,进而完善水域滩涂征占用补偿和渔业生态补偿制度,理顺渔民权利机制;要继续探索试点基层渔民自治组织建设,推进渔业合作社、协会、社会化服务等基层组织建设,推行渔业生产自治管理,开展限额分配、入渔安排、资源费收缴等赋权改革试点,充分发挥渔民群众自治管理基础性作用,逐步形成渔民自我管理体制机制;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盐碱地区渔业支持力度,加大渔业油价补贴改革资金倾斜力度,推行集装箱养鱼、盐碱水渔农综合利用等生态养殖模式,建立东部沿海渔业大县与老少边穷地区对口帮扶,缩小区域间渔民收入差距,建立渔民增收区域系统机制。

4.2.3 提高渔业产业内部增收动力 渔业经营收入占渔民家庭总收入的80%以上,要实现渔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就要积极拓展渔业产业内部增收渠道[14-15],稳定渔民家庭经营收入、保障渔民转移性收入、大幅增加渔民财产性收入[16-21]。要继续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转变养殖发展方式,发展生态健康养殖、综合种养和清洁生产,实现渔民生态增收,促进捕捞业转型升级,有序发展远洋渔业和极地渔业,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实现渔民可持续增收,大力发展水产加工流通业,延长渔业产业链,实现产业链增收,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发挥渔业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要让广大渔业家庭参与进来,共享渔业多功能带来的收益,实现就业增收;要开展生计渔民认定工作,划分生计渔业和商业渔业,创新渔民管理制度,在新一轮渔业油价补贴政策改革中维持生计渔民补贴力度,降低非生计渔民补贴强度,提高对三沙渔业等特种水域渔民补贴力度,进一步完善渔民社会保障制度,多途径保障渔民转移性收入;要推进渔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渔船入股、渔民经营权入股、养殖水面入股等发展壮大渔村闲置集体经济,进一步盘活渔村资源,探索渔业权物权化途径,增加渔民财产性收入。

4.2.4 实施渔村振兴战略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牢牢抓住“渔村”和“渔港经济区”两个振兴载体。开展渔村环境整治,按照国家级最美渔村创建标准,全面提升渔村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生活保障条件,打造生态宜居新渔村,提高渔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力发展渔港经济区,改造、扩容、升级传统渔港,进一步完善渔港配套设施,建设新型渔港,延伸渔港产业服务功能,提高渔港休闲服务功能,努力打造海洋与渔业产业集聚平台,打造渔民就业平台,拓宽渔民就业渠道,促进渔港经济发展和繁荣;复兴传统渔业文化,梳理中国沿海沿江悠久的渔业文化及遗产,加大渔业相关古籍、传统知识、传统技艺、乡规民约、民俗节庆、民间艺术等非物质遗产以及渔业古村落、古建筑、传统工具等物质遗产的保护,推进传统渔业文化遗产普查与挖掘、文化遗产修复研究、传统渔俗保护、传统遗产保护宣传教育等工作,全面复兴传统渔业文化,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加的休闲、度假和健康需求。

5 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中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中国有超过1900万的渔业人口要在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善渔民生产生活、持续增加渔民收入是不可回避的话题。早在“十一五”期间“确保渔民持续增收、确保渔区社会和谐发展”就作为渔业发展目标之一,已有文献中规范研究的多、实证研究的少,现象研究的多、机制研究的少,研究渔民收入整体情况的多、分析内部收入结构的少,研究渔民生产生活个别影响因素的多、分析渔业产业政策系统影响的少。基于此,本研究借助2017年全国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数据和2018年实地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中国渔民生产生活、渔民家庭收支变化特征及渔民增收影响因素,并重点分析了尚处于改革进程中的渔业油价补贴政策对渔民收入及生产生活的影响,并从内部机制、外部环境、产业动力和主体能力角度提出有利于改善渔民生产生活的对策。但是本研究也有局限和不足地方,全国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都显示当前渔业、渔村、渔民发展与乡村振兴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但是还没有明确指出导致差距存在的具体变量因素,而这些不确定变量长期制约了渔民生产生活改善和渔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下一步,研究将注重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进一步明确渔民生产生活改善的影响因素和构建渔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政策体系。

猜你喜欢
渔业渔民补贴
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已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