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东琴 岳树锦 柳琪 刘玉芬
自我效能指个体对有成功执行某特定行为能力的自信心,也就是个体对自身能完成某件事情能力的肯定,是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认知和评价[1]。随着慢性病人群的日益庞大,国内外研究越来越关注慢性病人群健康管理的自我效能[2-5]。而锻炼行为作为一种健康促进行为,其自我效能也日益得到关注。Mcauley于1993年在自我效能概念的基础上,提出锻炼自我效能的概念:个体对成功参与特定体育锻炼的自信心,也就是个体对自身参与规律锻炼能力的肯定[6]。当前国内外锻炼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一般人群和慢性病人群[7-11],而对大肠癌等肿瘤人群关注较少。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大肠癌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不仅能够改善其身体状况,也可改善其心理状况[12-15]。因此,本研究拟探究大肠癌患者锻炼自我效能现况,以期为大肠癌患者锻炼行为的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17年4月至9月在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大肠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肠癌或直肠癌的患者;②年龄≥18岁;③肿瘤切除术后时间≥3个月;④病情稳定2周以上,无急性感染、急性左心衰竭、严重脑血管后遗症等急、危、重症;⑤意识清醒、自愿参与本研究;⑥能理解调查问卷所述内容,可以填写或回答问卷者。排除标准:已经发生远处转移,复发或者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晚期大肠癌患者。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4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34份,有效回收率为95.71%。其中男性90例(67.16%),女性44例(32.84%);年龄31~85岁,平均(60.88±10.53)岁;有配偶者123例(91.79%);小学及其以下18例(13.43%),初中40例(29.85%),高中38例(28.36%),大学及其以上38例(28.36%);家庭人均月收入<1 600元12例(8.96%),1 600~3 500元39例(29.10%),3 500~5 000元46例(34.33%),5 000元及以上37例(27.61%);在职32例(23.88%),不在职102例(76.12%);结肠癌49例(36.57%),直肠癌85例(63.43%);有造口的65例(48.51%);手术时间1年内120例(89.55%),1~3年内14例(10.45%);有合并症的65例(48.51%)。
(一)一般资料调查表
大肠癌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疾病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工作状况、经济状况、手术时间、有无造口、合并症等。
(二)锻炼自我效能量表
采用Bandura开发的锻炼自我效能量表(the Exercise Self-Efficacy Scale)[16]来测量大肠癌患者的锻炼自我效能水平。锻炼自我效能量表共18个条目,评价个体在应对各种情境如环境、他人的影响、竞争性需求及内在感受时规律锻炼的自信心。量表采用10间隔百分制,0分表示对自己非常没有信心,完全不能够做到;50分表示对自己信心一般,中等能够做到;100分表示非常有信心,肯定能做。研究对象结合自身实际给每个条目打分来表明自己在不同状态下规律锻炼的自信程度,取18个条目的均分作为其锻炼自我效能得分,得分范围是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研究对象的锻炼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数据录入Excel表格,导入SAS 8.2进行分析。描述性统计采用频数、均值、标准差等;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大肠癌患者锻炼自我效能总分及18个条目得分见表1。其中得分最高的条目为条目16“在假期中”,得分最低的条目为条目9“当我锻炼觉得身体不舒服时”。
由于锻炼自我效能常受一些生理病理的因素影响,因此本研究将134例患者按性别、年龄、工作状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肿瘤类型、手术时间、有无造口和合并症进行分组,对不同组间锻炼自我效能得分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见表2)。结果显示,不同经济状况组的锻炼自我效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3,P=0.0363),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锻炼自我效能得分越高;不同性别、年龄、工作状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肿瘤类型、手术时间以及有无造口和合并症的患者,锻炼自我效能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大肠癌患者锻炼自我效能总分及各条目得分
Shin等[17]将该量表应用于韩国慢性病患者,并对量表进行信效度评价,测得Cronbach′s a系数为0.94,2周重测信度为0.77,因子分析显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Tung等[18]将该量表翻译成中文并进行信、效度检验,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表面效度,Cronbach′s a系数为0.96。陈烨等[19]将其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刘茜[20]将其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均证实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本研究显示,大肠癌患者锻炼自我效能得分为(51.86±14.71)分,处于中等水平。本研究大肠癌人群的锻炼自我效能得分要明显高于Shin等[17]采用同一量表报道的(38.22±20.23)分。但与国内采用同一量表测定的慢性病患者锻炼自我效能得分结果较为一致。例如,陈烨等[19]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锻炼自我效能得分为(52.42±18.30)分。陈赟等[21]研究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锻炼自我效能得分为(56.68±13.77)分。提示目前大肠癌患者锻炼自我效能尚存在提升空间,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大肠癌患者体力活动水平,并对大肠癌患者及家属进行个体化的体力活动健康宣教,以进一步提高大肠癌患者锻炼自我效能,促使其进行自主锻炼。
表2 大肠癌患者不同人口社会学资料锻炼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分,)
表2 大肠癌患者不同人口社会学资料锻炼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分,)
注:*P<0.05
一般资料 例数 得分 检验值 P值性别 Z=-0.640 0.522男90 52.31±14.76女44 50.93±13.04年龄(岁) χ2=4.771 0.092<45 10 47.06±10.78 45~60 49 50.20±14.95>60 75 53.58±14.89工作状况 t=0.190 0.849在职 32 49.65±14.43不在职 102 48.78±12.50有无配偶 t=-0.060 0.951有123 51.88±15.08无11 51.59±10.11文化程度 χ2=4.757 0.191小学及以下 18 49.17±15.93初中 40 50.71±15.15高中 38 50.20±15.15大学及以上 38 55.99±12.82经济状况(元) F=2.930 0.036*<1600 12 47.97±14.01 1600-3500 39 49.40±15.11 3500-5000 46 52.14±16.40 5000及以上 37 57.18±12.23肿瘤类型 t=-0.370 0.713结肠癌 49 51.24±13.63直肠癌 85 52.21±15.37手术时间 t=-1.800 0.074 1年内 120 48.36±15.04 1~3年 14 53.02±9.47造口t=1.850 0.066有65 54.12±14.51无69 49.45±14.64合并症 Z=-1.094 0.274有65 51.27±14.89无69 52.43±14.62
本研究18个条目中得分最高条目为“在假期中”,考虑假期闲暇时间比较充裕,尤其是对于在职的大肠癌患者,有利于其进行自主锻炼。以往研究也表明,时间受限是锻炼自我效能的障碍因素[22],锻炼时间越长的患者,其锻炼自我效能越高[23]。由此提示,大肠癌患者的家庭和工作单位需要尽可能为大肠癌患者提供充裕的闲暇时间,以提高其锻炼自我效能,改善其身体状况。
本研究18个条目中得分最低条目为“当我锻炼觉得身体不舒服时”,可见身体不适会降低大肠癌患者的锻炼自我效能。过往研究也显示身体状况不佳是锻炼自我效能的障碍因素之一[24-25]。韩国一项调查显示,大肠癌患者进行体力活动的阻碍因素从高到低依次是疲劳、低水平体力及身体状况不佳[26]。由此提示,医护人员应该对身体不适的患者给予重点关注,及时处理病情,提高患者舒适度,从而改善其锻炼自我效能。
本研究显示,经济状况越差的大肠癌患者,其锻炼自我效能越低。胡蕴绮等[27]研究也显示经济状况会影响社区老年人健康行为的自我效能。可能是由于经济状况差的患者在获取医疗资源方面较局限,对于治疗与运动康复等方面知识缺乏,从而影响患者对运动锻炼的正确认知,对自身锻炼能力产生极大怀疑,使其锻炼自我效能降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医护人员一方面应尽量帮助这类患者考虑医疗开支,另一方面可尝试寻求社会慈善组织给予患者物质支持。此外,在住院和随诊期间,医护人员可对患者进行运动锻炼方面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增加患者运动锻炼方面的知识,改善其对运动的认知,进而提高患者锻炼自我效能水平。
本研究显示大肠癌患者的锻炼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尚待进一步改善。充裕的闲暇时间或可提高大肠癌患者的锻炼自我效能。身体不适会降低大肠癌患者的锻炼自我效能。经济状况影响大肠癌患者的锻炼自我效能,经济状况越差的患者,其锻炼自我效能越低。提示医护人员应加强运动锻炼方面的健康宣教,重点关注身体状况欠佳和经济状况差的大肠癌患者。由于本研究属于单中心的横断面调查,因而研究结果在推广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仅探讨了性别、年龄等社会人口学资料与术后时间、有无造口等疾病资料与患者锻炼自我效能的关系,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对大肠癌患者锻炼自我效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