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形势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探析

2019-06-20 08:25颜晓娟
青年时代 2019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互联网+

颜晓娟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意义,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如何借助“互联网+”开展教育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希望能够帮助有关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互联网+”的作用,采取合理手段,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逐步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社会,人才的培育已经不再局限于其个人学习成绩,而是综合考虑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也不再只注重其技能,其心理素质愈加受到国家及社会的关注。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传递速度加快,必将带给教育界新的影响,下面就结合实际情况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

一、“互联网+”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意义

在2019年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8.29亿,网络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在总体网民中,手机网民的规模已经达到8.17亿,其中学生群体占据较大份额。与此同時,“互联网+”发展态势良好,其在政务、商贸、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势必也会给教育环境带来新变化,教育界会迎来崭新的局面。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的主要受众就是学生群体,借助互联网能够规避传统教育中存在的模式单一、方法落后等问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并且能够促进教育者与学生间的良性沟通,进而拉近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早发现、早治疗”,进而提升教育效果,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1]。

二、“互联网+”形势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依托现有平台,促进心理健康交流

在“互联网+”形势下,微信等社交软件发展迅速,且智能手机的普及率相当高,据统计,当代高职学生群体中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达到100%,而使用微信的人数已经超过90%,部分院校甚至达到了100%,其在学生日常的学习及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借助此种应用趋势,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每天或定期推送校园宣传信息,这种方式能够有效促进院校与学生群体间的交流,减轻当面交流的弊端,学生在校的任何事情都能通过相关平台直接进行“上诉”,交流效果较好。但是鲜少有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平台建设,使得相关内容不能及时的推送到学生手中,教学工作开展的效果自然不理想[2]。针对此状况,有关教育工作者应建立“校园心理健康”的公众号,并由相关教师担当“管理员”,定期发布有关心理健康的文章、图片或教育视频,接收学生的留言,成为学生的“树洞”。为保证微信公众号的有效运营及关注量,可以在相关课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账号,并鼓励学生进行宣传,扩大公众号的受众,必要时可以在各个公共教师张贴公众号的二维码,不断提升公众号的影响力。借助这种双向交流的方式,高职学生能够获得较大的成人感和独立感,能够根据自身意愿判断自身行为的正确与否,自主、自觉、自由地参与各种活动,积极发表个人意见,进而自主进行心理健康的判定及改善。与此同时,此类平台的操作简单,能够满足相关教育工作者的管理需求,进而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如在收到留言之后马上回复等,有关教育者应加强分析,依托微信、QQ等平台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交流。

(二)线上线下课程结合,提升教育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所以各高职院校都有设立该门课程,在“互联网+”的形势下,单纯依靠课堂授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且新时代的资源量逐渐增大,有关教师应认识到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机遇,促进有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提升教学管理的效果。有关教师在讲授“心理健康教程”等相关课程时,就可以开展线上线下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在课前布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课下学习有关内容,还可以自主收集课程相关案例,然后在课上将部分知识点进行深化,集中探讨心理健康相关的案例或者社会问题。举例来说,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就利用微课、MOOC布置线上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在线下完成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并根据视频课知识解答课程后的习题,笔者可以登录平台查看学生的答题状况;在线下,笔者会将学生解答错误的题目进行集中讲解,还会适当引入当前社会中或以往教学中讲述过的优质案例,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强化其对问题的分析及讨论能力,进而从案例背后寻找出与自身实际状况的关联点,及时发现自身心理健康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客观分析自身,教育效果较好。有关教育者也可以开展线上线下课程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提升教育效果。

(三)建立电子档案,增强教育质量及效率

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追溯性,还应建立心理健康电子档案,方便有关教育者了解学生的阶段性状况,进而提升该项教学的质量及效率。依托互联网技术,有关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园档案管理系统中添加一项“心理健康档案”,每半学期开展一次“健康普查”,请学生登陆校园管理系统填写报告并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测试需要由相关专业教师联合心理专家进行制定,确保考察题目的有效性,学生测试过后直接在线上提交答案,由专家进行分析,判断学生有无心理问题,若有则及时处理,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解决的由在校教师完成,严重者可以联系学生家长送医,尽早解决。与此同时,对于大范围内的普通学生,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其心理健康,并将其按照健康质量进行排序,全部测试题解答答案及专家出具的检测报告都需要计入电子档案,为后续的教育提供可依靠的数据。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形势下,高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可以借助相关技术及资源增强教学效果,可以从加强现有平台的建设、线上线下课程结合及电子档案的建设入手,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及效率,充分发挥出当代技术的积极作用,推动高职院校良好教育环境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罗小婧,黄雪飞,孙克波.“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信息化建设实践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3):158-159+162.

[2]郅利聪.新时期“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J].智库时代,2018(29):246-247.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互联网+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