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红玉
摘 要:新时期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建工作主要内容。学生社区(宿舍)是高职生思想最集中、最真实体现的场所。党支部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职院校的战斗堡垒,是党联系广大师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探索在学生社区建立党支部是发挥党组织功能,抓好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本文研究在“大思政”教育理念引领下高职院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在“课程思政”之外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的有效方式。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指导理念,提出在学生社区中如何创新党建工作路径,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党建工作队伍,丰富活动载体等措施,提升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此研究将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学生社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建工作提出了要求,指出: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学生社区(宿舍)作为学生日常生活和课外学习的主要场所,成为深入开展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在新时期“大思政”教育理念下,在学生社区中建立党支部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索。加强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功能,提高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本文从健全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加强制度保障、创新教育载体、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思政”教育理念的内涵
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我们培养的人是否符合新时代要求。高职院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职业教育管理全过程。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术技能,而且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文情怀、宽广的国际视野。实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大思政”教育观是“以学生为本、尊重人的全面发展”为哲学基础,坚持“立德树人、提升思想道德和技术技能”为工作任务。运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的教育模式将高职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在学生社区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浸润在课上、课下每个环节,重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和优势互补。将“课程思政”和学生社区的教育管理相统一。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时代意义
(一)党建工作进社区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校园稳定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加快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新时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职院校运用多种途径来践行新时代对思政工作的整体要求。以“大思政”的教育格局为指导,在学生社区建立党支部,做好学生社区的党建工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和谐向上的宿舍文化,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和谐稳定的需要。避免教学和管理“两张皮”的问题,抓好学生社区管理的 “软实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党建工作进社区是实施“大思政”教育理念延伸到教育各环节的工作需要
面对90后的高职生,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理念应打破“一亩三分地”只依靠课堂教学传播知识和技能的途径,而是以课堂为主、以第二课堂为辅的教育管理模式。专业课堂除了传播专业知识,更要融合时代精神、职业素养、技术技能等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工匠精神”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学生社区的资源优势,将党支部建在学生社区,学生教育管理延伸到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宿舍,形成上下联动,通力合作,多方育人,的教育模式。形成学院全员课上、课下全方位育人,专业课和思政课互补,凸显思政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大思政”的教育格局。
(三)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创新和成效的需要
学生社区作为高职生活动的重要场所,不能成为思政工作的“薄弱区”。新媒体时代信息渠道多样化,多元化的价值观也给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提出了新挑战。经调查,50.8%的学生在课余时间都在使用电脑、手机这些现代工具,很少关注时事政治,容易出现价值观模糊、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觉悟不高等表现。如何开展高职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要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任务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探索在学生社区建立党支部,发挥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功能,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针对性的开展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润物细无声”地方式浸润学生的思想,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爱国奋斗的精神、对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地新时代的高职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高职院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部分,是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台,是大学生发展和进步的需要。为充分了解党建工作在学生社区开展的情况,我们采取调查问卷和走访访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以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在学生四个宿舍区(月牙河、泰兴路、幸福道、真理道)开展调研工作,抽取17、18級不同系别不同专业的住宿生共下发《关于在学院学生社区开展党建工作的调查问卷》280份,收回259份,问卷从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管理方式、活动载体等几个维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理念更新、组织管理方面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表明:30.6%的入党申请人学生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深入。学生不熟悉党组织的功能。辅导员、宿管人员对于学生社区党组织建设缺乏系统性指导。保卫处、宿管人员缺乏有意识地育人教育,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还不到位。从观念上对学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方法单一,不能把学生的思想问题同解决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不能把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合,组织活动招法不多,吸引力不强,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生社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方面
经走访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社区、公寓教育管理人员配备大多由后勤处、保卫处、学工处宿管中心人员担任,存在思政工作队伍人员不足、流动性大等原因,缺乏有效的考核和激勵机制,缺失对于思政工作的系统性培训,造成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明显。建立了学生宿管委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配合学生社区管理工作,但学生干部缺乏有意识地系统地管理功能。单纯的团、学组织不能胜任社区的学生管理工作,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学生社区党建工作育人机制,活动载体方面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0.4%学生没有明确的政治追求和奋斗目标,对职业规划不清晰;23;8%的学生认为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时事政治像思政课一样枯燥,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传统的党支部是系部师生党支部,学生往往来自一个系部、班级,而学生社区党支部是由多个社区党员组成的临时党支部,教师对于社区学生党员系统的教育管理,发挥作用方面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如组织活动方面,学生管理部门组织的“消防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不新颖,学生积极性参与度不高,活动效果一般。学院党办征订了有关党的学习材料和书籍,在宿舍中传阅学习,但由于大多数同学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导致在学习理解上存在畏难情绪,有碍于思想素养的提升。
四、高职院校建立学生社区党支部的创新途径
(一)更新工作理念,抓好制度建设
高职院校探索在学生社区建立党支部,要树立“以党建工作为主导”带动社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观念。在“大思政”教育格局下开展党建工作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特点出发,研究一套系统地全面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本科院校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依托于“书院制”、“本科生院制”模式,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探索在学生社区建立党支部的模式。以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学生党员分布在四个宿舍区,对于教育活动的组织安排存在一定的困难,要完善学生管理服务模式就要抓好制度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细则》,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党团联动,举全校之力开展好学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健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及工作规范,制定了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制度。如《师生党支部建设标准》、《进步导航》、《入党积极分子诚信写实手册》等文件制度,探索学生社区党建新思路,推进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
(二)夯实党建工作队伍,完善激励机制
学院制定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实施办法,明确“三全育人”的工作任务和落实责任。学生社区党建工作队伍必须具有较好的政治素养、把握新时期学生特点、具有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及良好的职业修养和育人能力。加强党务工作者、系学工主任、辅导员、宿管人员的选配和队伍建设是推动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和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人员表彰奖励纳入各类奖励体系,组织开展党建和思政工作队伍校内外培训、素质拓展等项目,提升育人能力。设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课题,设置专项预算,做好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
(三)丰富党建活动载体,发挥党组织功能
学生社区是学生思想交流最活跃、最真实的场所,是加强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重要区域,坚持不懈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宣传好、学习好,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认识事物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为推进教育部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探索城市职业学院学生社区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等,结合我院以“职业教育社区化、社区教育职业化”办学特色,探索在学生社区建立党支部的思政工作思路,推进“三进”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辅导员、宿管老师周例会制度、辅导员晚间进宿舍制度;思政课教师月公开课、月讲坛、月进社区制度。党务干部、思政课教师组建专业社团,成立思政社团联盟等形式。
从组织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等方面加强学生社区党支部的建设,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学院党委通过“三会一课”、思政讲坛、师生党支部设立学生社区联系点、“党员亮牌联系制度”等形式推进党组织生活制度。结合90后高职生的特点,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将“青年党校课堂”延伸到学生社区,让学生感到党组织的培养就在身边。成立社区党小组,党小组长要带领社区党员深入到宿舍开展党的理论知识的宣传、教育,对学生提供咨询,接受群众的监督。另一方面,建立“学生社区团组织”以党建带团建。支持群团组织开展学生社区的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的评比活动。邀请党建、思政知名学者专家到学生社区开展大讲堂、宣传党的知识和理论,提高党员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力运用新媒体资源,学院“思政课公众号”、“课程博客”来增强学生学习参与地积极性,突出思政工作实效。在学生社区党支部中实施“实践、课堂、社区、网络”计划,运用校内网党建工作专栏,津云平台,学习强国等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的思想政治宣传和正能量文化的传播,把握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以“爱心一助一”师生结对品牌项目,联系帮扶困难学子,体现党组织凝聚服务学生的大爱情怀。此外,以《学生社会实践学分认定制度》和《教师企业(社区)实践制度》为指导,开展“同心齐向党、献礼建国70周年”的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发挥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功能。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依托“四位一体”的学生素养培养教育模式,实施高职生学生素养证书制度。开展“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进学生社区”等活动,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浸润学生心灵,提升高职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推进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保证学生社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亮,张红兵.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探究[J].理论月刊,2010(11)
[2]林晓燕.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进学生社区创新途径研究[J].青少年发展新探,2012(12)
[3]温雷雷.基于比较视角的高职学生社区管理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17(11)
[4]《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教党[2017] 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