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时期“废两改元”政策出台

2019-06-20 08:25逯慧
青年时代 2019年13期
关键词:利益集团国民政府

逯慧

摘 要:民国时期,中国的货币制度异常混乱,银元货币因为各个地区铸造的样式和标准不统一,种类达十数种之多。这一时期,国内各类金融机构大量发行纸币,加剧了中国货币体系的混乱,影响着国家金融货币体系的形成。在国民政府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三大利益集团钱庄、华商银行、外商银行对于废两改元这一举措出台都有自身的利益考量,以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最后为何这一举措可以顺利出台,一定程度上讲是各方面利益博弈后达成的相互妥协的结果,本文就三大利益集团之间与“废两改元”这一举措之间利益关系进行浅析。

关键词:利益集团;废两改元;国民政府

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环境下,形成了钱庄、外商银行和华商银行三股势力强大的利益集团,钱庄利益集团代表着传统金融资本的力量;外商银行利益集团代表着外国资本在中国的发展力量,并且发挥着主导作用;华商银行利益集团代表着近代中国现代金融资本的发展力量,在近代金融领域中快速崛起。“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必然会牵动不同利益集团的之间的斗争,成为影响改革进程的力量。

一、利益集团与“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

“废两改元”之前国民政府的政权体系并未在全国得以建立,地方势力盘踞。这些“独立王国”以及钱庄都发行自己的货币,成为地方军阀筹备军饷,剥削人民的工具。“各個地方势力为了垫付庞大的军政开支,弥补财政亏空,纸币发行越来越多,纸币种类越来越乱,造成币值暴跌,物价升腾,流通的纸币几同废纸。” 宋子文认为,中国应从控制劣币流通入手进行整理。但是他并不急于出台“废两改元”币制改革措施,而是选择在时机成熟时将这一举措推出。南京国民政府要赢得国内军事政治斗争的胜利,巨额资金支持是最为关键的保障。面对严峻的财政危机必须通过改革实现中国货币体系的统一。

钱庄之诞生,由于扶植农村金融发轫。然后随经济之进化,逐步推及之通都大邑”钱庄在中国有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凭借传统经营方式,遍布在每一个角落。钱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为谋公共之利益与相互联络并解决一切业务上之纠纷”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钱庄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的共同利益,采用集团行动的方式对政府施加影响,改变政府做出的不利于钱庄行业的决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31年《银行法》之争。

外商银行是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步伐进入中国的。外商银行在经营外汇兑换业务的过程中为行便利,逐渐走向联合经营的道路。1916年7月,外商银行以上海为核心成立了外商银行公会组织。民国时期,英国的汇丰银行、美国的花旗银行以及日本的正金银行是近代中国外商银行的佼佼者。汇丰银行则是近代中国外商银行群体中势力最为强大的外商银行,成为外商银行的核心。

华商银行是近代中国人效仿外商银行自主开办的新式银行,代表着近代中国新式资本的发展方向。盛宣怀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各种阻力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7年5月27日在上海开行。近代中国新式银行设立之初,效仿外商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业务运作方式,近代华商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为了抵御外商银行的压迫,摆脱传统钱庄力量的束缚,逐渐走上了联合经营和组织化发展的道路。

国民政府推行“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牵动不同利益集团的之间的斗争,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必然会成为影响改革进程的力量。政府要想“废两改元”政策成功出台,取得相对多数的支持至关重要。

二、利益集团与“废两改元”之间的利益关系

(一)钱庄利益集团与“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之间利益关系

“废两改元”首要任务是废除传统的银两货币制度。传统的银两货币制度是钱庄利益集团在近代金融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制度基础,废除银两货币制度将会触动钱庄利益集团的利益基础。

钱庄是近代金融领域发挥着基础性力量。钱庄开设方便,所需的资本不多,又坚持信用制度借款的方式,因而与国内中小工商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钱庄的发展能力是外商银行和华商银行两者都无法具有的。“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需要推行到全国每一个角落,如果没有钱庄行业的配合和支持,改革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但是,废除银两货币将会使钱庄行业在两元兑换中的收益丧失。同时,废除银两货币,将导致庄票退出市场,进一步打击钱庄的传统优势地位。简单说就是“废两改元”将导致银两退出交易市场,进而导致“洋厘行市”也会随之消失,那么钱庄的这一优势也会被消除。这使得“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必然会遭到钱庄利益集团的激烈反对。

实际也是如此,废两改元之后,失去操纵两、元兑换为主的钱庄业更趋没落。钱庄监理委员会的成立,使得这一封建性质的信用机构也因受到国家金融机构的控制而失去独立性,逐步成为近代银行业的附庸,纳入国家金融机构的控制之中。

(二)外商利益集团与“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之间利益关系

“废两改元”除废除银两货币制度之外另一核心内容是统一银元货币。外商银行对于“废两改元”币制改革的态度,主要基于废除银两与统一银元带来利弊的权衡上。就其弊端而言,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1932年时曾说:“废两改元之前银两是计量单位,直接在市场中流通,但是数量以及盈利多少都操纵在外国银行的手中。”“例如从外国进货以金计算,货到时按金价换为银两计价入账,卖货时收到银元,又须折成银两入账,输出贸易也是一样,即先准备银元用作向内地采购,然后以银两计算入账,出口后又须把所得金价结汇,变成银两计账。”

如果废除银两货币制度,银两与国外货币的汇兑比率的估价权将移归中央银行。就其益处而言,统一银元货币标准有利于外商银行金融业务的扩张。当时外商银行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外商银行在业务经营中,由于内地各地区货币标准不一,需要进行各种标准的兑换和甄别,极其不便,导致外商银行深入内陆发展的打算被迫搁浅。所以外商银行一直以来都有中国政府统一银元货币的标准这样一种诉求。外商银行能否改用银元标准进行国际汇兑业务,对中国的国际贸易有着巨大影响,这也将成为中国“废两改元”币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

(三)华商银行与“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之间的利益关系

华商银行利益集团起步晚,力量弱,在发展已有百年的钱庄利益集团和具有庞大资本的外商银行利益集团共同主导下的金融体系下谋求发展。近代中国军阀混战,社会动荡,国民政府被严重的财政赤字危机长期困扰,被迫发行大量公债摆脱财政危机。在这一时期,拥有巨额资本而又难以在金融市场打开局面的华商银行于是把经营公债作为主要业务。政府推行的“废两改元”币制改革,需要将大量的银两兑换成银元,这就需要华商银行在兑换业务方面和资金方面给政府提供支持。中央造币厂铸造大量银元,需要政府充足的财政支撑,而被财政危机困扰着的政府需要华商银行利益集团的资金支持,“废两改元”币制改革才可能成功。

废两改元”币制改革既有助华商银行摆脱钱庄利益集团对“洋厘行市”、“银拆行市”和票据汇划总会的垄断的束缚,又有利于打破外商银行在国际汇兑业务方面的垄断,提高自身与外商银行的竞争力。只要废除银两货币,华商银行获得利益将是巨大的。

综上所述,华商银行利益集团为了自身的发展,国民政府为了摆脱财政危机,两者站在了同一立场上。华商银行利益集团成为国民政府的坚定支持者,也成为“废两改元”如前所述,“废两改元”触犯了钱庄利益集团和外商银行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他们作为银两货币体系下的既得利益者,成为了改革的阻力;而华商银行利益集团作为银两货币体系下的被动一方,则成为改革的重要推动者。

货币制度改革坚定支持者。

三、“废两改元”举措的出台

(一)1929-1930年的启动阶段

1928-1929年,政府启动的“废两改元”币制改革,因为传统钱庄利益集团的力量大于华商银行利益集团,改革遭遇阻滞。1928年国民政府为了缓解财政危机,把“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提上日程。

1928-1929年间,宋子文首先对纸币进行了整理,其目标是由国家统一纸币的发行权。首先采取的措施是严格整理广东、武汉国民政府发行的各种纸币,这有利于提高国民政府的威望同时确立财政部在纸币发行上的信用,与此同时循序渐进的整理铸币,统一铸造机关。中央造币厂的建立对于币制改革的顺利开展,确实功不可没。除以上原因外,1928-1929年的南京国民政府只是形势上统一全国,各地依然拥兵自重。1929年国内军阀混战,南京国民政府如果此时推行“废两改元”币制改革必然遭遇钱庄利益集团的阻挠,此时的钱庄利益集团的势力虽然有所削弱,但是依然在金融领域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如果强行推行“废两改元”将会引发钱庄利益集团的激烈反抗,从而导致金融市场的混乱。

(二)1930-1933年的实施进程

1930-1933年国内外政局发生巨变,1929年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大衰退,三大金融利益集团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代表改革力量的华商银行利益集团快速崛起,最终改革获得成功,实现了近代中国货币体系的统一。

1930年爆发的中原大战以及南京国民政府1930-1933年期间对苏区红军的五次围剿,严重破坏了内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1931年下半年,长江、淮河流域发生的特大性水灾,东北发生“九一八”事变,全国农商各业日趋凋敝,上海洋厘骤跌,造成空前低潮,内陆城乡的银元涌进城市。1930-1933年间,内地广大地区的经济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造成内地资金枯竭,大量中小工商者破产,导致与中小工商业紧密相联的钱庄行业遭遇了沉重打击,大量钱庄开始倒闭,钱庄利益集团的金融影响力不断衰弱。在此期间,华商银行利益集团通过购买和承销政府的公债,获得了高额的利润,使自身快速的发展起来。此前外商在中国的特权主要是凭借本国政府,向中国政府借款获取。

1930年中原大战以后,南京国民政府提升了对全国的掌控能力,对于外商银行的依赖程度下降,因此外商银行的力量随之有所下降。外商的态度也开始有所改变,由开始的观望态度转变为消极抵制。1933年3月10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上海各业开始实行银元本位制,銀钱业取消洋厘行市。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合租之兑换管理工会开始办公。同日,海关税收亦改收银元。

从以上事实中可以看出,除了利益集团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近代“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作为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建立在制度需求—供给的基础上实现。

(三)关于利益集团与“废两改元”关系的评价

“废两改元”从开始呼吁到出台前后持续了数十年,直到1933年方实现。除了国民政府的主导作用之外,钱庄利益集团、华商银行利益集团及外商银行利益集团在“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上态度的转变及三方实力对比的变化,对促成国民政府实施货币制度改革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国民政府作为改革的主导者,华商银行利益集团为支持者,钱庄利益集团态度由激烈反对到表面赞成实质延缓拖延的转变,以及外商银行的由观望到消极抵制的态度转变,都是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政策主张,实质是自身在近代金融中影响力的力量强弱对比产生了变化。

对于南京国民政府来说,“废两改元”统一货币体系,确立货币主权,一定程度上摆脱自身的财政危机,巩固了自身的统治。其次,增强了政府对近代金融货币体系的控制力,外商银行对其影响力下降,为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最后,可以说“废两改元”是国民政府谋求金融垄断的必要步骤,也为以后实行法币制度坚定了基础。

对于三大利益集团来说,“废两改元”给中国近代金融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外商银行不再处于垄断的主导地位,消除了外商银行企图继续利用“两元并用”进行的金融投机活动危机。同时“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的成功,推动了我国传统金融体系向现代的转型。华商银行业借“废两改元”其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而钱庄的在近代金融领域的传统优势荡然无存,其势渐微,最后沦为近代银行业的附庸。

四、结语

任何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政府作为制度改革的主导者,面对着重重阻力,必然需要面对改革受阻的局面和状况,在这一过程中,国民政府做好了“废两改元”币制改革的前期准备,在事态的发展变化中抓住机遇,最终使得“废两改元”货币政策成功出台。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教材编审委员会.中国近代金融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5.

[2]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钱庄史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

[3]潘子豪.中国钱庄概要[M].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3.

[4]马寅初.银价跌落救济问题,马寅初全集第六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5]洪葭管、张继凤.近代上海金融市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6]石毓符.中国货币金融史略[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7]夏冬元.盛宣怀传[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8]吴景平.宋子文评传[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9]周天度,郑则民,齐福霖,李义彬等.中华民国史第八卷(1932-1937)下[M]北京:中华书局,1998.

[10]孙善根,周晓昇.秦润卿史料集[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11]韩信夫,姜克夫.中华民国史大事记第六卷(1931-1993)[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2]张弓.南京国民政府废两改元政策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3]王忠宝.利益集团与民国“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研究[M].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

[14]李宇平.一九三〇年代中国经济恐慌的若干现象(1931—1935)[M].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1997,(25).

[15]王忠宝.民国时期“废两改元”货币制度的变迁—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7.

猜你喜欢
利益集团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生物治理理念研究
浅析美国利益集团发展及其影响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公共选择与法律——利益集团理论述评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重婚罪及其司法实践——以湖北为例
利益集团研究综述
美国利益集团初探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重婚罪及其司法实践:以湖北为例
论利益集团对我国地方立法的影响
近现代喀喇沁·土默特地区区域利益集团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