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彦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管理是一门科学,要敢抓善管、精准施策,体现组织的力度;也是一门艺术,要撑腰鼓劲、关爱宽容,体现组织的温度。”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严管”十分必要,“厚爱”不可或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解好严管与厚爱这道“方程式”,必须做到力度与温度统一,管到实处爱到心里,才能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旺盛战斗力和蓬勃活力。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严管厚爱干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不同历史时期政治路线的顺利实施,关键是用严管和厚爱的辩证法凝聚、锻造和使用了一批又一批党的好干部。严管与厚爱二者辩证统一,必须通过严管体现厚爱,通过厚爱促进严管,做到严管有硬度和力度,厚爱有温度和热度,确保干部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同志关系清爽了、党内生活规矩了,政治生态日趋清明,广大干部既是参与者、见证者,更是受益者。实践反复证明,严是爱,松是害。严管干部,是事业所需,是党心民心所向,也是广大干部真心所愿。但在严管干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有的守着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不松手,拒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问责简单粗暴,造成干部“一根钉难承问责千把锤”;有的处理干部不分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致使许多干部伤了心、松了劲,没了获得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从严管理干部要“较真”、“碰硬”,对存在的问题要不退缩、不让步。但严管不是管死,必须准确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规矩、明规矩、细化规矩,历史客观地分析、研判和处理问题。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建立和完善“容错免责”机制,只要不是重大错误问题,干部跌倒了,还要把他扶起来,做到严有威、有度,管到点子上,严在关键处,不断优化政治生态和工作环境,使干部口服心服,让纪律规矩真正成为“达摩克利斯之剑”。
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与干劲,靠严管,也靠关心厚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组织更要有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多下“及时雨”,多雪中送炭。特别是身处改革发展稳定一线的同志,责任“发条”拧得紧,不仅身累,有时还憋着委屈,组织要更多地体谅、支持他们,真正成为他们的“娘家人”、“贴心人”,关键时刻为他们遮风挡雨、说公道话。最近,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开出了治病的“药方”。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多出台好操作、能落地的激励关怀政策,多些人文关怀,实打实地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把组织的厚爱浸润到干部心坎上。
严管厚爱干部,領导机关、领导干部责任重大。要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看事待人,坚持原则,挺直脊梁,襟怀坦荡,宽容大度,始终把基层干部当亲人对待,防止把基层请示的事项或渴望解决的问题当皮球踢,更不能搞“责任甩锅”,当“二传手”。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只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运用严管与厚爱的辨证法,持续严管,真心厚爱,广大干部就会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勇气、锐气和朝气,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天地、新局面。
(责任编辑:武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