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俄罗斯侨民作家尼古拉·巴依科夫文学作品及其艺术特色

2019-06-20 05:58车春英吴彦秋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5期
关键词:尼古拉艺术特色

车春英 吴彦秋

摘  要: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部分,也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尼古拉·巴依阔夫(1872-1958)就是其中一位著名的俄罗斯侨民文学家。他是一位自然界的忠实信徒,其作品中主要以中国东北自然风景为背景:巍巍的群山,延绵不断的茂密森林,湍流不息的松花江,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他当之无愧地被文学界称为“生态文学家”。

关键词:尼古拉·巴依科夫;生态文学;俄罗斯侨民作家;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车春英(1983.9-),女,山东菏泽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俄罗斯侨民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02

尼古拉·巴依科夫(Николай Байков,1872–1958) 生于乌克兰基辅一个旧贵族家庭。其父阿波隆·彼特洛维奇(Аполлон Петрович, 1830–1892),生于基弗里斯,是基辅军事法庭的法官。其母吉娜易达(Зинаида 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 1853-1890)是一个牧师的女儿。 1882年, 十岁的巴依科夫进入基辅第二中学。1889年他毕业于基弗里斯步兵士官学校,1892年开始服役。他从科学院士Д·И 门捷列夫那里了解到建筑中东铁路的消息, 他立刻被东北这片广袤的地区上的神秘大自然吸引了。于是他1898年提交了去满洲的报告。1901年他举家来到哈尔滨, 从1902年起,巴依科夫在中东铁路扎木尔地区做边防军, 进行路线测量, 为皇家科学院收集动植物的标本,研究红胡子活动的规律。为此,从松花江到朝鮮边界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为褒奖他的科学研究,1908年俄国财产部在南乌苏里地区奖励给他1万俄亩田地。

在军队服役的14年期间,巴依科夫自由地进行创作和旅行, 退役时为连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奉命回国,1915年巴依科夫以志愿者的身份去了前线, 因作战勇敢被授予多枚战斗勋章, 成为上校。十月革命后巴依科夫拒绝承认苏联政府。之后他开始流浪,转战南方,在高尔查克将军带领的志愿军军官营里与红军作战(1918年-1919年)。 卫国战争结束后他不得不去尼古拉耶夫斯科。 1920年他得了严重的伤寒。恢复后他被英国人遣送去埃及。直到1922年巴依科夫又返回满洲,他和家人在第三国几乎漂泊了两年。

1956年3月份他举家迁到澳大利亚,并且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去世。

尼古拉·巴依科夫的作品及创作特点:

尼古拉·巴依科夫在中国东北前后度过了48个春秋,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与中国风土人情和东北大自然风光有关。作者把自己本身,自己细腻的感情,自己对中国东北大自然的痴迷都融入了东北森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之中。

尼古拉·巴依科夫一生创作颇丰,有的堪称世界级作品。1914年在彼得堡他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在满洲的密林深处》;1925年发表了《远东熊》;1936年在哈尔滨狩猎及垂钓协会出版了《满洲狩猎》;1937年出版了《在白天》;1938年出版了《原始森林在喧嚣》;1939年出版了《篝火》;1940年出版了《雌虎》;1941年出版了《一个满洲人的札记》;1942年出版了《树海》;1945年出版了《神秘之途》等等。

尼古拉·巴依科夫的创作大致可归结为四大特色:

一、大部分作品都以原始森林为背景

尼古拉·巴依科夫作为一个森林测量员,长期生活在东北的大森林里,对这里的动植物了如指掌,因此大部分作品都以原始森林为故事发生的背景。

巴依科夫最著名的作品《大王》就是以东北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老爷岭和大秃顶子山里的原始森林为背景。

其另外一部作品《兽情夜》也是为东北原始森林谱写的一首颂歌。巴依科夫和其同窗好友亚历山大·阿达莫维奇·皮亚诺夫斯基到原始森林捕猎,在那里度过了“兽情夜”。夜幕降临,一切进入宁静。老虎为选择伴侣相互恐吓,隆隆的吼声汇成一曲原生大自然独一无二、雄伟壮丽的颂歌。巴依科夫的朋友没有被这雷鸣般的吼声吓倒,而是沉浸在这原始森林的乐章里了。就连他在战死的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满洲森林的风光。此外,《在满洲的密林深处》、《远东熊》、《小德拉奇》、《兽夜情》、《圣诞之夜》、《原始森林的真理》、《魔鬼》等等都以原始森林为创作背景的。

二、启发人类要尊重大自然的思想贯穿大部分作品

尼古拉·巴依科夫在中国东北生活多年,特别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和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处理事情的准则。因为这里大部分地方长着茂密的森林,人烟稀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般都不会去诉诸于法律、法院来解决问题。人们都是以自己崇高的道德观念来约束自己,人之间的矛盾都按照大自然的法则来处理。

《大王》中就记述了一件按照大自然法则来处理的事情。猎人孙发偷了别人的兽皮,森林没有法律机关,于是以佟力为首的五个人组成了原始森林里的裁判团,以投黑白豆子的方式来决定对孙发的惩罚。白豆代表死,黑豆代表活,每人投下一粒豆子到一个罐头盒子里。结果是四颗白豆,一颗黑豆,被告的命运就这样被决定了。孙发喝地醉醺醺的,美美地吃上一顿,穿上厚厚的衣服,就被绑到枞树林山口小路边的一棵大树上,那旁边有被老虎踩出来的一条小径。孙发等待山神爷地裁决,一对老虎走来了,孙发最后只剩下一些凌乱的衣服碎片。

巴依科夫讴歌了这种尊崇大自然的民俗。

三、尼古拉·巴依科夫最擅长使用拟人的创作手法,把动物写地像人一样富有感情

尼古拉·巴依科夫长期打猎,捕鱼,他完全了解植物怎么长,动物怎么生,生物链各个环节怎么配合,动物、植物在他眼中不再是不会说话的东西。

在《原始森林的真理》里写了一个可歌可泣的狗的故事。狗的主人在和猎人博博申争夺鹿茸的时候被打死了,但狗却对主人依依不舍,至死不离。作者想把它养起来,以免它饿死,但狗拼命地反抗,在主人的坟前不停地哀号,最后饿死在主人的坟前。

而在《大王》里,喜鹊等鸟类还彼此会说话、交流思想。

尼古拉·巴依科夫的作品《雌虎》、《兽夜情》、《原始森林在喧嚣》等等,都以拟人化的浪漫手法,把动物写活了。

四、尼古拉·巴依科夫在中国受到儒家思想地熏陶,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春秋时期,庄子就已经阐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后来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把这一思想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易经》中说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 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呼应、相互联系的。

尼古拉·巴依科夫深受中国儒家的这种思想影响,主张天地人三者協调发展。他极力反对涸泽而渔,杀鸡取卵的做法,主张适度狩猎和捕鱼。《大王》就是尼古拉·巴依科夫对“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反映和体现。在森林未被破坏前,森林里鸟语花香,一派迷人的和谐风光。但森林不断地被砍伐,不断地在减少,“皮之不存,毛将附焉”?森林没有了,也就是说 “地之道”被破坏后再也不能 “生万物”了,“天之道”也不能再“始万物”了,森林中的动物就失去了生存的环境,大批大批地被人类捕杀,就连被人敬重的虎大王也死在猎人的枪下。即使人类不再杀动物了,由于环境和气候在慢慢的变化,动植物也不可能再繁盛了,甚至是灭种了。

尼古拉·巴依科夫是一位伟大的生态文学家。他在别人还未意识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必然殃及人类发展的时候就已较早地觉醒,大声地呼唤人们保护身边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对那些只顾眼前利益,大肆破坏生态平衡的人们给以了无情的鞭笞,对那些保护动植物与大自然地人们给以了诚挚的赞美和大声的歌颂,为那些死在猎人的无辜动物和轰然倒下的百年老树流下了同情的泪水。

1962年美国生态文学家蕾切尔·卡森发表了文章《寂静的春天》,极力反对人们使用农药,倡导人们保护自己生存环境。巴依科夫的生态文学的小说《大王》发表在1936年,比蕾切尔·卡森的作品要早26年。给他带来世界声誉的《大王》被陆续翻译成汉、英、法、日、德、意、捷七种文字,成为世界级作品。

李延龄教授提出巴依科夫是“世界生态文学奠基人”,这完全正确。

随着环境的问题显得越发严重,巴依科夫的作品越发显得更具警醒性。相应地,无论在文学领域还是在社会领域,巴依科夫的地位都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延龄. 李延龄文集[M]. 哈尔滨: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8.

[2]列兹尼科娃. 俄侨的哈尔滨[J]. 南京:新杂志,1988.

[3]苗慧.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丛书(俄文版10卷本)出版的历史意义[J]. 俄罗斯文艺. 2005.(5).

猜你喜欢
尼古拉艺术特色
尼古拉:通快中国再创好成绩
尼古拉·特斯拉:现代普罗米修斯的非凡人生
天上的帆船
《小淘气尼古拉绝版故事2》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淘气尼古拉带你游法国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