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圣经》诞生于大约一千六百年前,历经了四十多位作者的编订修改,形成了完整的故事系统和统一的修辞规范,成为了基督教的圣书。其文本虽经时间的洗礼,仍然是一方生长了乃至现代精神的土壤。本文尝试在后现代的语境中从话语的角度对《圣经·创世纪》文本进行分析与重读。
关键词:《圣经》;话语;文本
作者简介:李金鸣(1993.12-),女,汉,山东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01
一、神说
《圣经·创世纪》的开篇写道: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灰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的第一项至高权力在这里呈现得干脆利落,不仅是因为神创造了天地,也不是因为他在后来用泥土创造了人,而是因为神掌握着通过话语来进行创造的权力。分析人类社会的诞生过程,便可以看到“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这句话的力量。
起初,人类的祖先凭借感官感受世界,人类将知觉与情感直接对应到自然中的一切现象中,生长万物的大地会被视为母亲,雷声代表天神的愤怒,这种移情使世界萌发着隐喻与诗意。当祖先们尝试以音节指代事物时,命名随之而来,这是世界万物出现在人类抽象思维里的第一步,随着沟通交流需要的增加,音节之间形成约定俗成的秩序以相互传递准确有效的信息,因而有了句子与语法,语言使世界在人类的头脑思维中逐渐清晰,人类开始使用语言带来的理性思考世界。语言使人类拥有了共同想象,拥有了历史和神话,同时语言的秩序性使人类形成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潜移默化地指引人们建立起各种社会制度和风俗,人类因此有别于动物,建立起人类的社会。人类在某种程度上直接为语言所锻造,语言诞生人类的思维和社会,在人的潜意识中也许还留存着对语言的敬与畏。
《圣经》读者在翻开书的第一页便读到这样的景象:在世界形成之前那空虚混沌的背景中,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神的话语简洁而轻松,他的命令回响在黑暗中,光因此而诞生。这景象之所以常常可以激起读者内心的敬畏,也许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唤醒了潜意识里人对语言的敬畏,神先于人掌握着使用语言创造世界的权力,这足以使神凌驾于人之上。
二、记号
神说:“我与你们并你们这里的各样活物所立的永约是有记号。我把虹放在云彩中,这就可以作我与地立约的记号了。”
神又对亚伯拉罕说:“你们都要受割礼,这是我与你们立约的证据。”
洪水泛滥在地上共一百五十天,凡有血肉的动物以及所有的人都死了,只留下挪亚和同他在方舟里的鸟兽。洪水消退后,挪亚为耶和华献上祭坛,耶和华受其感动,与挪亚立约,“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灭绝”,并把虹放在云中,以纪念神与地上各样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永约。
福柯在《词与物》中指出我们的世界是一个由话语构建的世界,而记号反转了可见物与不可见物的关系。虹出现在天空中,凌驾在人之上,又使所见之人沐浴在美好和安详中,正如神的慈爱也是至高与美好的。这种相似性潜于世界的表层之下并不可见,然而通过立约,虹成为了可以引导人在心中表象出神的慈爱的记号。当人们凝望彩虹想到神的慈爱的那一刻,虹便不见了,而存在于虹与神的慈爱之間的相似性中的那分至高与美好的感受被牵拉出来,不可见物变成了可见。
执行割礼的痛苦牵出人内心的服从,世世代代的人执行割礼以纪念与神的立约,割礼成为人为神所驯服的证据,使人的服从性以清晰可见的形式沐浴了在阳光下。
虹与割礼,这两个记号使人与神的关系在《圣经》读者的面前清晰可见,神将标记定立在人世,使他的话不会因时间而淡化虚无,通过标记人能够世世代代永恒纪念着与神的立约,世界万物也便充满了与神的联系。
三、尘土
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尘土是《创世纪》给出的关于人本质的定义。在《圣经》中大地的意象常常出现并与人的生命相关联,人诞生于泥土,行走在地上,依靠大地获取食物,死后安葬于土中,消解于土中。这牵引出人类的原始心灵中对大地的依赖,这种依赖植根于人类的心灵原型,直至现在的读者仍会被这句“你本是尘土,仍将归于尘土”唤醒从祖先而来的遥远的记忆。将人化作尘土的比喻暗合了人类的潜意识又悄然消解了人的主体性,人本是尘土,不可企图无限。人终归于尘土,不可企图永恒。尘土终须落定,归于大地,死亡本无恐怖,只是回归了宁静。读者在这一美好而且安宁的比喻中渐渐进入了人是被造物的语境,淡忘了自己的身份与渴求,溶解戾气,尘土的意象柔和地说服了人类不再为人的主体性而辩护。
野地里还没有草木,田间的菜蔬还没有长起来,因为耶和华 神还没有降雨在地上,也没有人在耕地,但有雾气从地上腾,滋润遍地。耶和华 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活的人。
耶和华造人的景象里充满了生活的诗意:草木、蔬菜、雨水和耕田,这些意象中都弥漫着人类生活的气息。耶和华造人之前还没有这一切,只有雾气升腾在地上,而大地是人的摇篮和归所,雾气在这里成为了象征希望与生命的意象。耶和华在这雾气中游走,他预知人诞生到地上以后会出现一个怎样美丽的世界,因为那是神的想象,神的想象定会实现,我们人也因此活在神的温暖的想象中。机器人为人的想象所创造,人为神的想象所创造。这一段中留下了耶和华最有温度的形象。
结语:
《圣经·创世纪》的文本经过时间的洗礼仍旧焕发着艺术的活力,即使置于后现代的语境下也仍能仍能品读出其话语的力量,这份能够穿越时空的诗意也许就是真正《圣经》文本的生命力之源。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福柯.词与物[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6.
[2]维柯.新科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