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学生怕习作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语文课程设置上,习作课程相较于阅读课程处于弱势地位。这直接导致教师在学生习作方面不教或者不会教,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深一脚浅一脚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实践层面,如何弥补习作课程的弱势地位,解决教师习作教学的困惑呢?笔者以为,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致力于为学生定制一双合适的鞋,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走得更平稳、走得更舒适。下面以小学语文统编版第七册《小小“动物园”》教学为例,谈如何为学生习作实践定制一双舒适的鞋。
一、找准定位是前提
小小“动物园”,学生一听就来劲。为什么呢?因为孩子们天生喜欢小动物,热爱大自然。尽管这篇习作不是写动物,但与孩子们喜欢的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故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再造想象,用贴近学生情感的动物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唤起学生对动物的深刻印象。使他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大胆想象,让学生再现丰富的生活情景。
单元导语中对本篇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写一个人”的习作在统编版中年段一共出现四次,每学期各一次。三上习作1“猜猜他是谁”要求选择一位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让别人读了能猜出他是谁。三下习作6“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要求抓住一个人的特点写。四上习作2“小小‘动物园”写自己的家人和哪种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给家里每个人写上一段。四下习作7“我的‘自画像”,写清楚外貌、性格、爱好、特长,可以用事例来说明。可见中年段写人类习作整体呈现出递进的关系。从篇幅角度看,是从三上写一段话到四上写几段话。从内容角度看,是从三上写出人物的特点,到三下写清楚人物的特点,再到四下通过具体事例来突显人物的特点。故四上习作2“小小‘动物园”的定位是展开想象,用几句话写清楚一位家人的特点,用这样的方法给每个家人写一段话。有些老师解读教材时提出,为了写清楚家人的特点,可以在三下写人的基础上举个例子。听起来有点道理,然而放在整个中年段的习作编排体系中就能看出来,這种提法拔高了习作要求,容易让学生产生习作畏难情绪,失去了快乐表达的应有之意。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要求学生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从单元选文内容上看,与习作的关联不大。难道真的没有关系吗?细细想来,阅读与习作的关联处应该是在思维方法层面,即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故在习作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想一想,每个家人与某个动物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可以从声音、外形、饮食、性格等多个角度展开想象。
综上所述,本节习作课有三点定位:一是在情感上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内容上练习用几句话,即一段话写清楚一位家人的特点。三是思维方法上学习从多角度展开想象。
二、巧设支架是关键
支架原本是建筑业的用语,是为了完成建筑任务而使用的一种工具。运用到习作教学中来,是指在学生习作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给予可操作的指导,有效降低学生习作难度。笔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充分运用教材,精心设计了三个支架。
支架一:
[设计片断]
其实我们每位同学都生活在一个小小“动物园”里。不信,你们听。(出示文字、图画与配音)
小兰说:我的爸爸胖胖的,很憨厚,像 _______ 。
小红说:我的姐姐游泳特别好,在水里像 ______ 。
小明说:我的爷爷很威严,就像 ______ 。
同学们,你们看,这三位同学分别说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学生汇报。写人的文章我们都写过,知道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这几句话不仅抓住了人物的特点,还展开大胆的想象,把这个人和某种动物联系起来。你感觉怎么样?好有趣啊,太有想象力了!如果让你展开大胆的想象,把自己的家想成一个小小“动物园”,你们家都有哪些动物呢?
你能像这样一句话写清楚一个人的特点吗?请写下来。同桌互读,点评。
笔者用习作教材中的例句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再现丰富的生活情景。学生先展开大胆想象,把每位家人想象成一个动物。再尝试模仿例句写一句话,有效降低了写作难度。想象的方法,即寻找动物和人之间的相似特点,也蕴含其中,为后面的习作教学作好铺垫。此外,点评时教师需特别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准确使用量词,以及人物与动物之间特点是否相似即可。
支架二:
[设计片断]
有两位同学把家人想象成兔子。你们看这两个片段,人和兔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位同学写的片段,让我们知道人和动物的相似点可能不止一处。一个特点用一两句话写清楚,写完记得用句号。
还有位同学认为自己的妈妈像一只绵羊。你猜猜,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先汇报再出示答案。
人和动物的相似特点从一个到多个,把先前写的一句话变成一段话。这是教学重点,亦是教学难点。这样的重难点处必须给学生提供支架,让学生有法可依,有迹可循,从而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绽放思维的火花。笔者先出示两位学生写自己家人像兔子的片段。让学生找出片段中人和兔子有什么相似特点。学生发现他们都爱吃胡萝卜,都爱吃蔬菜,都很胆小,都喜欢蹦蹦跳跳。让学生知道人和动物的相似点可能不止一处,每一处共同特点要用一两句话写清楚。接着出示教材中的图文提示,先把图中文字改成横线,让学生猜想一下,这位妈妈像一只绵羊,它们之间可能有什么相似特点。学生不仅能说出书上的相似点:发型一样,都爱吃素,性格都很温和,还能说出书上没提到的相似点。如妈妈的肤色和绵羊的肤色很像;如妈妈喜欢穿尖角的皮鞋,跟绵羊蹄子的形状有点像;如妈妈的肚子有点大,跟绵羊的肚子有点像等。
支架三:
[设计片断]
在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中填写思维导图,即先填家人和动物名称,再写写它们之间的相似特点。如下图:
师巡视中若发现写得不准确或者不清楚的,要提醒写准确、写清楚。不一定非要写3点,可多一点,也可少一点。找到一个有点问题的导图,师生共同帮助其修正。最后同桌相互评改。
从知道人与动物之间可以有不止一个相似点,到写出自己家人与动物之间的不止一个的相似点,中间有一个鸿沟,必须巧设支架让学生顺利渡过。笔者设计的思维导图是前面绵羊支架的抽象化呈现。让学生在一个家人与一个动物之间比较,从声音、形象、饮食、性格等不同的角度,经过积极的思考与联想,找寻之间的相似特点。借助这个思维导图,学生通过归类和整合,对头脑中的信息进行二次加工,促进了学生比较思维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对家人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思维导图就是学生的思路。导图清楚,学生的思路才会清晰。在巡视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填写思维导图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相似特点写得不够清楚准确,如弟弟和猴子都爱吃水果,就要提醒学生猴子最爱吃什么水果呢?弟弟爱吃香蕉吗?如果爱吃,则把“爱吃水果”改成“爱吃香蕉”。二是相似特点有交叉重复之嫌,如妈妈像母老虎,相似特点写了两点,分别是都很凶,都很威严。“威严”是妈妈给大家的感觉,“凶”则是一种态度,可能是孩子做了错事时,妈妈表现出来的态度。威严包含着很厉害、比较凶的样子,故两者只保留一个即可。
三、评价先导是保障
习作评价的瓶颈往往在于学生不知道习作评价的标准,更不知道如何才能符合习作评价的标准。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常常思考的是怎么教学生写,而不是指导学生如何自评与互评。突破这个瓶颈的关键在于评价的标准要清楚明确。笔者提前设计了多元评价表,并在学生动笔之前提醒大家关注。如下图:
本次习作多元评价表中共有六个方面的要求,其中“书写端正、语句通顺、积极修改”是习作的一般要求。“结构分明、特点清楚、表达真情”是本篇习作的特殊要求。具体地说,结构分明:第一句要写清像什么动物。接下来写哪些地方像。特点清楚:每个相似点要用一两句话写清楚,不是抄提纲。表达真情:家人的特点你喜欢不喜欢,對其有什么希望,可以写一段话在结尾。简单地说,课堂上即将写的这一段话,开头写像什么,接下来写怎么像,最后在该自然段的结尾说说自己对这位家人的情感。
学生课堂上写作10分钟左右。先写好的学生对照多元评价表积极用修改符号修改,再给自己点亮相应的星星。接着在实物投影下,师生共同评价一位学生的片段。然后让学生再次修改这个片段,尤其是结构分明,要注意学生一个特点写完后,常常没有句号,一逗到底。特点说明如果有学生举事例,则事例一定要简洁,几句话说清楚即可,不能过于具体详细描写。最后展示修改清楚的作品。
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对照评价标准,一看就懂,一改就对。学生经过积极的修改、调整,能给自己点亮相应的星星,可以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老师用同样的标准再次点亮相应的星星,再一次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
四、情感升华是归宿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中提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鉴于部分学生会把自己的父母想象成暴怒的狮子,或者是偷懒的猪等,严重损害了高大的父母形象。笔者总会适时地引导,为什么发那么大的火呢?是不是自己确实做了让家人生气的事。为什么一回家就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呢?是不是白天工作实在太辛苦了。引导学生对家人、对自己有更全面的认识。
此外,对于学生会把自己父母想象成大老虎、母狮子等凶猛的巨兽,笔者引导学生关注家人可能有的时候脾气很大,像老虎;有的时候对孩子又特别温柔,像绵羊……回忆家人有这种情况吗?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很多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表现。下一节课可以把没写的家人都写上一段,可以尝试着写他们在不同时候像不同动物的表现。最后请学生谈谈生活在这样的动物园里是什么感觉。学生有的说开心,有的说好玩,还有的说家里每天都有希望……其实这就是成长的欢乐与幸福。
从学生写完的习作看,他们对家人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状态下的表现都能给予宽容与理解,知道家人工作打拼不容易,明白家人也是为自己好。当把习作读给家人听,请他们评评写得像不像时,总是在一家人的哄笑声中加深了理解,消除了隔阂,增进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