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滑膜肉瘤的CT、MRI表现

2019-06-20 10:59谢荣倩金开元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瘤体肉瘤肌层

谢荣倩,马 鼎,金开元

(1.遵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贵州 遵义 563003;2.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滑膜肉瘤是一种间叶组织恶性肿瘤,并非来源于滑膜细胞,而是由多功能干细胞分化为间充质和(或)上皮结构的恶性肿瘤,约占原发软组织恶性肿瘤的10%[1],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包括头颈部、腹膜后、纵隔、腹腔及脊柱,但临床上多见于四肢关节旁,尤其是下肢大关节周围,与肌腱、关节囊及滑囊有关[2-3]。本文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滑膜肉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0~76 岁,平均(41.2±16.5)岁。 病程 5 d~14 个月。症状为局部肿块,13例伴局部疼痛,4例为无痛性包块,1例病变表浅伴皮肤破溃,1例发现肿物时已肺内转移。

1.2 仪器与方法 10例仅行CT检查,其中7例行增强扫描;6例仅行MRI检查,其中5例同时行增强扫描;2例同时行 CT、MRI检查。CT检查使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螺旋CT行轴位扫描。 扫描参数:120~140 kV,220~240 mAs,层厚 3~8 mm。增强扫描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300 mg/mL)70~100 mL,流率 2.50 mL/s。

MRI检查使用Siemens Magnetom Vision 1.5 T MRI扫描仪。扫描序列及参数:轴位T1WI TR 400ms,TE 20ms,轴位、矢状位 T2WI TR 3000ms,TE 120ms,脂肪抑制 T2WI TR 3000ms,TE 120ms;层厚 5.0mm,层距1.5 mm。增强扫描经高压注射器快速团注Gd-DTPA,剂量0.2 mmol/kg体质量,流率2 mL/s。

1.3 图像分析 由2名骨关节组影像诊断医师共同阅片分析其影像表现,包括病灶定位、大小、形态、边界、密度或信号、有无钙化、邻近骨质是否受侵、强化程度及方式等特征。

2 结果

2.1 病变部位、大小、形态 18例中,位于踝部、小腿、胸壁皮下各1例,肘部2例,膝部6例,大腿7例;5 例(27.8%)瘤体位于浅肌层,13 例(72.2%)位于深肌层;病变大小15 mm×30 mm×30 mm~125 mm×29 mm×45 mm;5例呈圆形或类圆形,11例呈分叶状,2例不规则。

2.2 CT表现 12例CT平扫为等、稍低密度软组织状肿块,边界不清 9例(图1a,1b),边界清晰 3例;2例肿块边缘伴斑片状钙化,2例邻近骨质破坏,边界不清。7例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内见多发片状低密度区,其中6例呈渐进性强化(图1c)。

2.3 MRI表现 8例行MRI检查,6例肿瘤沿肌间隙或肌肉纵轴生长;4例T1WI与邻近肌肉相比呈等或稍低信号(图2a,3a),5例T2WI以稍高或高信号为主(图2b),4例病变内T1WI见片状高信号,1例可见液-液平面(图3a),6例肿物内见囊变区(图3b),且囊性变多位于肿物边缘;6例瘤体内见分隔征,T2WI呈低信号;3例T2WI表现为“三重信号”,即高、中、低混杂信号;5例瘤周伴水肿。7例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变或出血区无强化(图3c)。

3 讨论

3.1 临床表现 滑膜肉瘤是第4位常见软组织肉瘤[4],好发于青壮年,无性别、种族差别[5]。 70%发生于四肢深部软组织,特别是下肢大关节周围,本组72.2%发生于深部软组织内,与文献[6]基本一致。肿瘤通常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肿块,较大或累及邻近肌腱、神经时伴局部疼痛。术后50%~70%可发生肺转移或局部淋巴结转移[7]。

2013年 WHO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将滑膜肉瘤定义为具有不同程度上皮分化的间叶组织肿瘤,瘤组织可有双相或单相分化的特征。依据滑膜肉瘤的组成及分化程度可分为:双相型、单相上皮型、单相梭形细胞型、低分化型和硬化型5种亚型,其中单相型最常见[6]。 绝大部分滑膜肉瘤存在 t(X;18)(p11.2;q11.2)染色体异位,因此对SYT-SSX融合基因的检测可作为其鉴别诊断的重要补充[6]。

3.2 影像学表现 滑膜肉瘤常表现为下肢、邻近大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肿块,瘤体常较大,文献[8-9]报道约85%的滑膜肉瘤直径多>5 cm,本组15例直径>5 cm。瘤体大小与影像学表现有关,瘤体<5 cm时大部分瘤体密度或信号较均匀,肿瘤较大时易发生坏死、出血而致其密度、信号混杂。由于肿瘤邻近关节,因此可沿着腱鞘、肌腱及肌间隙蔓延生长,对其形成包裹或侵犯[8,10]。

CT上肿块呈等或稍低密度,坏死、囊性变区密度更低,新鲜出血呈高密度区[11]。 文献[8-10]报道 20%~30%的滑膜肉瘤可见“边缘性钙化”,并可作为对其诊断的依据之一。本组仅2例病变边缘可见斑片状、小结节状钙化灶,低于相关文献报道,可能与例数较少有关。增强扫描7例肿块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6例呈渐进性强化,此征象对滑膜肉瘤的诊断有一定意义。CT评价滑膜肉瘤不但能显示肿瘤细小钙化、新鲜出血,还可进一步观察肿瘤累及范围及邻近骨质有无侵犯等情况。

MRI软组织分辨力高,能更清晰显示病变的范围、瘤周水肿、瘤内组织成分及其对邻近结构侵犯情况。病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出血呈灶状高信号,本组4例伴出血、1例见液-液平。 研究[8-10]表明,滑膜肉瘤T2WI呈高、稍高、等低混杂信号,即“三重信号”,这与病灶内易发生囊变、出血及纤维结构存在有关,本组表现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滑膜肉瘤具有好发于深部肌层、关节周围、包绕周围结构生长的特点[10],所以瘤内可见T2WI低信号分隔样结构,本组6例瘤体内见分隔。本组四肢滑膜肉瘤75.0%(6/8)囊性变位于病变边缘,与发生于其他软组织病变发生囊性变的位置不同,可作为诊断依据之一。5例瘤周伴水肿,表明肿瘤对周围结构浸润。

3.3 鉴别诊断 软组织肿瘤临床常见,且种类繁多,大多缺少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术前准确诊断难度较大。临床上需与以下常见病变相鉴别:①未分化多形性肉瘤,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者,好发于50~70岁,呈侵袭性生长,边界不清,钙化少见,囊变坏死较明显,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②横纹肌肉瘤,好发于青少年,常见于头颈部、上肢,对周围结构侵犯较明显;③侵袭性纤维瘤,好发于中年人,多见于大腿,边界清晰,密度/信号较均匀,T1WI、T2WI均呈稍低信号,有利于鉴别,增强扫描呈渐进性轻度强化。

总之,滑膜肉瘤影像学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青壮年患者,发生在下肢关节旁、呈分叶状,T2WI信号混杂呈“三重信号”,易囊变、出血,肿瘤边缘伴钙化,囊性变位于病变外周,呈渐进性强化时,应首先考虑滑膜肉瘤的可能。CT、MRI检查能显示病变细微特征,可提高滑膜肉瘤术前诊断准确率。

图1 男,76岁,胸壁滑膜肉瘤 图1a~1c 右侧胸壁皮下见类圆形软组织肿块,邻近肌筋膜增厚,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较明显 图2 男,68岁,小腿皮下滑膜肉瘤,右小腿前缘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图2a T1WI呈等信号 图2b T2WI肿块为高信号,邻近皮下脂肪伴水肿 图3 女,43岁,大腿肌层滑膜肉瘤并出血,左大腿上段前部肌群内分叶状巨大肿块 图3a T1WI以等信号为主,前部见小片状高信号,内见液-液平面 图3b T2WI病灶为稍高信号,内见分隔,边缘见多发囊变区图3c T1WI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信号不均,内见多发分隔

猜你喜欢
瘤体肉瘤肌层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和疾病特征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脂肪肉瘤,早发现才可能有好预后
1型神经纤维瘤病切除术中出血量相关因素分析
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估肝脏血管瘤血供在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