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9-06-19 03:42邸乘光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邸乘光

[摘 要]40年伟大实践表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协同共进、有机统一的历史进程。首先,“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來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其次,改革开放的“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次,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最后,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由之路

[中图分类号] D6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4479(2019)03-0011-09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40年的伟大实践表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协同共进、有机统一的历史进程。

一、“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978年12月举行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P821)。全会坚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从而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重启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探索。自那时起,改革开放就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标志和特色。诚如中共十七大报告所描述的那样:“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2](P7)

改革开放既是一场深刻革命,也是一场探索社会主义发展新路子的伟大试验。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作为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就为这场探索社会主义发展新路子的伟大试验确定了总原则和主题。1979年3月,他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首先提出了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3](P163)的总原则;1982年9月,他又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进一步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P3)的历史性命题,从而为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确定了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那时起,随着时间的推移、探索的深入和实践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认识上不断深化,在建设规律的探索和运用上愈益自觉。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所召开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其重要文献中。

一方面,中共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主题一以贯之,都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词的。继1982年中共十二大首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之后,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的题目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的题目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的题目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的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的题目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的题目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的题目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中共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主题词”,实际上也是中共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主题,是中共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

另一方面,中共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邓小平一再强调:“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P29)中共十三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等概念,充实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共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了概括和阐述,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将其与党的基本路线写进了党章。中共十五大不仅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称为“邓小平理论”,在党章中将其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而且进一步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等新概念,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并将其概括和表述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共十六大正式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概括和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将其写入党章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共十七大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并将其写进了党章,同时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概念,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中共十八大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联系,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并在党章中正式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九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相提并论,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首次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概念,系统阐述了这一新思想的科学内涵,并将其写入党章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同时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由此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就是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既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所以,习近平曾形象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5](P23)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进一步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6]。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主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主题。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根本成就。2012年12月,习近平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离京赴外地考察,即到了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广东省。他在广东考察时曾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7](P2)改革开放之所以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就是因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面对十年内乱后的中国状况,面对人民温饱都成问题的严峻形势,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3](P150)正是基于这样的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就是指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开辟并不断拓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并不断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并不断完善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并不断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总之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如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8](P511)

一是开辟和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经过几十年的艰辛探索之后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成功开辟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如此之近,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9]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5](P8);“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6];“是坚持和發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0]。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是创立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科学的理论是旗帜,是灵魂,是指南。中国共产党是重视理论指导和善于理论创新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的,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历史进程的推进不断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开辟和拓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创设和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是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更是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取得的。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11](P36)。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三是创设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经过9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逐步形成和确立的。这一整套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5](PP9~10)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四是形成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6]因此,它既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更集中反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質,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12](P588)其所以如此,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所决定的。这既揭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也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动力。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事业,这就更决定了改革开放的长期性。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5](P69)。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进一步明确指出:“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5](P86)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决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进行专题研究,作出专门决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原则和重大举措,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几年来,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与此同时,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坚定不移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坚定不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从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正是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郑重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分别用“5个是”和“3个意味着”作了全面阐述和深刻揭示。他明确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当代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其次,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再次,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6]。这“5个是”和“3个意味着”共同标注了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从根本上说,这是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客观依据的。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发生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从战略引领和强力推动的角度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引领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习近平曾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11](P2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11](P27)其中,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三大战略举措之一,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11](PP23~24)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正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序展开的,正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强力推动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正是由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及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力推动,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性胜利,也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成就。

四、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到今天,已经整整40年了。40年改革开放,不仅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新时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进入新时代丝毫也不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完成,而只是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仍然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伴而生,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而且要奋力推进、全面深化。进入新时代之前,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进入新时代之后,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所以习近平强调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13]“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14]只有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才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首先,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并正在奋力推进的伟大事业。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党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發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并作出了系统回答,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中共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15]这就郑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郑重地确立为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当然也是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另一方面,我们强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还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特点和要求,对改革开放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布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原则、方法、策略、重点、举措等方面,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根本遵循。只有学深弄懂悟透,自觉坚持以其为指导,才能不断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夺取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胜利。

其次,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加强和完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不会有今天蓬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6]。中国共产党领导也是“中国最大的国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坚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强调改革开放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当然也必须坚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情况新特点,对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40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已经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更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任务十分艰巨,遇到的困难增多、推进的难度加大。继续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领域改革同向发力、协同推进;全面提高开放水平,需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就要求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领导改革开放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又是在经济全球化与逆经济全球化并存的国际背景下展开的,我国改革开放面临的国际矛盾、风险、博弈前所未有,也对党的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所以,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而且还必须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这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再次,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目标就是努力的方向,并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路径的选择。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这个总目标,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邓小平在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提出的“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4](P372)的战略目标来确定的,同时又在邓小平提出的战略目标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求,进一步丰富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内涵。“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4](P142),这是邓小平关于改革性质的一个重要论断。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反复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确认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就是要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密切相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5](P91)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5](P104)。这一总目标是由两句话构成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构成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完整的表述。因此,在新时代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既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又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机制的优势转化为管理各方面社会事务的实际效能。只有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在新时代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需要,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此外,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还必须科学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鲜经验,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的科学认识和自觉运用;必须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更好造福人民群众;必须坚持狠抓落实,以此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办法,把责任压实、要求提实、考核抓实,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3]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9]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02).

[10]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4-14(02).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8(1).

[14]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8-04-11(03).

[15]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7年10月24日通过)[N].人民日报,2017-10-29(01).

责任编辑:陈建娜

猜你喜欢
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从改革开放历史看“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