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清
摘 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符合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资产,其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实施综合管理,占有、使用单位实施具体管理。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保障资产安全、完整的有效措施,是事业单位能否正常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原则,促进事业单位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可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减少资源耗费,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价值。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措施,以优化事业单位资源配置,减少资产闲置和低效运转,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不断降低运行成本,不断提升事业单位的履职能力,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职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提高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的重要举措。但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资产配置不合理,预算编报不完整,采购和授权审批不规范,资产维护不到位,资产长期闲置,资产使用不充分、低效运转,资产处置不规范,资产流失等问题。只有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才能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降低资产流失和被盗的风险,才能保障资产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资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事业单位履职能力不断提升。
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正常开展专项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的质量是决定事业单位履职效果的重要因素,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1)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实现内控建设全覆蓋的必然要求。固定资产管理是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通过梳理各管理环节存在的业务风险,完善各风险点的防控措施,可以逐步丰富、完善内控体系的内容,逐步实现内控体系全覆盖,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管理规范化水平。
(2)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实现资产安全和使用效果的重要保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可以降低固定资产被挪用和被盗的风险,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可以加强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报告等环节的管理,可以有效解决资产配置不规范,资产损失浪费、使用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减少资源浪费,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率,提升资产管理效果。
(3)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实现履职要求的基础条件。事业单位的职责主要是履行社会职能,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而提高服务效率和效果需要固定资产等重要的物质基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不断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能,充分发挥资产管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管理意识待提高。部分事业单位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资产保管存在管控盲区,出现问题相互推诿,造成部分固定资产损坏、流失或被盗。部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严,资产领用和发出缺乏严格登记审批制度,导致资产信息失真或账实不符。部分事业单位未按规定调剂资产使用,导致部分资产长期闲置或资产配置不到位,不能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部分事业单位存在重采购轻管理的思想,对固定资产后期运行维护不到位,导致资产使用效率不高、使用寿命缩短等问题。部分事业单位资产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资产处置未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存在资产价值评估失真,隐匿截留处置收入等问题,可能导致资产处置行为不合法、不合规,甚至造成资产损失或舞弊行为的发生。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建立绩效评价和问责机制,或已建立但执行不到位,导致资产管理随意,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多个管理系统单独运行,信息共享不充分。基层事业单位在填报资产相关信息时,所使用的软件较多,大部分内容基本一致,但各软件间相关数据不能直接提取,需要人工再次录入,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的提升。部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不紧密,容易造成超预算、无预算采购固定资产资产。部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财务管理脱节,导致资产管理缺位,运行维护不当,未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率。部分事业单位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平均分配管理资源,导致资产使用不充分,资产管理效能不突出。部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业务管理脱节,资产配置不能完全满足履职需要或造成资源浪费。由于信息共享不充分,信息传递不畅,容易导致账外资产的发生。同时因缺乏有效约束机制,各部门之间未能有效沟通,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造成资产重复购置、利用不充分或运行维护不当等问题。
(3)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前期规划不充分。部分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原则不科学,配置方式不合理,配置申请制度不健全,请购程序不规范,不利于单位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容易造成资金浪费和损失,甚至影响单位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部分事业单位资产配置计划编制方法不科学,编制依据不充分,可能导致单位资产长期闲置、低效运转或超标准、超范围采购等问题发生。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购置前未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以及效益分析;或进行论证但论证不充分,流于形式,不能满足单位实际需要,采购审批不严谨,导致采购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造成资源浪费或相关人员涉案。部分事业单位由于管理混乱造成资产配置随意性大,盲目采购,资产采购和资产预算脱节,造成所采购资产不能满足事业发展需要,严重影响职责职能的有效发挥。部分单位出现重复购置问题,造成资产闲置,使用效率不高,不能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率。
(4)固定资产使用不充分,考核机制不健全。部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尚未建立严密的内控管理机制,未对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加强监控,未将资产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资产管理效能不高。部分事业单位虽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制度执行和落实均未到位,导致制度形同虚设。部分事业单位资产较为分散,内部信息沟通协调不畅,导致固定资产调剂率较低,资产使用不充分,部分资产长期闲置难以盘活等问题。部分事业单位因缺乏问责追责机制,导致资产管理效果与管理人员绩效考核脱钩,员工管理积极性和创造性未充分调动起来,未能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难以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5)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监督执纪不到位。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制度执行不力,未严格按要求加强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和处置的管理,导致资产管理不符合政策规定。部分事业单位未严格执行资产清查制度,对资产的使用情况缺少监管,未对造成资产损失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问责,导致资产管理较为混乱,出现账实不符等问题。部分事业单位未严格按制度要求处置固定资产,未经审批擅自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交易等行为,违规截留处置收入,导致固定资产流失或相关人员涉案。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尚未建立有限的监督评价机制,固定资产管控没有明确目标,管理流程缺失,管理环节缺乏有效制衡,审计监督流于形式,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造成基层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固定资产流失浪费、使用率偏低的情况。单位负责人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造成部分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混乱,账实不符、账账不符,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三、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保障固定资产完整和有效使用,全面提升资产管理效能,需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不断提升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加强数据的对接共享,加强投资前期规划,建立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稳步健康发展。
(1)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专业业务素质。要促进资产管理向精细化转变,必须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从思想上转变管理理念,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亲自参与,强化全体工作人员对资产管理的意识和责任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教育员工树立制度至上的工作理念,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相关要求,按照内控建设的要求规范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和报告等环节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在制度范围开展资产管理工作,最大限度降低资产管理风险,充分发挥资产管理职能。要强化岗位职责,明确各相关责任人的工作要求,切实提高资产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要通过对管理人员思想价值的引导,逐步树立绩效管理理念,实现员工利益与单位利益的高度切合,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资产管理的附加值。
(2)整合单个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利用。目前,基层事业单位使用的行政事業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资产配置、使用、处置、产权登记、资产报表以及清查核实等日常工作。资产报表信息系统用于统计上报年度单位资产数据信息表,资产清查系统用于盘点单位资产情况,里面大部分数据是一致的,可以把这两个系统整合成一个系统,或者在各个系统之间建立连接自动获取数据,实现资产配置、调拨、处置以及资产清查等一系列功能,既简化管理流程,又减少重复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要做好资产管理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更是各部门、每位员工的责任,需要各部门的工作到位和员工的理解认同,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共同把资产管理工作执行到位、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沟通资产存量、增量、报废以及资产使用情况,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以及资产信息共享,更好的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资产管理能效。
(3)充分调研科学规划,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固定资产配置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投资决策,配置前各事业单位应当做好充分调研,特别是项目投资,必须加强前期规划,科学安排,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论证,未经论证不得立项,最大限度避免投资损失和不必要的耗费,充分发挥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各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应当坚持保障需要、节俭适用、节能环保、从严控制的原则,对国家有配置标准的资产购置,应当按照标准进行配备,对没有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从严配备、合理选择,确保事业单位购置的固定资产符合实际需要,避免出现固定资产闲置和浪费,保证所有的资产都得到有效合理利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各事业单位在资产购置预算中,应根据实际需要作全盘考虑,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要定期向财务部门反馈使用和配置情况,从源头上避免重复购置现象的发生,减少资源浪费,节约经费开支。
(4)实施绩效评价制度,提高资产投资效果。各事业单位应根据单位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制度,明确考核目标,并确保全体员工服从根据目标所制定的考核标准,以实现资产管理的绩效目标。实施绩效评价应当细化考核指标,使其数字化以更高效的执行绩效考核。要将指标分解到每个工作人员,让其有参与感、使命感和获得感。要将绩效评价的结果与相关管理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赏罚分明,对资产管理业绩突出的要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造成资产损失的要给予行政处罚和经济赔偿。要将固定资产管理成效纳入单位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年度考核内容中,提高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强化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管理积极性,促进资产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
(5)强化监督执纪制度,保障资产安全完整。制度执行应当加强监督,追踪考核,确保目标达到、计划落实。通过监督,能够有效的暴露出计划与实际执行之间的差距和不足,并迫使管理者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加以协调和纠正执行偏差,更好的实现预定目标。监督执纪制度是资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要强化源头监管,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界定资产管理各环节的内控监督措施,逐步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日常管理,确保单位资产账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或被盗,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效果。要督促相关部门主动配合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及时向财务部门汇报部门资产存量、新增和减少情况,实现信息共享。要加强固定资采购过程的监督检查,保证采购资产质优价廉,提高采购质量,节约采购成本。要加强采购验收的监督管理,确保验收工作机构职责清晰,验收标准科学合理,验收报告编审到位,验收问题及时处理。要加强对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监督检查,以减少资产的运行维护成本,最大限度避免人为损坏,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加强对闲置资产的监督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单位内部调剂使用,以提高闲置资产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价值。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具体使用人员的监督检查,当资产管理人员、使用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离任、换岗时,必须办理移交手续,确保所移交事项清晰、手续完备。要加强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的监督检查,提高资产数据的真实性和资产报告的编制质量。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产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固定资产的存量是决定事业单位职能履行效果的基础性条件。事业单位应当充分了解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及时发现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以不断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和效果。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培训,可以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管理能力。通过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管理各环节的管控,盘活现有存量,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通过实施绩效管理和强化监督检查,发挥资产管理效能,以使事业单位获得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狄振鹏.管理就是抓绩效重考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8.
[2]赵连钢.三分制度七分执行[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3.
[3]李承凤.探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强化措施[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2):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