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尔集团平台化的风险

2019-06-18 08:34李丽双李天淋
财讯 2019年13期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风险

李丽双 李天淋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的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处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进步,无不标志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而与之衍生形成的互联网思维,也是近年来世界各国企业家持续关注及研究的焦点所在。平台型企业(如阿里巴巴、拼多多等)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所孕育出来的企业新型组织结构,也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企业类型之一。然而,部分传统的科层制企业,如海尔集团,逐步打破原有的内部组织结构,开始向平台型企业转化,随之带来的风险和不可预测性还是一个有待研究及实践的方向。本文将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海尔平台化所带来的风险进行分析。

关键词:企业平台化;倒三角型;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风险

一、引言

(1)什么是企业的平台化

企业的平台化是以职能职务为依据进行权力划分的傳统科层制组织管理形式为主的企业向平台型企业转化的过程。对于平台型企业,目前尚无准确且公认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其是指打破了传统科层制组织的边界,连接了两边或多边(人才、资源、市场机会等)实现价值创造(陈威如,2014),使人才、资源与市场机会直接对接,创造单独一方无法创造的价值,例如平台组织通过设定规则、提供支持系统、设计机制吸引各方资源,孵化创业,形成新的业务和企业(韩沐野,2017)。平台型企业即“平台+项目+资源”,其不直接研发生产产品进行销售,企业内部没有权责层次分明的管理人员和工作内容严格划分的各职能部门,权利集中度较低,是一种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模式。

(2)海尔平台化进程概述

海尔自1984年成立以来,战略部署一直是海尔这些年来稳扎稳打的基础所在,先后经历了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从2005年开始,海尔集团开始采用全球化战略布局来实现本土化策略,深入挖掘当地顾客的实际需求,尝试建立“自主经营体”,初显转型“倒三角”的趋势;到2012年,海尔做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开始实施其网络化战略。张瑞敏对海尔的未来进行了初步规划,并提出海尔将在未来走向“三个转化”——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和用户个性化;逐步下放“三权”——自主用人权、独立分配权、场决策权;实现“三赢的价值”——用户价值、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的转变方向。在未来,海尔里只有三类人:平台主、小微主和小微成员。

二、海尔平台化风险分析

(1)无前车之鉴,海尔“边破边立”

近十年来,平台型企业的确在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占领市场,其未来发展趋势也被各界人士所看好。但纵观目前世界上知名的平台型企业,绝大多数在建立之初就以平台化的组织形式建立,市场定位十分明确。而要打破几十年来以科层制为基础发展壮大的组织结构转而重建平台型组织结构,海尔可能是第一个,在这种情况下,海尔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先例与经验,只能步步为营。用海尔高层的话来说,海尔目前的转型策略为“边破边立”,以求实现平稳过渡。海尔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世界企业的前列,靠的是其过硬的技术、雄厚的资金、清晰的战略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品牌实力,而按照海尔平台化的思路来看,转型后的海尔将成为众多小微企业的资源库,借助海尔的力量来实现自身的发展。那么,一旦海尔平台化在“边破边立”的推进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帝国危机带来的将是无法预知的后果。即使海尔本身有能力去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风险危机,但那些正在孕育中、实力欠缺的创业项目,或许缺乏相关的能力与实力来防御和抵抗这些风险,而在平台上孵化的这类中小型企业占多数。无先例参考,一边探索一边实践的海尔需要强大风险保障机制,一旦没有做好应对处理措施,本应利用网络效应原理,成为连接多点创造更高价值的初始源点,也将成为触发大面积危机的引爆点。

(2)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海尔平台化的风险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的,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他认为人类的需求有5类,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其中,前三者可以划分为低一层的需求,后两者为高一层的需求。当较低层的需求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出现并希望得到满足,即人们的各种需求存在一定的高低顺序(崔诣晨,2013)。通过这个理论我们可知,当一个人的前三个需求得到满足,即拥有基本的生命特征、身体机能,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感受到“我是安全的”后,再去追求高层次的需求,如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在这个社会中寻找并实现自我的价值。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仅依靠自身是无法满足前三个基本需求的,人们还希望通过融入到“群体”、“组织”中,寻找安全感、归属感。同理,人们进入企业工作,也就意味着成为了特定组织的一员。员工们在海尔的特定岗位工作,通过内部有序的科层制组织结构联系起来,上级与下级之间沟通协同,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合作,共应风险,共创佳绩,对于几十年来走过风风雨雨仍然屹立不倒的海尔更是如此。此外,员工在一个世界级的品牌企业中工作,不单是从企业内部得到安全感与归属感,也能够从外界获得。张瑞敏领导的海尔人共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的品牌形象,其强大的品牌效应会在全球培养大量忠实的“粉丝”、“坚定的执行者”,他们信赖海尔,信任海尔人,而员工也能够在这种外界给予的信任感中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被企业所需要的,也是被消费者所需要的。所以通过融入强大的组织,人们能够较好的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而海尔的平台化,一方面会削弱品牌效应所带来的力量,另一方面会打破这种强大的企业组织带给安全感和归属感。设想,当完全去掉了中间管理层,员工都被鼓励去创立小微企业,成为小微主,采取“按单聚散”、“人单合一”、“迭代量对赌”等方式自主经营,那么意味着这些小微主、创客,需要承担起作为一家小微企业领导人责任,需要考虑战略制定、人力资源配置、资金链等问题,应对可能面临的动态市场上各类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能力扮演好掌舵人的角色。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发展中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卢政营,2007)。多数员工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施展自身的才华,但无法达到一个领导人所需要的综合素质水平,他们在以往的工作中也没有相关的机会去锻炼这类能力,自然无法很好的去为一个小微企业掌舵。且近几年经济下行,多数行业的利润空间都在被压缩,市场变化较大,在这种情形下,一部分人选择了离开海尔,去寻找其他能够满足自身对于安全感和归属感需求的组织,另一部分在海尔平台上开始做小微企业的员工,可能更多感觉到的是危机感和威胁感,而不是安全感及归属感。在低级别的需要层次上无法较好的得到满足,人们便没有过多的精力去追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求,而创业所带来的成就感,更多的是一系列高层次的需求。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海尔打破重建组织结构的过程,显得困难重重。

(3)“丰田纲领”企业文化对比分析

丰田的经营理念是“顾客至上”与“以人为本”,认为“人”是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必须构建相互信赖的良好的劳资关系,培养个人的创造力及团队精神,从而确保世界各地都能生产高质量的丰田汽车(汤鋆啸,2011)。“上下同心协力,忠实于公司事业,以产业成果报效国家”、“发扬友爱精神,以公司为家,相亲相爱”等是丰田企业文化的纲领,从成为丰田员工的那一刻起,“家”的概念便在心中逐渐培养起来,让丰田的员工们在“家”中得到一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以后,发挥团结合作的力量,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在这样的环境中,上下级之间、同辈之间能够互相尊重,并在实践中努力追寻自己的价值,借助“人”的力量,最终成就了现在的丰田。曾有人提出,丰田的组织结构也是“倒三角”型,不过与海尔平台化后的倒三角不同,其主要指的是,企业高层充分尊重、鼓励与支持员工向上级提出对于产品技术革新的想法。有统计数据指出,1976年,丰田全年员工建议总数为463423件,当时职工总数为44000人,平均每天就有2000条建议(不包括假期和节日)。其中,被采纳的建议为386275件,采纳率高达83%。可以看出,人们在安全需求、爱和归属等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有更多的精力与欲望去追求高一级的需求,从而为企业创造额外的价值。

三、总结与讨论

任何理论都有其优势与缺陷,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存在着一定的人本主义局限性,区分不同需求的界限比较模糊,没有统一的标准。Wahba,M. A.和Bridwell,L. G在1976年发表于《组织行为和人类表达》(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的文章《马斯洛反思:对需求层次理论的研究概述》(Maslow reconsidered: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need hierarchy theory)中表示馬斯洛理论的需求排名,或者某些特定需求存在的证据并不足。所以仅基于本理论分析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海尔的平台化仍然且可能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处于探索时期,离成熟的阶段尚有较大的距离。这个过程是层层推进的,每推进一层,都需要面临与之带来的风险,转型的各个阶段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而平台化是一条单行道,是不可逆转的,几乎没有后退的余地。就像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说的那样,“边破边立”是海尔平台化战略的施行准则,为让海尔这艘航空母舰转变为联合舰队,海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陈威如,徐玮伶.平台组织:迎接全员创新的时代[J].清华管理评论,2014(Z2):46-54.

[2]韩沐野.传统科层制组织向平台型组织转型的演进路径研究——以海尔平台化变革为案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03):114-120.

[3]崔诣晨,印杰.生态心理学视阈下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探微[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3):24-28.

[4]卢政营.消费者需求拓扑结构演化研究——以葡萄酒业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35-40.

[5]汤鋆啸.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能力和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

[6]Wahba,M. A.,& Bridwell,L. G.Maslow reconsidered: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need hierarchy theor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1976:212-240

作者简介:李丽双(2000—),女,汉族,四川省泸州市人,本科在读,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风险
需求层次理论视野下的杰克·伦敦小说《马丁·伊登》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几点思考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浅谈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