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类比思想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2019-06-18 10:04鲁春梅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类比思想问题意识小学数学

鲁春梅

【摘 要】类比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现实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类比思想,能够激发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让课堂教学呈现预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基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梳理教材中可使用到类比思想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类比思想;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233-02

类比思想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选择恰当的时机渗透类比思想,有助于深化数学素养。这种数学思想以其不着痕迹的方式让数学课堂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本文主要对类比思想进行探究浅析。

1 类比思想概念的阐释及在教学内容中的体现

1.1 类比思想的概念阐释

类比思想的定义是:将两个或两类不同的数学对象进行比较,若发现他们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者类似之处,就可以推断他们在其他方面也有相同或者类似之处。事实上,两个对象之间在相同点的基础上还有可能存在着不同点,可以借此认识另外一种新事物[1]。

1.2 类比思想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体现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可以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在这四部分内容中均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类比思想。如,“数与代数”中“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小数、分数、百分数都可以在整数认识教学后,通过比较,找到相同点,发现不同点。“图形与几何”部分中的“图形认识”这部分内容,无论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对于彼此的特征,会用不同之处来区分,用相同之处来表示从属。“统计与概率”中的“数据整理”这部分内容,在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时,必须把相同的归为一类,在这一点上,类比思想可以先比较再分类。“综合与实践”中的内容操作实践性较强,必须以相应的学习内容为依据。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学生就得借助以往学习的知识,通过对比借鉴,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当前问题。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类比思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2.1 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在进入到课堂之前,都不是空着脑袋的。虽然他们的年龄小,社会阅历浅,但是在进入到小学之前,通过幼儿园的几年学习,他们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因而,教师不能将学生当做一张白纸,随意地按照自己的模子进行刻画。而是应该结合其年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引导其将新旧知识进行类比,温故知新,逐渐使其养成主动发现问题的好习惯。

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知识点时,教师在黑板上板

书:1÷2,,1:2,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异同。在自由讨论过后,有学生主动站起来回答:“这1÷2的商,1:2的值与其实是相等的。”由于学生此前已经学过“除法”和“分数”的性质以及“比的意义”,这为之后通过类比推出“比的性质”打下基础[2]。之后,再让学生观察一组比,6∶8=( )∶( )=12∶16,6∶8=( )∶( )=3∶4,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2,÷2,比值均不变。由此可见,类比思想在上述案例中得到很好的渗透。

2.2 串联零碎知识进行类比分析,形成构建知识网的能力

在数学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渗透类比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小学生在学完一些知识后,脑子里能够记住的东西都是零零散散的,自己很难将其梳理清楚,为了让他们能够在复习时不太费力,教师要在一段时间的讲解后,帮助其构建知识网络[3]。如“工程问题”通常涉及单个量,他们之间是效率×时间=总量。教师可将其类比到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路程”。这样,通过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的巧妙类比,帮助学生梳理了同类问题的知识点,形成了知识网络,使其思维得到发散。

2.3 借助生活问题渗透类比思想,提升解决问题的

本领

数学知识源于实际生活中,最终还是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了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渗透类比思想。如,解决篮球记分这类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类比“鸡兔同笼”问题,只要把“所得3分”类比为兔子的脚数,“所得2分”类比为鸡的脚数。接下来投进去的9个得分球就是“头数”,所得的总分21就是“脚数”。这时就可以按照鸡兔同笼问题解决。假设全是3分线内球,则得分是3×9=27分,与实际得分相差了27-21=6分,每个3分线内与线外的得分相差3-2=1分,那么多着的6分就应该拿走变成3分线内的。所以3分线内球数6÷1=6个,3分线外球数是9-6=3个。只要学会了类比,即使很难的问题也能解决,这就是类比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4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分析,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一些数学知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将数学知识迁移,从表面复杂陌生的问题简单化,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出问题的切入点,最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4]。如学习“小数除法”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设置一道复习题:小明去商店买牛奶,他发现甲商店五盒牛奶共11.5元,乙商店六盒牛奶要12.9元,请大家帮小明想一想哪一家的牛奶更便宜呢?此题涉及到求单价,需要用到除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可以先出示一道整数除法复习竖式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尝试自己计算这道含有小数的除法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够根据学过的整数除法类比迁移到小数除法,從而自己发现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如此一来,学生自己通过类比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将原有的知识纳入到新的知识结构中,巧妙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进一步完善了知识体系。

问题意识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长期的训练和正确的引导,而类比思想的渗透能够加速问题意识的形成过程。因而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要加强类比思想的渗透,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其自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本领,从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宝清.巧妙类比 有效引入——谈小学数学有效概念教学方案[J].内蒙古教育,2015(9).

[2]吴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西部素质教育,2018(7).

[3]刘德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J].教育探索,2016(6).

[4]郭红.重视类比推理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J].文理导航

(下旬),2017(7).

猜你喜欢
类比思想问题意识小学数学
“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演绎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年轻教师如何利用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