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涛林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同志指出:“苏州完全可以按照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进行自主规划。”这是省委再一次为苏州发展把脉指路,为苏州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工作导向和奋斗指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化大都市的内涵与特征
国际化大都市的概念,最早是由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来的。随后英国地理学家、规划师彼得·霍尔对这一概念做了进一步升华。所谓国际化大都市,是指已对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挥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影響的国际一流城市,如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德国的柏林等。从我国实际看,国际化大都市是一个较老的话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全国就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类似口号。国内学者关于国际化大都市概念的代表性观点为,国际化大都市是指具有较强经济实力、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服务功能、一定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总部,对世界和地区经济起影响作用的城市。综上国内外学者观点,笔者认为,国际化大都市是指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很高的开放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全球或区域性经济活动的城市。其主要特征如下。
人口密集度大。纵观现有的国际化大都市,均拥有较大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例如东京,人口规模约3700万,人口密度约为6100人/平方公里;纽约人口规模850万,人口密度约为7001人/平方公里;巴黎人口规模为1100万,人口密度约为920人/平方公里;上海人口规模为2420万,人口密度约为3814人/平方公里。
经济繁荣度高。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首先要有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而人均GDP是反映城市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例如巴黎人均GDP为6.2万美元,纽约为4.5万美元,东京为7.3万美元,伦敦为6.6万美元。
交通便捷度佳。国际化大都市必须具备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环顾全球,许多国际化大都市都有着非常发达的交通网。例如伦敦拥有世界重要的港口,希思罗机场是世界最为繁忙的机场之一,国际旅客年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二;纽约港是美国最大的海港,也是世界最大的海港之一,多年来年货物吞吐量都在亿吨之上;东京有两大机场,合计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其中东京羽田机场年旅客吞吐量7283万人次,位列世界第四。
开放包容度强。没有开放,就没有国际化。顾名思义,开放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应有之意。例如纽约拥有世界500强企业中的56家总部企业,联合国总部也设于此;伦敦居民来自世界各地,使用的语言超过300多种,是全球化的典范。东京是亚洲第一个、世界第五个,至少两次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城市。
形象美誉度好。国际化大都市一般都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人们一提到纽约,就想到了华尔街,世界金融中心是其显著特质;说到巴黎,就是世界浪漫之都,当之无愧地在全世界享有最浪漫城市的美誉;说到香港,就是购物天堂,吸引了全球旅客前往购物和旅游。
二、按照国际化大都市定位苏州已有的优势
对标国际化大都市,综合分析苏州的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苏州按照国际化大都市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已具有一定的优势。
人口规模较大。截至2017年,苏州常住人口为1068万人,人口密度为1234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低于东京、纽约、香港和上海等城市。截至2018年上半年,常住境外人员5万余人,临时来苏境外人员47万余人。此外还拥有外国高端人才、专业人才1.3万余人,海外留学回国人员约4.2万人。
经济实力较强。2017年苏州GDP为1.73万亿元人民币或2565亿美元,人均GDP为2.4万美元,低于深圳等国内城市,大致相当于巴黎的40%、纽约的53%、东京的33%、伦敦的36%。
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苏州拥有近60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苏州港港口年吞吐量排名全球内河道口第一位;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138公里;铁路里程208公里,在建118公里,“丰”字形铁路网已具雏形。
对外开放基础好。从宋代开始,苏州就是全国著名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元代期间就有大量的丝织品出口,也是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始终勇立改革开放潮头,开放型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其中进出口总额长期保持全国城市第四位,累计实际使用外资位列第二位,有15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苏投资兴业;此外苏州还与54个城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对外开放已成为苏州的显著特色和靓丽城市名片。
城市知名度较高。苏州先后承办了第八届APEC财长会议、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议等国际性会议,先后获得了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第三届“李光耀世界城市奖”等国际性荣誉。此外还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昆曲、宋锦织造技艺、缂丝织造技艺等六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塑造了城市国际品牌,享有一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三、按照国际化大都市定位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国际化大都市的内涵特质有很多,苏州是不是要全盘照搬?笔者认为,这既不现实,也不可行。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应立足苏州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以国际化大都市视野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是城市国际化的前提条件,国际化大都市均通过编制城市规划来确立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例如东京制定了城市发展战略《东京2020年规划》,明确了东京城市的发展目标:向21世纪展示更加成熟的世界城市典范;再如上海制定了《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要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善于总结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做法。一是明确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定位。按照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来精心编制苏州城市总体规划,充分体现国际化大都市这一特色。二是合理确定城市人口规模。参照国际化大都市的人口标准,到2035年,苏州总人口以1600万左右为宜,并以此配置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三是科学制定国际化大都市监测指标体系。参考国内外国际化大都市相关研究成果,制定相应的监测指标体系,并量化发展目标,每年进行考核评估,查漏补缺。
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互联互通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重要保障与前提,是维持城市有效运转的重要物质载体。纽约、巴黎、伦敦、东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都是国际航线枢纽,都建立了覆盖全球的海陆空交通网络,依托地理中心产生集聚效应和网络效应,推动城市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一是举全市之力争取建设苏州机场。建设苏州自己的机场,是苏州人几十年的梦想,老百姓呼吁规划建设苏州机场的愿望非常迫切。要积极向上争取,将苏州机场列入《江苏省民航发展中长期规划(2018—2035年)》《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等规划,构建完整的枢纽机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苏州城市功能,努力打造国际枢纽城市。二是加快形成高速铁路网。加快推进通苏嘉铁路、沪苏湖铁路等“丰”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构筑“快速、高效”的对外运输通道,强化苏州枢纽地位及辐射能力。三是做大做强苏州港。苏州港发展基础扎实,潜力巨大。要抓住上海港航运功能向外疏解的重大机遇,推动苏州港资源整合提升,加强与上海港、宁波港等合作,努力将苏州港打造成为国际性港口。
加快发展国际化都市产业。国际化大都市的根基在于国际主导产业,城市国际化离不开主导产业国际化的有力支撑。一是提升信息汇聚流通能力。通过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的提升,使更多的科技信息、商务信息、文化信息、学术信息从国际上流入和集中到苏州,让苏州成为面向世界发布大量重要信息的策源之地。二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全球跨国公司普遍都将总部设在国际化大都市。要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积极构建总部经济生态圈,以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核心,重点引进跨国公司、中央大企业在苏州设立地区总部或职能性总部机构,并推动现有企业扩展功能,设立区域性研发、物流、销售、财务中心等功能性总部。三是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按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充分发挥金融对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的集聚和配置功能,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融合发展的现代区域金融中心。
厚植对外开放新优势。对外开放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特质。城市的国际化离不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深刻变革,同时必须与国家对外关系发展方向相一致。一是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在基本完成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制度构建的背景下,健全外资准入后国民待遇制度体系和保障措施,营造所有市场主体平等享受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参与政府项目招投标、公共服务供应、政府性科技项目及标准化工作等公平竞争环境。二是构筑更高水平的开放平台。依托工业园区等开发区,积极争取设立苏州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大开放平台。积极争创国家级新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中新理事会的平台作用,努力在创立国家科创中心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三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依托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的独特区位,充分发挥实体经济强、载体平台多、政府服务优、文化底蕴深等优势,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加强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国际化大都市是以一大批具有国际化素养的人才为平台的,没有国际化的人才,就没有国际化的苏州。一是大力度打造国际化引才高地。以全球化的大视野,抓住海外人才加速回流的历史机遇,用好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赢在苏州”海外大赛等重要渠道,建好海外引才工作站、海外离岸孵化器等新型平台,强化国际化高端人才的引进。二是宽领域开拓国际化用才视野。着眼用好全球智力,大力实施好柔性引才“海鸥计划”,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打破国籍和身份制约,不受产业和领域限制,鼓励更多海外高端人才以灵活方式在苏州创新创业。三是高水平建设国际化育才格局。以教育国际化推动人才国际化,在办好昆山杜克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世界联合学院中国常熟分校、老挝苏州大学的基础上,加大世界知名高校引进力度和在苏高校“走出去”步伐,不断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显著特征,但凡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必定具有一定的國际影响力。一是打响“苏州制造”品牌。当前上海正在全力打造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苏州是中国第二大制造业大市,总体规模大,行业门类全,发展层次高,创新能力强,有条件打响“苏州制造”品牌。要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融入全球产业链相结合,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切入点,加快布局、寻求突破、系统提升,推动“苏州制造”成为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新标杆,形成一批自主掌控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制造品牌。二是打响“苏州文化”品牌。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唯一设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城市,文化底蕴深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禀赋,进一步打响“苏州文化”品牌。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扩大丝绸、茶叶等传统文化和产品的展示与输出,加快培育一批外向型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不断扩大苏州文化产品的国际份额。加大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丰富和拓展对外文化交流的内涵和领域,努力向世界传播苏州声音、讲好苏州故事,不断提升苏州文化影响力。三是积极承办重大国际性活动。近年来,杭州、厦门、青岛正是通过承办G20峰会、金砖峰会、上合峰会等一系列国际性会议,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影响力。要努力向上争取,积极承办国际性会议、赛事等活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之都和赛事之城。
(作者单位:苏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