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家边:打造增收“强引擎”

2019-06-18 08:28俞炜吴鹏
唯实 2019年5期
关键词:富民草莓村民

俞炜 吴鹏

“寺抱山中满庭芳,竹海十里望不穿。雪落梅林娇羞色,日照山凹四季香。”这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致正是傅家边社区的真实写照。傅家边社区位于南京市溧水城区南郊,经济繁荣、设施完善、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辖区面积12.8平方公里,下辖17个自然村、34个村民小组,共有1336户、4905人。改革开放之初,傅家边还是南京郊县偏处一隅的荒凉小山村,家家户户住着低矮平房,靠着农作物维持基本生活。而现如今,走进村落,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青砖黛瓦、错落有致的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绕村而过的溪水,沿着满山满坡、郁郁葱葱的果林边流向远方。40年的风雨历程,傅家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已是瓜果飘香、村美民富、喜气洋洋的“富家边”。

美好生态是富民增收的“动力源”

傅家边最大的本钱就是绿水青山,勤劳智慧的傅家边人用实际行动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将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富民优势。从依托自然资源种植草莓、果树、茶林等经济作物,到利用生态优势发展休闲旅游、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等富民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富民效益的同步共赢。如果说保护自然生态是傅家边人的发展底线,那么改善人居环境则是傅家边人的卓越追求。近几年来,社区围绕“沿路、沿水、农田景观、村容村貌、垃圾清理和污水处理”六项重点工作,大力实施乡村环境大整治,水彻底清了、岸处处绿了。家家户户在村口、宅旁、河边、路侧增绿补绿透绿,现在村里四季有绿、乔灌木错落、别具一格,现在社区主干道硬化率、卫生户厕率、生活垃圾处理率等均达100%,农村居住绿化率达50%以上。很多在外务工的村民正是从这份保留的绿水青山和改善的乡村新貌中,看到了在故乡开始新生活的希望。村民赵上荣曾在外打工,后果断回到家乡承包了5个草莓大棚,凭着肯吃苦精神和社区的扶持,夫妻俩每年净收入13万元以上,早已过上小康生活,像赵上荣这样的年收入超10万元的村民在傅家边比比皆是。2018年,傅家边社区实现总产值6.4亿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7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3万元,户均增收8万元以上,远高于南京市平均水平。

党员干部是富民增收的“领头雁”

“村委会面对的是一群最纯粹、最淳朴的人,只要你真心实意为群众做了好事、办了实事,只要你老老实实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群众就会感谢你、认可你、支持你。”傅家边社区历届领导班子始终秉承着党员干部就是“领头雁”的信念,坚持做好引领示范作用。2002年,傅家边村“两委”通过调研、专家指导,认为发展设施草莓种植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就开始号召农户种植草莓,最初农户也不是一呼百应,领导班子成员就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带领农户去浙江、镇江等地参观学习,动员村干部带头种植草莓,让老百姓看到效益、看到实惠。如今傅家边精品草莓园种植面积达万余亩,现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设施草莓种植基地,草莓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果”,2018年傅家边仅草莓产业产值就达到5000万元。追溯傅家边发展历程,从20世纪50年代兴修水利打基础、60年代种植油桐、80年代建设农业科技园乃至如今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每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都源于村委会动员组织、村干部身先士卒,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一直到今天,傅家边的群众都在说“听干部的话没错”。在做好脱贫致富的同时,社区坚持做好服务帮扶工作,社区党总支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在28个各类专业合作社成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引导一批有特长、懂技术、善经营的党员干部带领低收入家庭进行创业就业,村委出资搭建大棚免费借给农户使用,每名村干部和党员分包2—3户科技示范户、经济困难户,向村民免费提供技术、种子,并帮助其介绍销路,切实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带领村民一起走上致富路、小康路。正是这样“民不富、食不甘、寝不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着傅家边社区历届领导班子特别是每一名党员干部敢为人先、率先垂范,带领着大家把傅家边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园区载体是富民增收的“催化剂”

傅家边是全省乃至全国最早规划建设农业园区的地区之一,1994年成立溧水区傅家边农业科技园,是全省首家农业科技园,园区通过产学研合作,先后实施了50多项科研项目,获得了富硒茶、梅香茶等20多项科技成果。在推广种植的过程中,创新建立了“园区(公司)+合作社+农户”傅家边模式,即由园区(公司)负责林果收购、销售,统一生产技术、质量标准;合作社负责林果技术指导,统一培训;农户负责林果生产,通过专业化分工、精细化协作、科学化管理,三方构建了“互利共赢、共建共享”发展综合体,周边的村民也走上了科技致富的康庄大道。傅家边科技园已经形成了“四万五千”(即万亩梅园、万亩梨园、万亩草莓园、万亩竹海,千亩葡萄园、千亩桃园、千亩海棠园、千亩茶园和千亩菜园)规模,成为全省最大的青梅基地、有机水果基地,以及全市最大的大棚草莓基地、设施农业产业基地。同时依托“傅家边”金字招牌推动农旅结合,园区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04年成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获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通过举办“三节一赛”(即草莓节、梅花节、咪豆音乐节,傅家边国际山地马拉松赛)“夜游无想”等系列节庆活动,进一步提升“傅家边”品牌知名度和旅游人气,通过发展休闲度假、农事体验、健康运动等全域旅游项目,全面拓展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先进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模式,成为傅家边富民增收的“点金石”。山凹村村民赵珍娣将自家700平方米的三层小楼改建成了“乐乐农家乐”,提供餐饮、垂钓、采摘、住宿等一条龙服务。草莓节期间,30多张桌子不够坐,都得翻台,旺季时一天的营业收入超过2万元。目前傅家边社区拥有农家乐近100家,每家年平均收入超15万元。

乡土人才是富民增收的“引路人”

在傅家边,还有一批被誉为“土专家”“田秀才”的乡土人才,他们有想法、懂技术、善经营,是最具活力的农村带头致富群体,李百健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李百健是20世纪80年代落户傅家边的首名大学生,面对当时尚能返回南京的抉择,他却毅然扎根傅家边,致力带动广大村民增收致富。从90年代起,经过李百健不断地引进、培育和改良,先后有60多种经济林果在傅家边成功引种,大棚草莓、青梅、茶叶等品种的规模推广,不仅使傅家边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聚宝盆”,更使傅家边村民的口袋“鼓起来”、脑袋“富起来”。自小生长在农村的李百健对农民、对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坚持30年如一日,为农民架起了致富的桥梁,2016年4月,李百健因劳致病去世时年仅52岁,村民们把他的事迹留在了村史馆。时至今日,每年村里都会联系省市农科院专家下基层“科技致富”“科教兴农”,给村民提供良种、技术培训、现场教学,使傅家边草莓等品种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嫁接生物技术,进一步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同时随着当前农村电商新“蓝海”趋势的发展,更是涌现出了一批85后、90后返乡创业年轻莓农,通过开拓草莓生鲜电销渠道拓展销售市场,推动傅家边草莓从最初的路边摆摊、现场采摘等传统销售渠道,逐步升级到如今的电商销售、旅游体验式销售、市场销售等线上线下多种渠道。“90后”姑娘班冬雪就是年轻莓农的佼佼者,2014年她从南京晓庄学院绘画新媒体专业毕业后回乡创业,目标就锁定在溧水傅家边的“明星果”草莓上。她将草莓重新包装,注册了自己的品牌——“班班草莓”,开起了淘宝店。如今凭借当地草莓种植的“老牌优势”和“新生代”的互联网思维,她已经将傅家边草莓销往全国各地,5个月的销售旺季收入超过30万元。科技人才、经营人才是傅家边农民致富增收的“法宝”,两样都不能少。

创新发展是富民增收的“新动能”

目前傅家边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分别为:上班或打工的工资性收入,瓜果(种植、销售)、农家乐、民宿等经营性收入,土地流转或入股分红等财产性收入,真正实现了多条腿走路。傅家边片区目前正在推进“空屋计划”,由区商旅集团统一收购村民宅基地特别是空置房屋,通过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开发,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土地价值。这一举措使傅家边片区村民一家一户二层小楼的价值由2000年初的10万元跃升到现在的80万元,极大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为解决乡村“空心化”“空巢化”问题,村委决定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山凹村探索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完善交通条件、配套服务设施、整治村庄环境,进一步吸引了人流、物流、现金流和信息流,极大激发了游客游玩和村民返乡创业的积极性。目前傅家边片区的山凹村、涧东村、涧沿村、杨古岱、张塘角等都建成了高标准美丽乡村,山凹村、涧东村更是成为农家乐专业村,建成了“一户一主题、一屋一亮点”的乡村民宿体验区,2018年傅家边片区累计接待游客百万人次以上,实现直接旅游收入超亿元,直接带动农户近万户。只有将富民增收作为农业发展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农村发展才会有源源不竭的动力。

作为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40年来,傅家边这个荒凉的山凹小村取得如今的成就,匯聚了几代人的努力与奉献,凝结了傅家边人积极创新、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精神,让傅家边自然生态优势愈发显著,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和田园综合体的生态惠民、富民价值逐步显现。从“江苏省生态文明示范村”,到“中国最美村镇”“全国文明村”,到前不久又入选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荣誉加身的傅家边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作者单位:南京市溧水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富民草莓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草莓
让富民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
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