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教学之“写”

2019-06-18 04:14郑佩琪
文学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专业化发展整本书

内容摘要:作家、教师和学生由于名著阅读教学而连结在一起,而他们,都离不开一个“写”字。这里将对其探讨。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 经典名著 整本书 写 名著教学 专业化发展

作为“人类价值选择”结果的经典名著[1],不同于短时间流行的[2]、“平面快餐化”[3]的书籍,它“凝聚着创造者的血汗,展现出创造者独有的精神世界”[4]。而名著阅读教学作为纽带,把作家、教师和学生紧密连结在一起。显然,他们都离不开一个“写”字。作为项目[5]部分,这里拟对其探讨。

  一.作家之写

在“新媒体时代”[6],似乎个个都能写,而且还写得快,尤其是网络写手,但真正能“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有效提升”[7]的,能在“培植精神、拓宽视野和塑造人格”[8]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的,又有多少呢?

相比之下,那些称得上经典名著的作品,普遍为作家花时间和精力雕琢打磨出来的。像歌德的《浮士德》耗时60年,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耗时37年,雨果的《悲惨世界》用了25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用了20年,曹雪芹的《红楼梦》用了10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修改了200遍[9]。正是由于经典名著倾注了作家大量甚至是毕生的心血,所以才有“深度”,才“经久耐用”[10],才跨越时空。也正因为这样,我们阅读它时就不应该是“浮光掠影”[11],而应该是“‘慢吞‘细嚼”[12],应该是“多探究”、“深探究”[13],唯此才能真正走进作品,才能真有所获。

通过作家创作之路的了解,我们对名著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也许,此时的名著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精神上的享受,也是性情上的陶冶,甚至在我们困顿失意时还能给我们带来勇气和力量。当人生不顺遂时,我们不妨想想《报任安书》中所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把自己打倒的从来都不是外在的险境和困难,而是你自身的精神。

  二.学生之写

经典名著是呕心沥血写出来的,学生读时不能不用心,也不能不写。学生只有写,才能更好地领略名著的“感性美与理性美”[14],才能让“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和审美理解”走向更高的境界[15],才能更好地“用伟人的经验和思想看世界、看时代、看自我”[16]。那么,让学生写什么呢?

首先,改变他们课余时间读名著“从不做笔记”或“极少做笔记”的习惯[17],让他们通过写“笔记”来“增进阅读效益”[18],包括“批注”——“眉批”、“旁批”、“尾批”等[19]。其次,让他们写“读后感”[20],或者写能将“零散不成系统的感知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书面报告”[21]。再次,让他们针对不同的意见写“辩词”[22],这一方面可澄清认识,另一方面可发现更多的精彩。最后,让他们针对名著教学写意见或建议。如“每周挤出一节课上名著阅读课行不行”[23]、“如何解决名著阅读困难”[24]等等。显然,学生的“最后”这一写很重要,一来它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名著教学的积极性,二来它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比如,有一个学生曾尖锐地指出:“要正视历史,《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历史,不要误导我们”,教师知道后,自然就会在文学与历史的“真实性”问题上[25]多加留意了。

  三.教师之写

学生读名著时不能不写,作为必须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的教师[26],那就更需要写了。

首先,是写读书笔记。这一点与学生无异,只不过是教师应该“名著阅读先行”[27]因而也是“读书笔记先行”罢了。

其次,是写教案。由于作为整本书的名著篇幅大、内容深,所以教学方法不能是老一套[28],教案的写法自然与“单篇短章”教案[29]的写法有很大的不同,也有更大的难度。不过,如果有扎实的读书笔记作为基础,那难度就会小一些。

再次,是写反思总结。如果每一部名著教学后,都能及时地反思总结,并把平时零星的感受和思考整理成条分缕析的文章,那么,往后的教学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像教完《蒙田随笔》的韩金容[30]、教完《富兰克林自传》的李仪[31]、教完《哈姆雷特》的肖杨杨[32]等老师的所为,就是典型的例证。

最后,是写论文。这“最后”一写,在“各科目考试成绩=各科目学习成绩”=“孩子未来”[33]的今日,最让“每天忙于研读教材、备课、改卷,各种教学任务以及各种培训、填表乃至评职称”的教师[34]头疼,但这又的确很重要。因为一来它使教师的头脑更清晰、更系统,避免或减少往后的教学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二来如果所写论文能公开发表的话,还能让广大的教师有所借鉴和启发。像姚佩琅的《名著阅读教学“四步工作法》[35]、王银鸿的《“学习动机”视阈中的名著阅读教学》[36]、韩金容的《高中和高校名著阅读教学之异同》[37]、陈雪君的《构建课外阅读“研讨课”的基本模式》[38]、柯丽文的《在名著阅读教学中促进直觉思维的发展与提升》[39]等,都具有这样的价值。

  四.结语

总之,透过写,师生可以知晓经典名著跟那些“既无风格又很粗糙,平庸而又过分简单化地描写现实生活的书”[40]是多么不同。而通过不断地写,学生会逐渐爱上名著,或者减少对“枯燥难懂”的经典名著[41]的“畏避情绪”[42],并且能最大限度地从中汲取营养,使自身的素养持续地发展与提升,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则会是变得越来越快。

参考文献

[1]郑惠生.论文学经典的生成、意义和特性[J].社会科学评论,2009(01):13.

[2]鄭惠生.论审美时尚的特性[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02):24.

[3]郑惠生.论大众审美文化的特征[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03):39-40.

[4]郑惠生.文艺学批评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81.

[5]姚佩琅.以提升素养为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验[J].文学教育(上),2018(11):71-75.

[6]郑惠生.“新媒体时代”小学生最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2):52.

[7]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个体抉择[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03):27.

[8]姚佩琅.例谈校办读书节的模式[J].文学教育(上),2016(01):116.

[9]郑惠生.通俗小说的认识判断与价值判斷[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2):13.

[10]郑惠生.审美时尚与大众审美文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163.

[11]郑惠生.小学生课外阅读认知、行为与相关条件的调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6):86.

[12]郑惠生.论雅文学的困境与出路[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2):11.

[13]姚佩琅.校办读书节的阅读理念[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7):23.

[14]郑惠生.应该重视大学生文学审美趣味的培育——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的探讨[J].美与时代(下),2005(04):8.

[15]郑惠生.中学生最欣赏与最反感的作家作品有哪些?——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2):62.

[16]姚佩琅.例谈学校读书节的功用、运作及局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33):11.

[17]郑惠生.关于当前中学生视听与读购状况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6):100.

[18]郑惠生.关于当前大学生视听与读写状况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5):134.

[19]黄少娥.名著与名篇阅读教学之比较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9(04).

[20]郑惠生.中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二[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2):88.

[21]梁小艳.构建名著阅读教学模式:以《红楼梦》为例[J].文学教育(上),2019(04).

[22]郑佩琪.名著阅读教学之“辩”[J].文学教育(上),2019(04).

[23]姚佩琅.高中生名著阅读量、阅读认知与行为的调研[J].文学教育(上),2019(04).

[24]姚佩琅.高中生名著阅读中愉悦、失望与困难的调研[J].文学教育(上),2019(05).

[25]姚佩琅.语文学科中的文学真实性问题——兼与李明哲《疑点重重,令人费解——读都德〈最后一课〉》商榷[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3):10-11.

[26]郑惠生.论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五因——从城乡小学生的心里话谈起[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95.

[27]郑惠生.大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9):65.

[28]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的条件创设 [J].文学教育(上),2018(12):118.

[29]姚佩琅.高中语文学科新面向:整本书[J].文学教育(上),2019(01):97.

[30]韩金容.名著阅读教学在摸索中前进[J].文学教育(上),2019(04).

[31]李仪.高中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8(11):80.

[32]肖杨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导演”和“侦探”[J].文学教育(上),2018(11):82-83.

[33]郑惠生.关于“当前小学生课余时间最喜欢做什么”的调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4):30.

[34]陈燕婵.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局及应对教学模式的构建[J].文学教育(上),2019(04).

[35]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四步工作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1):10-14.

[36]王银鸿.学习动机视阈中的名著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上),2019(04).

[37]韩金容.高中和高校名著阅读教学之异同[J].文学教育(上),2018(11):86-87.

[38]陈雪君.构建课外阅读研讨课的基本模式[J].文学教育(上),2019(04).

[39]柯丽文.在名著阅读教学中促进直觉思维的发展与提升[J].文学教育(上),2019(04).

[40](英)约翰·苏特兰.畅销书[M].何文安,编译.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4.

[41]郑惠生.关于当前大学生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的调查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02):58.

[42]郑惠生.经典名著留给大学生的印象探讨——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六[J].美与时代(下),2005(09):83.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以“提升素养”为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验研究》(项目编号:2018ZQJK023,项目负责人:姚佩琅)

(作者介绍:郑佩琪,广东汕头市东厦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教学专业化发展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智慧课堂环境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名著有效阅读教学的模式解读策略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探究
农村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浅谈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英语教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