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运行机制的解码与构建

2019-06-18 04:20张景雷桑金歌周万良
活力 2019年5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三全育人新时代

张景雷 桑金歌 周万良

[摘要]本文从新时代背景下,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出了“三全育人”模式推行实施的重要性和理论意义,尤其在“三全育人”运行机制方面做了一些深入解析和探索,为高校推行和实施“三全育人”联动机制提出一些借鉴和有益尝试。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进入网络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责任意识逐渐淡化,民族认同感渐趋减弱,国民意识日趋淡薄。高校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必須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不断转变教育思维,更新教育观念,将思想政治工作融人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进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全育人”理念和模式的探索创新,恰恰是顺应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需求,契合党中央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要求而做出的一种尝试。

一、“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

“三全育人”概念是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高校要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教职员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三全育人”的理念,它标志着党和政府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此后,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多次召开党建会议,强调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强化“三全育人”理念。2017年12月教育部再次强调,高校必须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相互补充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并建设一批“三全育人”示范区和示范校。这说明“三全育人”理念在新时代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意义。

二、“三全育人”的理论内涵

全员育人是指所有教职员工都要有育人意识,负有育人责任,并能够结合本职岗位发挥育人职能,彼此协调,相互合作,构建完善和谐的大学生思政工作体系。

全程育人是指高校要根据学生在校期间各阶段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每个时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思想教育的工作重点和方法,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全方位育人是指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借助多元化手段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三全育人”模式的理论意义

“三全育人”模式要求高校立足于本校实际,按照育人的队伍、时间和空间三个维度,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的育人体系,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格局,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全员育人模式能够使不同教育主体之间加强沟通,明确统一的育人目标,构建全员参与、全员负责、全员监督的育人体系,进而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全程育人模式可以使高校对学生在校全部时间甚至更长时间上实施育人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进而促进学生成长。全方位育人模式能够丰富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使教育手段多元化,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全育人”模式,这是新时代党和政府对德育发展创新的需求,也是德育理论自身发展完善的需要,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拓展了路径和思路,这是全新德育理念的体现。“三全育人”模式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格局、新体系,它可以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相互补充,构建起“大德育”的工作格局。

高校党委只有不断探索育人新模式,掌握育人新特点,拓展育人新思路,开辟育人新渠道,创新育人新手段,研究育人新经验,才能不断推进“三全育人”运行机制的创新,促使高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四、“三全育人”模式推行的重要性

(一)“三全育人”理念源于德育实效性不足

第一,德育工作尚未受到足够重视,形式主义多于行动落实。第二,德育理念滞后,教育手段老化。第三,情感教育薄弱,师生关系疏远。新时代德育需要以育人为核心,强化情感交流对学生人格的影响。第四,互联网普及给传统德育带来挑战,使传统德育工作效率低下。极少数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上网成瘾,人际关系孤僻。网络恶俗文化、色情、暴力等对他们的吸引,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心灵腐蚀,已经对我国主流价值观教育形成冲击和弱化,网络思想阵地的教育亟须加强。

(二)契合党和政府对高校德育提出的新要求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创全员育人格局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来提供组织保证。党政团干部、两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以及其他学科教师,必须上下联动形成全员育人的思政工作格局。

2.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坚持理论自信

高校教师要站在新时代高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教书育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努力开创高校德育教育新局面。

3.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打好网络阵地战

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主导地位。除抓好两课教学外,其他相关课程也应发挥育人功能。高校要加强和净化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多角度多渠道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发展。

(三)促进了德育理论自身发展

新时代社会的开放性,网络的普及对德育提出了新要求,思政教育必须建立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才能契合新时代德育理论自身发展的要求,最大程度地发挥实效性,进而保持德育教育旺盛的生命力。

1.推进高校德育教育理论创新

“三全育人”模式,一方面坚持党和政府对高校德育的指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拓宽德育渠道,加强德育理论创新;另一方面又以新时代德育发展要求为准绳,加强实践探索,完善队伍建设,开创新时代背景下“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形成高校德育的强大合力,从而推动高校德育创新发展。

2.增强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全育人”模式适应新时代要求,强调动员全部力量进行育人,建立全方位育人的机制,形成全员育人格局,最大限度地挖掘德育资源,拓宽德育渠道,增强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努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高等教育不仅要使大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让大学生学会适应新环境,学会在新环境中创新,自我发展与超越,进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五、构建“三全育人”模式新的运行机制

(一)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全员育人的队伍机制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三全育人”模式必须立足本校,构建一支思想过硬、较高水平的思政工作队伍。党委对德育工作抓总,制定学校德育实施方案,解决德育工作重大问题。党政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两课教师则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思想理论、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等教育。辅导员和班主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上下联动、协力合作,构建全员育人格局。

1.发挥班主任和辅导员的骨干作用,强化德育理念,提高综合素质

班主任和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领航者和生活服务者,必须以先进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才能对这些思维活跃,三观尚未定型,对新事物比较敏感的大学生群体进行教育引导,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工作中要以人为本,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了解其真实思想动态,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将德育工作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充分发挥学工部和团组织协调作用

学工部和团委要树立全员育人意识,以学生为本,围绕育人这个核心,落实责任分工,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工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团委要充分发挥团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正确引导学生兴趣和爱好,将社团建设与育人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倡导社会公益活动,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把社团建设纳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轨道。

(二)充分做好学校党建工作

“围绕育人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严格把关,使优秀大学生成为党的生力军,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大对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高校党委对教职员工要抓好党风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树立榜样,增强党的威信,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充分发挥两课教师的主导作用

两课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高校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提升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水平,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1.大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建设

完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组织机构,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及相关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工作。

2.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学科研为引领,以师资培训为阶梯,以学科建设为支撑点,以创新团队建设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出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善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教学名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建设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思政教师队伍

根据学生状况配备足够数量和较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辅导员。新任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扎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否则不能担任辅导员工作。

(四)发挥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育人作用

“三全育人”全方位的推行,更需要行政管理人员增强育人意识,做到管理育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围绕育人这个核心,淡化权力意识,尊重和理解学生,充满人性关怀,一切管理工作都必须以培养学生成才和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管理与育人相结合。其次须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增强全员育人观念,加强道德修养,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五)发挥后勤人员的服务育人作用

课堂育人是培养人才的最主要途径,但服务育人却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后勤保障等各方面。高校后勤归根到底是为培养人而服务的。我国高校以往只重视后勤的服务责任,忽视其育人职能,没有很好地挖掘后勤的德育资源。后勤工作人员要强化育人意识,爱岗敬业、优质服务、以身作则、文明礼貌,以自己的敬业奉献精神感染和教育学生,更要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发挥服务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苗青.全过程育人模式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研究[J].管理观察,2018(1).

[2]范小凤.论新时期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及其运作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葛薪明.“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路径探析[J].文教资料,2009(33).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三全育人新时代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