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书建 林海燕 习中洋 武祥宇
2018年6月以来,河南省邓州市结合实际,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探索开展“抓四讲两提,促志智双扶”活动,通过讲、学、评、促结合,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收到志智双扶、物质与精神同步“脱贫”的良好效果。目前,邓州市脱贫攻坚呈现出“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良好局面,2018年计划完成16个贫困村退出、9800个贫困人口脱贫,最终核定17个村、10733人符合脱贫退出条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抓“四讲”促“两提”,激内生动力
邓州市把扶贫扶志扶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广泛开展“四讲两提”活动,通过党员干部讲政策、科技专家讲技能、五老乡贤讲道德、脱贫典型讲脱贫,提升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提高贫困户脱贫能力。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围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扶贫政策、脱贫技能,争当卫生之星、脱贫之星、文明之星”核心内容,邓州市大力弘扬独具特色的忧乐精神、渠首精神、雷锋精神,倡导自立自强、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价值导向。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基层活动,扎实推进好媳妇评选、争创雷锋标兵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脱贫之星”评选表彰活动等,邓州市动员各乡镇(街区)、市直各单位以及市属各媒体,宣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收集“志智双扶”工作成功案例、典型做法、脱贫典型160多个,较好地促进了思想转变、工作转变、作风转变。
抓“三学”转观念,增脱贫信心
邓州市把“三学”(即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扶贫政策、脱贫技能)作为主要内容,编制印发《脱贫攻坚政策问答》《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册》等,每周确定学习日,帮扶责任人帮带贫困户学习。对于致富技能的学习,根据贫困户意愿,邓州市定期举办“雨露计划”技术培训,开展农业种植、家禽养殖、电工焊工等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三学”帮贫困户知荣辱、明政策、长技能,转变了“等、靠、要”思想,树立了自主脱贫的信心和决心。贫困户庞国新患有肾结石,手术后不能干重活,家里还有一位老人和两个孩子。她在闲暇时间学习织鞋技术,学会了上百个棉鞋花型,除了送给亲戚邻居一些,还卖了2000多元。
抓“三争”促行动,倡文明新风
以“三争”(即争当卫生之星、脱贫之星、文明之星)引导贫困户从身边小事做起,点滴转变,养成文明健康日常行为习惯。
明确争创标准。“卫生之星”争创,主要看家庭环境和个人卫生情况。即看家门口是否干净、看院内是否干净、看屋内是否杂物乱堆、看锅碗瓢盆是否洗刷、看家人衣着是否干净、看脸盆毛巾是否干净。“文明之星”争创,主要看贫困户道德行为自律情况。即看该户近期是否好吃懒做、是否孝善敬老、是否和睦乡邻,是否有赌博、酗酒、封建迷信的恶习,是否有非访等违规行为。“脱贫之星”争创,主要看该户发展脱贫和自力更生的意愿是否强烈,即看务工贫困户的工作态度、发展产业贫困户的致富技能与以往相比是否有提升,自主创业就业收入与以往相比是否有提升,与同村贫困户相比脱贫致富的能力是否更强。
扎实开展评创。“卫生之星”“文明之星”和“脱贫之星”定期评创,由驻村工作队员、村组干部、党员、五老乡贤、帮扶责任人等集中入户打分评定。对评选结果进行公示,并对获评星级的人和户予以表彰,让有“等靠要”思想的贫困户脸红出汗,促使其自立自强,谋出路、早脱贫。
抓落实强保障,扩带动效应
厘清责任。乡镇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挂帅推动,分管脱贫攻坚工作的副职领导主抓,各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组长、村支部书记等为主要成员,按工作责任体系要求抓好落实,分头推进。
实施奖惩。“卫生之星”“文明之星”“脱贫之星”的评选名单,由各村脱贫责任组组长签字后报乡扶贫办,对月度之星和年度之星贫困户再给予相应的积分奖励。获奖的群众可根据积分情况到乡、村“爱心超市”兑换一定价值的商品。同时,对不思进取、卫生较差的户及帮带不力的帮扶责任人,分别采取“挂三色旗”等相应措施督促整改,促进比学赶超。
典型带动。将成效突出的星级贫困户及其帮扶责任人,树立为市、乡、村学习标兵,在市级各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形成典型带动效应,扩大教育引导效果。同时,通过设立先进典型宣传栏、评创之星公示栏等,持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宣传氛围,扩大典型带动效应。目前,邓州市小杨营乡已评选“卫生之星”168户、“孝善之星”115人,“致富之星”67户,有23户76人受到评创活动影响主动要求脱贫。穰东镇、陶营镇结合实際,在评创活动中把“三星”拓展为“五星”“六星”增强了评创针对性,有效提升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四讲两提”“三学三争”活动的开展,让帮扶责任人变压力为动力,积极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想办法,增强了贫困群众学习致富技能、扶贫政策和改变生活状态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村风民风,进一步提升了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以前村里一些游手好闲、喜欢喝酒打牌的贫困群众,开始主动作为,或着手改善居住环境,或学习种植养殖技术,或四处务工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