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四导五环节”教学法

2019-06-18 01:29钟海艳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立德环节教学法

钟海艳

【摘要】本文结合课堂实例论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四导五环节”教学法的开展方式,“四导”为导入、导标、导学、导练,“五环节”为兴趣导入、合作探究、小试牛刀、联系实际、情感提升,该教学法坚持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学科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 核心素养 四导五环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A-0029-02

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教师坚持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以信息化引领推动教学、优化管理,使学生具备信息思维,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切实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同时,核心素养跃升为我国基础教育界的新热点,成为大家眼中借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指挥棒。

在此背景下,我校积极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学科教学,从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四导五环节”教学法由此进入我校课堂。该教学法着眼于能力培养和立德树人的目标,对传统教学“导入—讲解—练习巩固”的“三大环节”进行革新,“四导”即为导入、导标、导学、导练,在教学中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点拨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五环节”包括:①兴趣导入,确定问题;②合作探究,展示成果;③小试牛刀,我练我行;④联系实际,培养能力;⑤情感提升,立德树人。下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例介绍该教学法的具体开展方式。

一、兴趣导入,确定问题

一节好课从一个好的导入开始。好的导入的前提应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的影像资料,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生动地展示出来,抓住学生的眼球,促使他们思考,让他们把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来。比如笔者上《济南的冬天》(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时,让一学生通过自身拍摄的图片和视频向同学展示他在北方旅游所看到的冬天景色,把同学带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美丽雪景当中。导入新课之后,笔者让学生确定本节课的问题,如济南的冬天美不美?作者怎么描写济南冬天的美?它的主旨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角度具体写出济南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抱着什么感情?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将学习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给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二、合作探究,展示成果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提供了越来越大的舞台。借助高科技的发展,让合作探究更有效率,更能提高學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在《黄河颂》(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如何诵读诗歌才能体现出诗歌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分工合作,明确谁去诵读、谁去配图、谁去配乐、谁去拍摄等,在这过程中,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在教室进行知识搜索、选取资料、现场录制、在班群和家长分享,使家校联系真正实现了连接,使各种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探究的设置源于对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习形象生动、突破难点。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初中生处于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教师的讲解不能太抽象,而应追求简单而明了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技术,让理论知识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更好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比如在《邓稼先》(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一课当中,“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是教学的重难点,要突破这一难点,学生必须结合邓稼先的生平及其所处时代,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的崇高品质。但是由于现在的学生对那个时代没有直接的感受,单靠文字难以直观地理解,为此,笔者为学生播放电影《邓稼先》中关于原子弹成功引爆的视频片段,把学生带回那个年代,帮助学生理解邓稼先的伟大之处,通过合作探究找到突破口,从而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三、小试牛刀,我练我行

教师借助学生平板电脑的自动批阅系统、作业任务等功能,能够精准及时地掌握每名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让个性化教学成为现实。“小试牛刀,我练我行”环节主要是巩固知识、强化记忆,为此可设置5道精练的试题,进行5分钟的限时训练,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每一题对应一个知识点,通过学生平板电脑,将试题发给每一名学生,以多媒体倒计时“倒逼”学生快速完成练习,通过学生平板电脑提交,由电脑统计答题情况,对答错的试题进行重点分析讲解,或者进行学生“一对一”的帮扶,使练习做到有的放矢,将知识点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效率。

四、联系实际,培养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让学生明白学习知识的有用性,做到学以致用,除了将知识用于考试,更重要的还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秋天的怀念》(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将关于母亲的零碎细节串联起来,写出了博大、无私的母亲形象,以此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文章语言朴素、情感真切却又意味深远,蕴含着人生诸多道理。为了学习史铁生抓细节之美、品言语之情、悟人生之道的写作手法,笔者让学生进行仿写:如果有机会,他们一定有许多没有完成的心愿,有许多要说的话。请你从“母亲”或“史铁生”的角度给对方写几句话。要求学生结合原文的一个细节,抓住描写人物的词语,揣摩人物情感,合理联想,再现情境,写好之后在班群里匿名发表,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点评,这种通过互联网来互评的习作训练比日常的作文训练更有效,更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情感提升,立德树人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 18个基本要点。落实核心素养,就是从根本上解决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四导五环节”教学法从学生出发,以育人为落脚点,把“情感提升,立德树人”放在后面,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更能发挥用武之地。笔者上完《散步》(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一课后,为了激起学生珍爱家人的意识,强化亲情感染的作用,特别播放了刘小溪的演讲视频《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借助名人的演讲,场面催人泪下,演讲结束之时正是下课铃声响起之刻,学生眼泛泪花,被播放的视频、音乐深深地打动了,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情感教育成效。

在“四导五环节”课堂里,有师生原创视频或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有师生所闻所见所感,有学生成果展示,有师生思想碰撞交流等,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精神。“四导五环节”教学法将三维目标的落实放在对应的环节上,把作业练习放在中间而不是最后,这是跟传统教学法的最大不同,把“情感提升,立德树人”放在最后,更能凸现育人的重要性。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自筹经费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四导五环节教学法的实践探索”(课题编号:2019B1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立德环节教学法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