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丽蛟,李懿航
( 1.昆明医科大学 资产管理处;2.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后勤管理处,昆明 650201)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文化环境,是校园内相对固定的物质存在[1]。主要指人们眼睛能看到、身心能身临其境的环境,由植物、湖泊、建筑等以不同形式、组合构成了校园景观。优美且别致的大学校园景观能够有力的提高一所高等院校的竞争力,科学的进行大学校园景观综合评价研究,不仅对于该校下一阶段的景观提升改造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其他高校有着参考价值,节约人力财力,打造生态校园。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校园景观评价的一种常用方法,已应用于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1]、西南民族大学航空港校区[2]、云南农业大学[3]等校园景观评价中,取得了较为公正、准确的结论,因此,在昆明医科大学校园景观评价尚未见报情况下,我们对昆明医科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以期为优化校园景观设计、景观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昆明医科大学始建于2006年11月,特点是“校园新”。学校东临雨花片区下庄,南面临云南中医学院,西面临老昆玉公路,北面临彩云南路和聚贤街。位于昆明市呈贡新区大学城北侧,主要由东苑、西苑、南苑三个区域构成。校园景观环境依据东西校区景观发展带的空间形态特点,以联系东西校区的生态人文为构建主线,以教学综合建筑群和科研产业区为核心,形成以“两心一轴,一脉十景”为主体内容的清晰的景观空间布局,整体的生态景观格局是内紧外松的布局形式。综合考虑新校区的医学特色, 实用性、生态性、可持续性等功能需求,因地制宜形成了“生态校园”与“人文校园”的综合性校园景观。
1.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通过对昆明医科大学景观现状的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总结校园植物景观现状及特点,参考相关文献,并根据专家建议,提出昆明医科大学校园景观综合评价指标,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昆明医科大学景观平均体系AHP模型,最高层(目标层A)是对校园综合景观评价,第二层是准则层(B),包括校园总体景观(B1)、校园建筑景观(B2)、绿化植物景观(B3)、水体景观(B4)、小品及公共设施景观(B5)。第三层为指标层(C),由服务于准则层下的各个构成因素的评价因子组成,含有19个评价因子(表1)。
1.2.2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及1-9比例标度确定准则层和指标层各指标的权重[6-7],并对其一致性进行检验,评价因子一致性检验均小于0.1,检验通过,结果合理有效(表1)。
选用亓莱滨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7],对昆明医科大学进行综合景观得分评价。
表1 昆明医科大学AHP 校园景观评价模型
1.2.3 评价指标分值的确定 综合评价及各层指标评价的等级分别都分为5级[8-10],利用语义学标度分级[7],它们及其对应的分值分别为Ⅰ级(非常好)、>4.5,Ⅱ级(比较好)、3.5~4.5,Ⅲ级(一般)、2.5~3.4,Ⅳ级(较差)、1.5~2.4,Ⅴ级(非常差)、<1.5。评价指标采取5分制。
1.2.4 景观综合评价模型 综合评价分值
其中E为昆明医科大学校园景观综合评价值,Pj为第j个准则层评价指标的权重,m为准则层评价指标的数目,m=5;Ri为指标层第i个指标的权重,Si为指标层指标分值,n为指标层评价指标的数目,n=4,5。
1.2.5 指标层指标分值的获取 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得,调查对象包括与风景园林专业相关的学校教师、学生,外专业的教师、学生以及校外人员等。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回收率92%。
经计算,昆明医科大学景观综合评分值为3.432分,属于Ⅲ级(一般)水平。在分项景观评价中,绿化植物景观(3.710)、水体景观(3.788)分值较高,为Ⅱ级标准;校园总体景观(3.238)、校园建筑景观(3.176)、小品与公共设施(3.169)分值较低,为Ⅲ级标准。在本次调查中水质清洁度(3.97)、植物四季景观多样性(3.88)表现最佳,建筑特色与外形(2.94)、制作材料(2.99)这两项的得分最差。
总体景观评价数据显示,景观生态特色分值(3.31)最高,景观医学特色分值(2.87)最低。校园整体景观环境舒适、优美,自然生态特色突出, 但缺乏与学校医学专业相关的特色,文化内涵不足,不能充分彰显医学类院校优势和特点。
建筑景观评价数据显示,建筑与环境协调度分值(3.29)最佳,建筑特色与外形分值(2.94)、建筑空间分布合理性分值(3.21)较低。按照建筑模数分割的“井字型”布局的路网体系体现出医学专业治学的严谨态度,功能上提供了人行穿流的交通便捷性,景观设计上利用绿地消除过于严谨的布局造成的紧张感,软化建筑边缘的僵直感,将生硬的建筑线条与绿化植物融合在一起,使其生动有趣。由于呈贡校区东西校区之间被雨花路分割开来,影响了师生出行;同时,东区的临床技能大楼、基础医药大楼等楼宇距离西区的学生公寓距离较远,出行时间较长等影响了建筑空间分布合理性。校区外形校园的建筑群以较为严谨的构图方式形成以图书馆为中心,教学楼为两翼的“品”字型布局,教学楼、科研楼建筑风格为现代欧式,因建筑为无顶建筑,排水较差,经常出现漏水、渗水情况,故影响建筑特色与外形得分(图1)。
图1 现代欧式无顶建筑
植物绿化景观数据显示,植物四季景观多样性(3.88)分值最高,植物景观高低错落分值(3.39)低。2016、2017年两次进行校园绿化景观改造,增加秋色叶树种的数量和种类,选用常绿树和落叶树按8∶2配比。校园绿化树种选用小叶樟作为基调树种,同时按区域增加银杏、三角枫等秋色叶树种,丰富校园植物色彩;搭配使用冬樱花、垂丝海棠等赏花树种,增加冬春两季的趣味性;大面积选用皇冠菊、薰衣草、鼠尾草等观花灌木,较好的消除师生学习的紧张氛围。科研楼、教学楼等广场区域选用蓝花楹等树木进行列植,形式单调,缺乏生机和活力,对广场的利用程度不充分。同时,呈贡校区于2010年搬迁,落成时间短,乔木生长尚未达到满意高度,灌木的造型管养还需加强,综合原因导致某些地块的层次不分明,林冠线单调,致使植物景观高低错落分值低。
水体景观是校园灵秀之气的集中体现,对于整个校园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校园生态化和园林化的重要途径。水体景观数据显示,岸边生态景观适宜度分值(3.97)最佳,水边植物景观丰富性分值(3.66)低。于2018年7月水体景观提升改造后,校区水体有了很大改善,生态景观适应度分值是整个调查中最高的,镜湖周边新设置了两个景观平台、一个观景亭,说明师生对水体景观的生态性十分满意。
小品与公共设施此项在所有调查中分值最低,在校园中主要涉及到雕塑、宣传栏、亭子、桌凳等公共设施,此项得分在整个调查中处于最低水平(3.169),尤其以设施数量合适(2.99)为最低分。调查发现师生对小品的数量(2.99)、制作材料(3.16)满意度较低,沟通过程中许多学生建议增加校区的桌凳数量,现有的桌凳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看书需要。同时,现有许多区域桌凳、自行车棚破损较为严重(图3),维修更新未跟上。校区现有道路标识牌比例失衡,较难达到指示牌的作用(图2)。
图2 道路指示牌比例失调
图3 自行车棚破损
调查得出,昆明医科大学校园景观中师生满意度最高的是水体景观以及植物景观,达到了Ⅲ度标准,其中最受师生欢迎的是镜湖水体区域,小品与公共设施、校园建筑景观、校园整体景观分值较低,处于Ⅱ度标准,得分低的原因主要是:一是小品与公共设施数量和现有师生数量不配套、现有设施老旧、服务半径过大,无法满足师生需求,造成空间浪费;二是校园教学楼和东区公寓之间的距离较远,学生上课耗费时间较多;三是人文景观因素缺乏。据此,提出以下讨论意见:
昆明医科大学为医学院校,但校园景观的医学特色较少,彰显医学背景的雕塑、小品等较少。建议下一步建设时,避免使用单一、死板的雕塑,充分开发校园环境特色和人文内涵,创造形象鲜明的小品,以此体现校园的历史文化内涵,并结合雕塑、小品等软环境来突出校园的专业特色,展现校园文化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反映出医学院校的人文精神。
校园建设初期,设计方尚未考虑到昆明地区可能会出现极端严寒天气,设计初期选用的小叶榕、大叶榕、天竺桂等热带植物,2015年初的极端天气导致许多植物受损严重、甚至死亡,给校方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历过冻害的植物生长较差,数年均未恢复树势,十分影响植物景观,建议高校在基础建设时期,应充分考虑选用乡土树种,一方面能充分发掘利用乡土植物,扩大种质资源数量,另外一方面因乡土植物长期生活在本地,对当地的生境较适宜,较少出现因气候不适宜导致的死亡。
学校内存在较多破损老旧的单车棚、坐凳等公共设施,十分不便于师生进行户外交流、学习,建议在下一步规划时应该集中考虑新建有文化内涵的单车棚,能突显昆医校园的文化特色;新增加能提供交流、会晤、学习的私密性交流空间和开放性交流空间;在人文景观提升设计过程中,应该较多采用隐喻、借喻的方法来传达文化意向。
本调查结果表明昆明医科大学的校园景观处于一般水平,评价结果真实的反映了昆明医科大学校园景观目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校园的再建设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