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昊,王国红,邢 蕊,李 娜
(大连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创新与创业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24)
随着国际经济活动参与程度的加深,中国制造类企业沿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径取得了长足发展[1]。增材制造作为推动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技术之一,从“跟踪”到“并行”甚至“领跑”势头强劲;“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政策与行动纲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已将发展增材制造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融入于推动智能制造主线。然而,与国外增材制造企业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相比,国内企业还处于探索与学习阶段。例如,美国3DSystems公司在2017年商业动作频繁、跨领域深度合作,从设备到产品再到服务皆有新突破;而国内一些增材制造企业仍在摸索有效的商业模式,以至于部分企业盈利状况长期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企业的自身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会对企业绩效产生深层次的影响[2-3],而部分企业忽视了商业模式创新与自身创业导向特征的匹配。在后发企业追赶同行业领先企业的背景下,研究后发追赶企业如何选择与企业自身创业导向特征相匹配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有助于从微观视角解释我国宏观经济追赶问题[4],而追赶型增长潜力的释放,有助于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5],是一项同时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作为创业研究领域中的经典构念,创业导向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长期关注:既存在对创业导向是“三维度”[6]还是“五因素”[7]之争,也存在对其构成及演化的讨论[8],还存在创业导向对创新绩效[9]、企业绩效[10-11]、企业成长[12]影响的研究,近几年,学者也开始聚焦于创业导向的前因[13-14]的研究。对于商业模式创新,学者们普遍认为其能够为企业带来积极的结果[15],能够促使企业实现新技术的市场化[16-17]、战略转型[18]以及盈利模式转变[19]等,并主要聚焦于对商业模式创新前置影响因素的探索[20-22]、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与演化[23-25]以及绩效影响[26-28]等主题的研究。然而,现有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中,鲜见关于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类型匹配关系的研究,对后发追赶企业能力追赶绩效影响的探讨也并不充分。因此,探索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关系对能力追赶绩效的影响,一方面能够细化“创业导向-绩效”与“商业模式创新-绩效”这两个经典研究主题。另一方面能够诠释创业导向如何与商业模式创新匹配,进而提升能力追赶绩效的内在过程。因此,对后发追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外在表象”与创业导向的“内在属性”匹配关系的研究,对于打开后发追赶企业如何提升能力追赶绩效的“黑箱”具有理论意义。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我国增材制造产业中典型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索性纵向案例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后发追赶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导向、商业模式创新类型,以及在不同阶段两者不同匹配关系对于能力追赶绩效提升的影响差异,以期进一步丰富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并为我国企业在进行后发追赶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特征采取适宜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创业导向是创业与战略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29]。Covin和Slevin[6]在1989年首次将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先动性归纳为公司的战略姿态三维度。Lumpkin和Dess[7]在1996年正式提出创业导向的概念,提出创业导向包含五因素:创新性、风险承担性、自主性、竞争侵略性、先动性,五因素共同描述了企业如何实施新进入过程。随着对创业导向研究的深入,Brain和Patrick在其研究中将创业导向划分为创业行为(包括创新性和先动性)和对风险的管理态度(风险承担)两个维度[30]。与国际学者对创业导向内涵的讨论相呼应,许多国内研究也提出了符合中国情境的观点[31-34],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张玉利等[32]学者提出的中国情境下创业导向可以划分为创新与超前行动性、承担风险性两维度的观点。对于创业导向“两维度”划分方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作为公司层面的构念,创业导向包含公司对于产品、流程或者商业模式创新及其商业化行动的“行为”层面,以及对于承担不确定性结果的管理倾向的“态度”层面的不可互换的两方面内涵[30,32];另一方面,无论是对产品、流程或者商业模式的创新本身,还是根据市场机会预测并率先采取行动,“创新”与“先动”的相关性较强且趋向性基本一致,而风险承担性则体现出相异的性质[32,34]。事实上,我国增材制造行业中的后发追赶企业在实施追赶战略过程中,均表现出具有创业特征的行为与管理态度。因此,对于中国情境中的后发追赶企业,本研究认为创业导向可以划分为创新与先动性、风险承担性两个维度:创新与先动性指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新观念、新管理工具与方法等的追求,进而率先采取行动策略的倾向性;风险承担性指企业乐于将资源不断投入到不确定以及风险事业的倾向性[30,32,35]。
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的盈利模式或运营结构,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与创造价值的内部流程与设计[36-39]。近年来,商业模式创新得到充分关注并获得丰富的研究成果[40-41]。现有研究将商业模式创新定义为源于企业现有商业模式渐进式变革的创造与获取价值的新逻辑或新方法[42-43],主要关注的是商业模式调整或改变[44-46]、创新商业模式构成要素[42,47-48]、组织变革过程[49-52],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的结果[3,53-54]。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类型,Linder与Cantrell(2000)[55]将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一个连续的整体的过程可分为实现型、更新型、拓展型与全新型。Voelpel等(2004)[44]将商业模式创新视为商业模式再创造的过程,通过顾客感知、技术感知、商业基础设施感知,以及经济/利润感知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借鉴Amit和Zott(2012)[56]的研究,本研究认为商业模式创新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商业模式变革与设计来实现,并体现在企业开展的一系列商业活动的变化上,具体可分为内容创新、结构创新和治理创新三种类型。其中,内容创新指企业增加或整合新的商业活动,并与现有系统(平台、应用与渠道)相连接;结构创新指企业以新的逻辑与顺序重新组织商业活动,以获得效用或效益;治理创新指企业进行授权经营,或在企业间组织新的商业运营实体来获得共同受益等方式。
后发追赶企业是以追赶为战略目标的快速跟随者、运作模式的模仿者与快速学习者[57],通常较同行业领先企业相比存在着“技术劣势”与“市场劣势”[58]。对于后发追赶企业而言,能力追赶是实现追赶目标的关键所在[59],主要体现在对技术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市场能力的追赶[60]。其中,技术能力包括生产能力、投资能力与联络能力,并体现在基于经验、基于搜寻与基于研究的从低到高的复杂程度上[61];创新能力是公司层面的引入新颖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能力[62];市场能力主要是指市场份额的提高,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市场能力从出口导向[63-64]过渡为侧重于国内市场份额[65]。后发追赶企业的能力追赶是企业通过对全球范围内同行业企业或研究机构的技术进行引进、学习、再创新,以及引入相对自身而言的新产品、新生产过程或新服务,进而提升技术能力、创新能力与市场能力的过程,体现在大规模生产能力的提升[66]、新的技术标准的提出[67-68]、知识产权产出与国内市场份额提升[69]等方面。因此,本研究认为后发追赶企业的能力追赶绩效是后发追赶企业以国内外同领域领先企业为追赶对象,通过对领先企业的学习、借鉴与再创新,实现既定的能力追赶目标与战略,体现在如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技术方面的知识产出,新产品、新服务与新模式的创新与市场化推广,以及如营业收入与增幅等方面的市场表现。
本研究通过运用探索性纵向案例研究方法,分析后发追赶企业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如何”形成匹配关系的问题[70],并探索对应匹配关系对能力追赶绩效的影响[71-72]。遵从复现逻辑对案例进行多重验证,能够保障所进行研究的信效度水平[70],为后续基于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匹配关系的分析与研究奠定基础。
增材制造企业是指以增材制造技术为核心的设备制造、材料研发生产和加工服务的企业。本研究采用目的采样技术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73],案例企业满足以下准则:首先,企业在行业内具有代表性。所选企业均为中国增材制造投资价值百强企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17),技术方面涵盖了工业级与桌面级市场的代表性主流技术,业务方面则覆盖研发、设备、系统与综合解决方案等多种模式;其次,企业符合后发追赶情形。所选企业虽为国内同行的佼佼者,但较同类型国际领先企业起步晚,并在技术路线、专利布局、商业模式等方面对标追赶领先企业;最后,可以进行多重验证。案例企业在经营时间、公司规模、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以及地理区位等方面均有差异(详见案例描述),满足多重验证的要求。
综上,本研究选定的案例企业为:陕西恒通智能机器有限公司(简称“陕西恒通”)、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泰科技”)、北京太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太尔时代”)、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先临三维”)。
本文借鉴张玉利等[32]的研究,将创业导向划分为两维度:创新与先动性、风险承担性。在创业导向的测度方面,借鉴Covin和Slevin的战略姿态量表,针对案例企业的独特性对个别题项进行适当调整。商业模式创新类型的测度参考Amit与Zott[56]对商业模式创新实现方式的划分及描述,将其划分为内容创新、结构创新及治理创新。根据Lall[61]、Mu和Lee[69]的研究,能力追赶表述为后发企业在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市场能力等方面的追赶与提升变量测度与特征表达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测度与特征表达
本文主要通过收集二手资料的方式获取案例企业相关数据,主要出于以下考虑:一方面,增材制造行业是现阶段政府、业界和学界重视的行业,行业信息内容丰富、时效性强、研究成果丰富详实;另一方面,本文收集的二手资料来源于国内外权威市场调研机构(如Wohlers Associates、Gartner等)、期刊数据库、券商,以及政府公开信息,行业专家、企业家、学者的采访评论等,资料信息相对客观详实,可以规避收集一手数据时受访者主观因素影响、迎合访谈者的提问等片面甚至错误的解读的可能性[74],减少由于研究人员或受访者带来的偏差进而提高信度[75]。
同时,本文建立案例研究资料库,实时更新相关信息,通过多源数据进行“三角验证”,如行业研报、企业新闻、披露报表,以及企业负责人采访评论等,将矛盾与模糊的信息予以剔除,以避免失效信息带来偏差。本研究共收集30余份政府发文,60余份行业报告、投资研报,300余则行业及案例企业相关新闻,以及约39万字的企业公开文字资料、相关人士采访资料等作为案例分析的基础资料。
陕西恒通成立于1997年,是教育部快速成型工程中心的具有国资背景的产业化实体,以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主要研制、生产和销售各种型号的激光快速成型设备、快速模具设备及三维反求设备,同时从事快速原型制作、快速模具制造以及逆向工程服务。公司本部百余人,分支机构遍布全国,服务客户近万家。以光固化技术(SLA)为核心技术进行研发与设备制造,现已开发出10种型号20余个规格的系列产品,并配套开发多种打印材料,多项技术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位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重点新产品、以及省部级的多项奖励。
联泰科技成立于2000年,于2016年4月22日在新三板挂牌,是一家致力于工业级SLA设备的研发和销售的民营企业。主要进行基于3D 打印设备和应用的底层技术的研究,提供系统装备、材料、服务以及内容产品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已在手板、鞋业、航空航天、医疗等多个垂直行业形成纵深的产业战略布局,已成为国内自主研发工业级SLA 技术的3D 打印设备的市场领军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截至2017年年末,员工总计198人,营收约2.5亿元,同比增长53.06%。
太尔时代成立于2003年,拥有深厚的清华大学技术背景,目前是一家主要从事以熔融沉积成型工艺(FDM)技术为核心的快速成形系统、快速制模设备以及专用耗材的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民营企业。公司本部百余人,产品广泛服务于工业制造、航空航天、动漫设计、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覆盖国内近30个省市区域并在全球设置40余家代理机构,产品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UP!”系列成为全球三大品牌之一,已成为增材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
先临三维成立于2004年,于2014年8月8日在新三板挂牌,是一家致力于建设3D数字化与3D打印技术生态系统的民营企业。以SLA、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LS)等为核心技术开展设备研制,业务领域涵盖扫描、打印、材料、设计与制造服务、网络云平台,形成了完整的产品链,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创新服务中心,在综合实力、销售规模、技术种类、服务保障能力等多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年末,员工总计752人,营收约3.6亿元,同比增长64.55%。
3D打印(后称“增材制造”)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至今欧美国家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已完成商业化的20多种3D打印技术核心专利几乎都属于欧美相关研究机构和公司,市场上形成了以3D Systems、Stratasys、EOS、ExOne、Voxeljet等公司为主导的格局。案例企业涉及到的包括SLA、FDM、SLS等核心技术情况为:SLA技术是1983年由美国3D Systems公司联合创始人Chuck Hull发明;SLS技术是1989年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C.R. Dechard研制成功;FDM技术是1989年由Stratasys 公司联合创始人Scott Crump发明。近些年,国内一些高校与科研机构取得了原创性技术的突破。但总体说来,包括案例企业在内的国内企业,在技术路线、产品定位、商业模式等方面受到国际领先企业很深的影响,并以其作为学习与追赶的对象(表2)。
表2 案例企业后发追赶属性概述
数据来源:Wohlers Associates以及案例企业公开信息。
1. 创业导向分析
案例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表现出不同侧重的创业导向类型(见表3)。
联泰科技与太尔时代在企业创立至今的发展全过程中,分别表现为以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和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的相对单一的创业导向类型。具体而言,联泰科技 “一直致力于工业级SLA设备的研发和销售”,“目前公司所有的产品均为自主研发”,体现出以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太尔时代体现出明显的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企业是“凑钱成立”的,并“在3D打印发展最冷清的时期坚持了十余年”,在2014年将融资投入到海外市场的开拓上,太尔时代的商业活动始终表现出了“乐于将资源不断投入到不确定以及风险事业的倾向性”。
陕西恒通和先临三维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创业导向类型。具体而言,陕西恒通从创立至2016年,先后研制并销售国内“第一台”光固化快速成型机、开发成功国家级新产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充分反映出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在2015-2017年,陕西恒通建立五十余家分中心、示范中心及培训基地,与国外公司开展投资与合作,体现出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相类似地,先临三维在成立的前十年,在自主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行业认证方面获得多项成果,充分体现出以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在2010-2017年,先临三维借助资本力量布局全国,建设全国性的服务中心与体验中心,体现出明显的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类型。
表3 案例企业的创业导向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
2. 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案例企业在发展全过程中体现出不同类型的商业模式创新(见表4)。
陕西恒通从1997-2014年,围绕立体光固化成型技术进行设备研发与打印耗材的研发,并开展相应的商业活动;从2015-2017年,主要开展工程中心、示范中心与培训基地的建设,先后表现出较为典型的内容创新与治理创新。
联泰科技从创立到2015年,致力于工业级3D 打印技术SLA设备的研发和销售,围绕核心技术进行设备、工艺、材料、算法和数据方面的技术升级;从2016-2017年,在现有销售网络的基础上,加大营销渠道的建设投入,在上海、北京、香港,以及美国、德国等地设立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与分公司等,也表现出较为典型的内容创新与治理创新。
太尔时代在2003-2009年,先后完成了销售工业级3D打印机、出口工业级3D打印机以及研制桌面级3D打印机的相关商业活动,表现了内容创新类型;从2009-2017年,将在工业级打印机研制销售过程中积累的技术与经验,调整到桌面级打印机的研发生产销售当中,运用新的逻辑重新组织商业活动,“获得大量用户”,其类型为结构创新。
先临三维作为国内3D打印领域新三板第一股,表现出较为综合创新类型。从创立至2009年,始终围绕3D扫描、打印、材料、设计与服务的研发、制造与销售进行内容创新;自2010年,逐步侧重建设3D数字化与3D打印技术生态系统,表现出典型的结构创新;2015-2017年,先临三维侧重治理创新,开设遍布全国的3D打印创新服务中心,并在多座主要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
3. 能力追赶绩效分析
案例企业的能力追赶绩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专利数量、经营数据、资本市场反应、媒体评价,以及社会或行业认可度等方面分析得到,反映出案例企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与市场能力的提升效果(见表5)。
陕西恒通从公司成立初至今稳步发展,从专利、软件著作权、行业标准以及累计产值(近3.8亿元)均体现出能力追赶绩效稳步提升的特征,以其主要产品工业级设备系统(industrial machine systems)为例,年均销售40台(套)左右,奠定了其常年稳居国内工业级市场的领先地位(见图1a);
表4 案例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
联泰科技从2001年销售4台(套)工业级设备系统,稳步成长为拥有61项专利,2017年营收约2.5亿元、增幅连续两年超50%的成长型企业,体现出很好的能力追赶绩效,被福布斯称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3D打印公司”(见图1b)。
太尔时代的能力追赶绩效表现出泾渭分明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2009年“在国内市场徘徊多年”,仅为众多工业级“跟跑”企业之一。第二阶段是2009-2017年,“复合增长率169%,净利润复合增速高达300%”,成为“亚洲最大的3D打印机厂商、全球三大桌面型3D打印机企业之一”的实至名归的龙头企业(见图1c)。
先临三维勤于在技术上追赶并在商业版图上积极布局,从成立至今快速成长,“2012年成为国家工信部批准的白光三维测量系统行业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逐步获得业外内认可。截至2017年年底,公司拥有357 项专利,88 项软件著作权,营业收入达3.6亿元,表现出很好的能力追赶绩效,被誉为“国内同行业领头企业”(图1d)。
表5 案例企业的能力追赶绩效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
图1a 陕西恒通能力追赶绩效变化示意图
图1b 联泰科技能力追赶绩效变化示意图
图1c 太尔时代能力追赶绩效变化示意图
图1d 先临三维能力追赶绩效变化示意图
本研究组织专家小组,结合案例企业的专利、营业额等指标,进一步对案例企业的能力追赶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专家小组由增材制造领域的1名技术专家(教授)、3名技术研究人员(博士)、3名企业家,以及2名企业管理研究学者(教授、副教授各1名)组成。本研究将经提炼的案例企业的重要信息通过邮件发送专家小组成员,对于本地与外地的专家小组成员,分别采用面谈采访与电话采访的形式获取对案例企业能力追赶绩效的评价。
能力追赶绩效分为五档,“差”代表在行业内处于落后水平,“较差”代表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中”代表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当,“较好”代表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好”代表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用“主导”表征案例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特定创业导向类型与商业模式创新类型。案例企业的能力追赶绩效评价见表6。
1. 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相互独立性
案例企业的创业导向具有动态性,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主导类型;对应阶段的商业模式创新也存在动态性,但商业模式创新与创业导向间并未表现出对应或协同变化的关系。具体而言,陕西恒通的创业导向先以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1997-2014),后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2015-2017),其商业模式创新先以内容创新为主导(1997-2014),后以治理创新为主导(2015-2017),而在创业导向方面与其相似的先临三维,却经历了从以内容创新为主导(2004-2009)、以结构创新为主导(2010-2014)到以治理创新为主导(2015-2017)的演化;始终以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创业导向的联泰科技(2000-2017),其商业模式创新从内容创新变化为治理创新,而始终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创业导向的太尔时代(2003-2017),其商业模式创新却经历了从内容创新到结构创新的变化。也就是说,相同的创业导向类型可以对应不同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相同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也可以对应不同的创业导向类型。因此,本研究提出命题:
表6 案例企业评价汇总
命题1: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具有相互独立性。
2. 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关系
(1)创业导向与内容创新的匹配
当企业进行内容创新时,以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保证了企业在新技术创新与潜在机会开发上的持续行动,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保证了企业在具有不确定性与风险的研发与生产中的资源投入。例如,陕西恒通围绕光固化技术开展试制设备、操作系统、耗材等方面的研发活动;联泰科技遵循同样的技术路线(SLA)进行设备研发和销售,通过产品与技术创新获得市场先机;先临三维定位于设备、软件、材料的研发与市场的开拓,逐步占领了扫描与激光内雕细分市场,这三家案例企业反映了以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与内容创新的匹配(见图2a)。同时,太尔时代利用在工业级3D打印机领域的技术基础,坚守市场并逐步开展国内与国外开拓及销售,反映了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创业导向与内容创新的匹配(见图2b)。
图2a 以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创业导向与内容创新的匹配
图2b 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创业导向与内容创新的匹配
基于案例企业创业导向与内容创新的分析,本研究提出命题:
命题2:创业导向与内容创新存在匹配关系。
命题2a:以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与内容创新存在匹配关系。
命题2b: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与内容创新存在匹配关系。
(2)创业导向与结构创新的匹配
当企业进行结构创新时,以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保证了企业在新产品组合和商业活动组织方面的持续行动,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保证了企业在具有风险性商业行动中的资源投入,同时保证了对结构创新这项商业行动本身的资源投入。例如,太尔时代在2009年“做出转型决定”,将工业级技术路线与产品体系移植调整到桌面级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上,反映了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与结构创新的匹配(见图3a);先临三维在进行产品线调整与布局的同时,持续进行扫描仪、三维相机、打印机,以及操作系统的研发,并进行相关专利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申请工作,反映了以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创业导向与结构创新的匹配(见图3b)。
图3a 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创业导向与结构创新的匹配
图3b 以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创业导向与结构创新的匹配
基于案例企业创业导向与结构创新的分析,本研究提出命题:
命题3:创业导向与结构创新存在匹配关系。
命题3a:以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与结构创新存在匹配关系。
命题3b: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与结构创新存在匹配关系。
(3)创业导向与治理创新的匹配
当企业进行治理创新时,以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保证了企业在新的建立新机构过程中的持续行动,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则保证了企业进行机构增设等风险性商业活动的资源投入。例如,陕西恒通充分利用了其在高校与科研系统内的网络优势,整合并建设覆盖全国的工程中心、研究中心与示范中心等机构体系;先临三维利用资本市场资源进行收购并购商业活动,开设遍布全国的3D打印创新服务中心、分子公司及分支机构,围绕3D打印全产业链布局全国市场,这两家企业反映了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创业导向与治理创新的匹配(见图4a)。与此同时,联泰科技在加速建设国内外分支机构的过程中,加大在数字化医疗健康、网络协同、智能工厂/车间、鞋模制造,以及定制化软件方面的创新投入,反映了以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创业导向与治理创新的匹配(见图4b)。
图4a 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创业导向与治理创新的匹配
图4b 以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创业导向与治理创新的匹配
基于案例企业创业导向与治理创新的分析,本研究提出命题:
命题4:创业导向与治理创新存在匹配关系。
命题4a:以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与治理创新存在匹配关系。
命题4b: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与治理创新存在匹配关系。
3. 匹配关系对能力追赶绩效的影响分析
通过案例间分析可知,以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和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分别与内容创新、结构创新和治理创新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存在匹配关系,分别为:创新与先动性×内容创新、创新与先动性×结构创新、创新与先动性×治理创新、风险承担性×内容创新、风险承担性×结构创新、风险承担性×治理创新。
从创业导向角度来看,在创业初始阶段,创新与先动性主导创业导向更有利于后发追赶企业实施追赶;而在快速发展阶段,风险承担性主导创业导向更有利于后发追赶企业实施追赶。从商业模式创新角度来看,一般情况下,后发追赶企业会采取商业模式的内容创新方式来实现创业初始阶段的追赶;但在快速发展阶段,企业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结构创新或是治理创新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6种不同匹配关系对能力追赶绩效的正向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图5),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创业导向案例企业中,陕西恒通、联泰科技、先临三维开展了如“研制系列化成型机、打造技术服务平台、资助研发软件平台等”的内容创新、“构建产品链与产品生态圈等”的结构创新,以及“设立遍布全国的工程中心、示范中心,国内外分公司等”的治理创新等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在专利申请数与授权数、营业收入等方面都获得显著提升,即创新与先动性主导创业导向与内容创新、结构创新、治理创新的匹配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能力追赶绩效。
另一方面,在以险承担性为主导创业导向案例企业中,陕西恒通与先临三维分别在2015年开始了以“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示范中心”和以“在全国范围内建设3D打印创新服务中心”为标志的治理创新,太尔时代在2010年开始了以“将工业级打印机技术体系移植到桌面级打印机的研发与生产当中”为标志的结构创新,风险承担性主导创业导向与治理创新和结构创新的匹配关系均显著提升企业的能力追赶绩效;需要指出的是,太尔时代创立之初也存在着风险承担性主导创业导向与内容创新匹配的情况,这期间太尔时代“每年的销售量只有几百台”,可知该匹配关系虽然也能够提升能力追赶绩效,但是影响并不显著。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命题:
命题5: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对能力追赶绩效有正向影响。
命题5a:以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与内容创新、结构创新、治理创新的匹配对能力追赶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命题5b: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与结构创新和治理创新的匹配对能力追赶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命题5c: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与内容创新的匹配对能力追赶绩效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
图5 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匹配对 能力追赶绩效影响示意
综上,案例企业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对能力追赶绩效的理论模型如图6所示,即后发追赶企业的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存在匹配关系,具体体现在创业导向的创新与先动性和风险承担性两个维度,能够分别与商业模式的内容创新、结构创新,以及风险创新分别形成匹配关系,并对后发追赶企业的能力追赶绩效有正向影响。
本研究运用探索性纵向案例研究方法,以2017年中国增材制造投资价值百强企业中的4家代表后发追赶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创立至今的创业导向、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两者匹配关系对能力追赶绩效的影响。主要结论有以下三点:
(1)企业的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相互独立。首先,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主导创业导向,企业会根据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选择最适宜的创业导向类型,这与有关创业导向动态性的研究结论一致[8];其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根据需要进行商业模式的内容创新、结构创新和治理创新,这三种创新类型并非不可转化,在特定阶段会以某种类型为主,这一点也呼应了Amit和Zott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56];最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同的创业导向类型可以对应不同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相同的商业模式创新类型也可以对应不同的创业导向类型,即企业的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具有相互独立性。
(2)企业的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存在匹配关系。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匹配关系的前提是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相互独立。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中,以创新与先动性和以风险承担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均可以与商业模式创新类型中的内容创新、结构创新、治理创新匹配;与之相应地,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内容创新、结构创新、治理创新等商业模式创新活动时,也会表现出能够体现不同侧重创业导向的商业活动或企业行动。本研究得到6种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关系:创新与先动性×内容创新、创新与先动性×结构创新、创新与先动性×治理创新、风险承担性×内容创新、风险承担性×结构创新、风险承担性×治理创新。
(3)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对能力追赶绩效有正向影响,不同的匹配关系对能力追赶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能够通过相应的商业活动促进知识的产出与营业收入的提升,体现出对能力追赶绩效的正向影响,一方面呼应了创业导向对提升企业绩效与促进企业成长的研究[10-12],另一方面也与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企业绩效增长的研究结论相一致[26-28]。同时,创新与先动性主导创业导向与内容创新、结构创新、治理创新的匹配关系,风险承担性主导创业导向与结构创新和治理创新的匹配关系,均对能力追赶绩效的提升有显著的影响,而风险承担性主导创业导向与内容创新的匹配关系,对能力追赶绩效的提升有正向但不显著的影响。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本研究探索了后发追赶背景下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对能力追赶绩效的影响,将两个重要解释变量之间的匹配关系引入研究框架,从微观角度论述了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不同匹配关系,打开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外在表象”与创业导向的“内在属性”的匹配对能力追赶绩效影响的“黑箱”,分别丰富了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相关主题的研究;二是,与以往分别针对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研究不同,本研究通过回溯的方法分析了后发追赶企业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构成与演化,将研究落脚点置于二者的匹配关系对能力追赶绩效的影响,细化了“创业导向-绩效”与“商业模式创新-绩效”研究主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个研究主题的融合发展,拓展了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视角;三是,分析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对能力追赶绩效的影响,本质上是从系统与动态视角分析创业导向的演化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演化,以及在演化过程中两者匹配而成的系统对能力追赶绩效的影响,强调了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既存在着彼此独立各自演化的属性,又存在彼此关联共同组成复杂动态系统的关系特征,是一种应用动态与全局分析逻辑与研究范式的有益尝试。
本研究的管理启示在于:首先,企业应该重视对创新的投入,并适时采取率先行动的商业行动策略。以创新与先动性为主导的创业导向与不同类型的商业模式创新均有很好的匹配性,这意味着企业无论处于初创期、发展期还是扩张期,对新技术、新产品、新观念或者新的管理工具的追逐,以及先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行动策略,均可以与新的商业活动、新的商业逻辑或商业顺序,以及新的机构的设立形成适宜的匹配关系,最终促进企业能力追赶绩效提升;其次,企业在初创期应采取较为保守的发展策略,在成长期与扩张期可以考虑具有风险与挑战的发展策略。企业在初创期应注重竞争优势的培育与积累,顺应市场需求,聚焦于新产品的开发与新机会的发掘,并致力于增加或调整现有产品,或对现有商业活动组织形式进行调整,以使企业更具成长性与竞争力。在成长期与扩张期,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大对分支机构或销售网络的建设投入,通过规模化的扩张迅速占有市场,从而形成长久性的竞争优势;最后,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与环境情况,适时调整发展策略与商业模式。在企业建立初期应培育对市场的敏感性与发展策略的适应性,敏锐捕捉市场需求与环境变化,对于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产品和发展规划要及时止损、勇于放弃。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本文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行业局限性。无论从技术成熟度还是市场成熟度来看,国外增材制造行业均领先于国内增材制造行业,这使得国内增材制造行业企业普遍处于后发追赶的路径中,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均受到国外同行领先企业影响。同时,增材制造行业又不同于一般的制造行业,即使是对于国外领先企业来讲,商业模式仍在创新与迭代,目标市场仍在融合与延伸(如增材制造行业与家装业、铸造业、首饰行业的融合等),这样的行业特征使得本研究结论具有较为明显的行业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可以选取更多不同行业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行业企业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关系,以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通过进一步总结面向不同行业的理论模型,检验并丰富相关研究结论。另一方面,本研究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得到结论的有待进一步大样本实证研究检验。本研究仅挑选了2017年中国增材制造投资价值百强企业中的4家代表性后发追赶企业,无论是案例企业还是研究结论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是运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的特殊性所在。未来研究可以尝试通过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别的大样本实证研究方法,进一步验证与改进本文的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