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天津市胸科医院 (天津 300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进行治疗,观察24例患者治疗前后的MAP、尿量、心率、心指数CI、多巴胺剂量以及肾上腺素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患者的MAP、尿量、心率、心指数CI、多巴胺剂量以及肾上腺素量分别为(95.74±10.17)mmHg、(57.41±7.67)mL/h、(90.82±8.36)次/min、(3.12±0.48)L/(min ·m)、(5.01±1.63)μg/(kg ·min)和(0.58±0.17)μg/(kg ·min),明显优于治疗前的(62.22±7.20)mmHg、(15.43±3.45)mL/h、(122.96±9.93)次/min、(2.08±0.34)L/(min ·m)、(18.15±3.74)μg/(kg·min)和(1.33±0.36)μg/(kg·min),P<0.05。结论: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重症心脏瓣膜疾病经过外科手术治疗后容易引发低心排综合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1-3]。相关报道表明对于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患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进行治疗,可以在心脏收缩期有效降低室壁的张力,缓解心脏负荷,同时提高冠脉血供,改善心肌灌注情况,提高患者的心功能[4-7]。基于此,为了进一步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本文以本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范围为43~76岁,平均(59.21±7.62)岁。基于NYHA分级,术前心功能Ⅲ级患者15例,Ⅳ级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同意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进行治疗。
首先对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强心治疗、营养心肌治疗、利尿治疗、抗感染治疗等[8,9]。在此基础上开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在监护室床边经患者皮股动脉穿刺,选取8F或者9F双腔主动脉内球囊导管插入,设置心电图出发模式[10]。如果患者应用起搏器辅助时需要将起搏器改为起搏触发模式。
观察24例患者治疗前后的MAP、尿量、心率、心指数CI、多巴胺剂量以及肾上腺素量的变化。
应用SPSS 19.0专业统计学软件,采用±s形式表示各项临床指标,采用t检验。
统计2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结果显示治疗后2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患者的MAP、尿量、心率、心指数CI、多巴胺剂量以及肾上腺素量分别为(95.74±10.17)mmHg、(57.41±7.67)mL/h、(90.82±8.36)次/min、(3.12±0.48)L/(min·m)、(5.01±1.63)μg/(kg·min)和(0.58±0.17)μg/(kg·min),明显优于治疗前的(62.22±7.20)mmHg、(15.43±3.45)mL/h、(122.96±9.93) 次 /min、(2.08±0.34)L/(min ·m)、(18.15±3.74)μg/(kg ·min)和(1.33±0.36)μg/(kg ·min),P<0.05。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围术期机械性循环辅助方式,特别是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应用较为广泛[11]。其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患者的主要机制为球囊的充放气作用,球囊在心脏舒张早期主动脉瓣关闭之后开始充气,保障心脏舒张期对冠状动脉和脑组织的血氧供应;球囊在心脏收缩早期排气,降低外周阻力,减少心脏做功,缓解心肌耗氧情况,提高心输出量[12]。本文以本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结果显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后患者的MAP、尿量、心率、心指数CI、多巴胺剂量以及肾上腺素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这表明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治疗。
表1. 2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