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敬德,孙晓飞
(1.喀左县畜牧兽医局,辽宁喀左 122300;2.喀左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喀左 122300)
精氨酸是组织蛋白合成过程中的氮载体,在胃肠道发育中起关键作用,因此,仔猪对日粮精氨酸的需求量很大,同时考虑到母猪哺乳期血浆精氨酸水平会降低,这也是仔猪达到最大生长性能的关键氨基酸(Wu等,2007)。精氨酸是组织蛋白中最丰富的氮载体,作用于多种通路,如精氨酸酶、一氧化氮合酶、精氨酸-甘氨酸转移酶和精氨酸-tRNA合成酶,也是肌酸,脯氨酸,谷氨酸,多胺和一氧化氮合酶合成的前体物质(Wu等,2004)。断奶后的特征是胃肠道黏膜上皮受损,可能会导致生长停滞。黏膜上皮损伤降低了必需的氨基酸(如精氨酸)的代谢,因此,在日粮中添加或口服合成精氨酸提供了一种维持、重建肠道上皮的手段。然而,断奶后仔猪的采食量降低,也存在变化,一个提高断奶后干物质摄入量的有效方法是提供液态饲料,同时精氨酸添加到液态饲料中比添加到颗粒料中更有效(Dunshea等,1999)。本研究旨在讨论颗粒或液态饲料,同时添加合成精氨酸对断奶后仔猪前3周生长性能和血浆氨基酸水平的影响。
1.1 试验日粮及分组 试验选择21 d断奶的健康仔猪67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8头。试验日粮采用2×2多因素方差设计,2种饲料形态(液态料或颗粒料),2个精氨酸水平(0或6 g/kg精氨酸),试验共进行21 d。试验用的精氨酸购自西安浩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颗粒饲料日粮组成、颗粒和液态饲料营养水平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 颗粒饲料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试验猪被关在3个环境可控制的房间中,其中两个房间被分成两部分,每个试验区由4个猪圈组成,每个猪圈有2头或3头猪,确保试验区内每个猪圈内的猪数量相等。在试验第13天之前,猪在每个猪圈的两个圆槽中饲喂颗粒料或液态料,第14天之后经过3 d过渡。
表2 颗粒饲料、液体饲料营养成分分析
1.2 样品收集及分析 分别在试验第7、10、14和21天按照个体对试验猪只进行称重,记录饲料用量,计算各阶段猪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比。在试验第7和16天每个重复随机选择5头仔猪采血10 mL,分离血浆,用试剂盒测定血浆尿素氮含量。参考Gratzfeld-Huesgen(1998)的方法用HPLC法分析血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水平。
1.3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AS多因素方差模型分析,同时研究饲料形态(颗粒或液态料)以及精氨酸添加水平(0或6 g/kg)对各指标的影响及交互作用。各组之间的差异用SNK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
2.1 液态或颗粒饲料添加精氨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3可知,断奶后前10 d饲喂液态料较颗粒料显著改善了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比(P<0.05)。但在断奶后第11~13天液态料向颗粒料过渡阶段,液态料组较颗粒料组对日增重和料比具有负面影响(P<0.05)。饲料形态和添加精氨酸与否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饲料形态和添加精氨酸以及饲料形态和仔猪日龄对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效应(P<0.05)。断奶后前10 d,饲喂液态料的仔猪较颗粒显著提高了干物质摄入量(P<0.05),此外,颗粒料添加精氨酸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干物质摄入量(P<0.05),但液态料添加精氨酸对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断奶后前10 d饲喂添加精氨酸的液态料仔猪,由液态料向固体料过渡,显著提高了采食量和日增重(P<0.05)。整个试验期间,日粮添加精氨酸有提高断奶仔猪采食量的趋势(P<0.1),同时显著改善了日增重和料比(P<0.05)。各组日粮对断奶仔猪的腹泻指数无显著影响(数据未列出,P>0.05)。液态料组较颗粒料组显著提高了粪的松散程度(P<0.05)。
表3 液体饲料或颗粒饲料添加精氨酸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浆尿素氮含量的影响
2.2 液态或颗粒饲料添加精氨酸对断奶仔猪血浆氨基酸水平的影响 由表4可知,液态或颗粒饲料添加精氨酸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血浆尿素氮含量(P<0.05)。饲喂液态料的断奶仔猪在28和37 d较颗粒料组显著降低了血浆尿素氮含量(P < 0.05)。
必需氨基酸中除了色氨酸和组氨酸,非必需氨基酸中除了谷氨酸和甘氨酸外,液态料较颗粒料均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血浆氨基酸水平(P<0.05)。颗粒料或液态料添加精氨酸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血浆亮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和甘氨酸水平(P<0.05),其中血浆精氨酸含量较对照组提高了50%。
一直以来精氨酸被认为是幼龄仔猪生长的必需氨基酸,但健康的成年猪只内源性合成的精氨酸可以满足其需要(Wu等,2007)。有研究表明,日粮添加2或4 g/kg精氨酸可以使7~21 d仔猪的日增重提高28%和66%(Kim和Wu,2004)。本试验结果发现,颗粒或液态料添加精氨酸对仔猪断奶后前10 d的日增重无显著影响,这与Zhan等(2008)的研究结果一致,发现断奶后14~ 15 d,仔猪日粮添加 0、7、12 g/kg精氨酸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同时脂多糖诱导应激的断奶后16 d的日粮中添加5 g/kg精氨酸对生长性能也无显著影响(Liu等,2008)。上述研究结果存在的差异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如试验动物的日龄不同,胃肠道发育也不同,同时,液态料中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也存在差异。本试验中液态料中精氨酸的含量和Zhan等(2008)的研究报道中颗粒料精氨酸含量均高于Kim和Wu(2004)的结果,因此,高水平精氨酸可能对断奶仔猪生长早期的影响不明显。
表4 液体饲料或颗粒饲料添加精氨酸对仔猪血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mmol/mL
本试验结果发现,液态或颗粒饲料添加精氨酸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血浆尿素氮含量。饲喂液态料的断奶仔猪在28和37 d较颗粒料组显著降低了血浆尿素氮含量。精氨酸通过尿素循环在氨解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血浆尿素氮水平是猪缺乏精氨酸的敏感指标(Wu等,2004)。本试验结果表明,日粮补充精氨酸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用于蛋白质的合成,降低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从而使血浆尿素氮水平下降。此外,日粮添加精氨酸可以提高绒毛高度,改善小肠的微血管循环,进而促进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Zhan等,2008),可以提高仔猪的采食量。
必需氨基酸中除了色氨酸和组氨酸,非必需氨基酸中除了谷氨酸和甘氨酸外,液态料较颗粒料均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血浆氨基酸水平。颗粒料或液态料添加精氨酸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血浆亮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和甘氨酸水平。仔猪对精氨酸的代谢需求主要受蛋白质需求的影响,其中氨基酸的沉积影响最大。Wu等(2007)研究认为,日摄入的精氨酸有70%用于参与蛋白质合成。因此,尽管精氨酸与其他代谢功能也有关系,但对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仔猪断奶后前10 d,饲喂液态料较颗粒料显著提高了干物质摄入量、日增重,改善料比,这与Pluske等(2005)的研究结果一致。液态料提高了仔猪的采食量,进而促进生长速度,反过来又提高了肠绒毛高度,改善了胃肠道的消化功能(Pluske等,1996)。
颗粒日粮添加精氨酸可以降低断奶后饲料形态变化带来的应激。断奶后仔猪饲喂液态料可以提高生长性能,但无论颗粒料还是液态料添加精氨酸均可以显著提高血浆精氨酸水平,降低尿素氮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