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启津沽 育人有方
——以“智启津沽·严修与天津近代文化教育展”展览设计为例

2019-06-18 02:32:00郭术山GuoShushan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南开天津文化

郭术山/Guo Shushan

一、城市发展与文化的交融

(一)城市发展形象的概念

一座城市的发展通常是此地域历史文脉与现代发展、物质文明与人文精神的综合表现。文化的发展推动着城市经济建设,城市经济建设又是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城市的经济实力雄厚其教育环境才会更加优良。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组组数据统计的表象,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人们的文化内涵,表现这城市独有的内在精神,历史悠久、具有时代精神的城市形象,往往会激起大众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从长远眼光来看,城市发展与文化的交融有助于城市本身形象的提升,也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美国社会哲学家刘易斯·福德的著作《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进一步提出了城市形象的概念,他认为城市的未来与发展需要对城市形象加以定位与提升。他理解的城市形象是人们在大众传媒、个人生活阅历、人际传播、集体记忆,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之下产生的对城市的主观印象。①

(二)天津市发展与文化教育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文化教育的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天津市发展自古是因漕运而兴起,早在明永乐年间就有正式建城记录时间,如今又作为直辖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近代由于历史原因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天津逐渐成为中国北方接受外来文化的前沿,同时也是洋务运动的基地。这就使得一大批有志青年在天津展现自己的才华抱负。严修先生就是其中一员,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知识后,严修深知教育对于城市甚至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于是竭尽全力创办了天津教育品陈列馆和天津广智馆,使之成为我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并且积极筹建了天津第一所私立中学堂(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建立了完整的私立南开教育体系,被誉为南开“校父”。严修先生的诸多贡献为天津文化教育事业描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天津这所城市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二、严修对于天津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影响

严修出身长芦盐商世家,自幼聪慧好学,学业之路十分宽泛,不仅研读传统的儒家文学,还广泛探索天文、算学等西方优秀文化科学知识。严修家族的发展是由于其父严克宽在当时科举考试落榜后走上了经商业盐的道路,但作为商人的严父始终不忘文化教育的重要,他鼓励严修走出国门,拓展视野,把自己的所学所得贡献于社会之中。面对甲午战败后的国内危机形势,严修在贵州学政任上,首倡经济专科,发科举改革、戊戌新政之先声,并以所得积极筹办教育和投资北洋实业。1904年,受直隶总督袁世凯之邀,严修出任直隶学校司督办,总理直隶学务。1905年又出任学部侍郎,积极推动中国教育的早期现代化,成为北洋集团教育界的关键人物。

(一)严修与天津近代文化事业

早在1902年,严修就偕子严智崇、严智怡赴日本进行学习考察,在他们参观了日本东京教育博物馆后,对于其文化的传播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萌发了在国内建立博物馆的想法。在此后他们又陆续参观了日本的诸多博物馆展览,这是天津乃至全国范围内最早认识和学习日本近代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缙绅。

回到天津后,严修积极地在天津创办了天津教育品陈列馆和天津广智馆,成为我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重要开拓者。本次展览中的一些文献资料清晰地记载着当时博物馆初始建筑照片和一些展览情况。

(二)严修与天津近代教育事业

严修同样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接受西方科学文化,并倡导新学的教育改革,将自己以及家族的财力、物力全部投入到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之中,尤其对于天津本地的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创立了天津第一所私立中学堂(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建立了完整的私立南开教育体系,被誉为南开“校父”。在此基础上他还与好友一起,积极在天津倡办民立和公立各类中小学校、女子学校、师范学校、工艺学堂等,以普及教育,为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展览展示设计过程及分析

英国美学家理查德·沃尔海姆在其著作《艺术及其对象》一书中写道:“艺术和它的客体是紧密而不可分离的。”②这一观点也给予了博物馆展览设计以新的启发与思考,展览中的主题与文物展品即可被定义为设计艺术处理化的客体,这就要求展览设计的艺术形式表达要与展览的主题内容相统一。例如本次“智启津沽展”的整体设计方向就是为了展现文化教育,其展厅内部设计环境应该严谨、庄重,更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化氛围。本次展览通过对各个细节的处理,将一些无法用图片、文字说明的内容娓娓道来,观众可通过场景了解到文物展品的深层意义,深入体会文物展品的内涵和文脉背景。

(一)平面布局分析

此次展览的平面布置图(图1)是根据展览大纲的安排进行设计,整体空间根据文物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严修家世及科举仕途生涯;第二部分:严修与天津近代文化事业;第三部分:严修与天津近代教育事业)。在设计初期就把各个文物所放的位置进行合理的布置,对于后期的布展起到了很大的铺垫作用,展厅内每一部分的区域都有相对应的文物展示与特定的场景进行搭配,既凸显个性又具有整体性的联系,这样的安排更有利于观众对于整体空间的把控,在观展思路上条理清晰,便于对文物展品和历史知识进行更好的认识与学习。

图1 展厅平面图

(二)主题墙区域设计

主题区域(图2)的设计整体采用高级灰色调,进入展厅的第一视觉可以清晰地看到展览主题名称,纯色、浅淡的背景色调与发光灯带的艺术处理手法相搭配使主题文字更加醒目。按照正常墙面的高度,我们在主题墙上巧妙地设计了一圈瓦檐,瓦檐上方区域采用灯箱效果,画面为天津老城区的俯视图,这种设计手法非常有代入感,使观众进入展厅后仿佛穿越回当年严修的世家,来学习与探究严修家族当年的文化脉络。在主题墙右侧的拐角处设立了一尊严修的雕像,精湛的雕刻技术与场内灯光的搭配更加突出了展览的主题内容。区域左侧墙面的处理灵感来源于天津老城墙的肌理纹样,配有一个木制艺术窗与其呼应,更加凸显场景的真实感。主题区域设计每个细节方面各有特色,但是整体风格统一,融为一体,个性与共性的设计理论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同时也很好地表达了展览的主题意境。

图2 主题区域效果图

总 结

此次“智启津沽·严修与天津近代文化教育展”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到严修对于天津近代文化教育所做出的贡献,深入地体会到天津有如今教育体系是来之不易的,激励了更多的年轻人去努力学习、奋斗。在此次设计手法上,我们不仅为了展出效果做了艺术性处理,同时在选材方面也更加重视对于节约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考虑,在展厅中应用的大型展柜是经过计算、测量制定的标准化设计,以便于以后的展览也能够多次进行利用。单元牌、说明牌、展架等一系列展具,也是选取可更换画面、文字的材质。采用这种选材手段,虽然前期投资较大,但从长期角度来看,其利用率、使用价值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种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既有利于对于文物展品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展示,也对于整体社会环境资源的发展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注释:

①[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国建筑出版社,2005年。

②[英]理查德·沃尔海姆:《艺术及其对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猜你喜欢
南开天津文化
高振魁
当代作家(2023年4期)2023-06-07 16:58:04
如果天津有“画”说
艺术启蒙(2022年9期)2022-10-08 01:33:06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南开话语研究》系列丛书再推出两本新书
天津卷
学生天地(2019年30期)2019-08-25 08:53:22
《天津之眼》
谁远谁近?
天津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6
“首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会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