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能力是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核心抓手

2019-06-17 02:22陈雁飞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层面核心运动

陈雁飞

运动能力,一个非常平实的词语,随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近年来备受从事学校体育教学、教研、培训、研究、管理者的关注,从体育教学设计到体育教研活动,从体育教师培训方案到体育科研论文与课题,其身影处处可见。追根溯源,运动能力并非新词,出现在课程标准中也非首例,早在1929年中华民国时期颁布的《小学课程暂行标准 小学体育》中就有相关论述。时至今日,因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将其作为重要的方面之一,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与定位,被赋予一些新的含义与价值,所以再次强势进入众人的眼帘,成为热门的新贵。在这样的背景下,研讨运动能力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作用与落实成为比较重要的、热门的议题,也让我们认识到无论从国家宏观层面,还是地方中观层面,以及学校微观层面思考运动能力,其都是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核心抓手,只是发挥的作用、立足的载体、呈现的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本质上的区别。

一、从国家宏观层面着重思考运动能力的目标引领

2018年1月,由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这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最具代表性、最具核心性、最具特色性的成果之一,明确指出“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运动能力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是从事生活、劳动和运动所必需的能力;专项运动能力是参与某项运动所需要的能力。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这是国家宏观层面关于运动能力做出的最官方概念解读,也是国家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关键词,还是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承载体,更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评指标的重要项。

尽管对于上述概念界定,有一些学者存在不同的观点,甚至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但在这众说纷纭的局面中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要清晰地认识到,作为国家层面的宏观性指导文件,不可能面面俱到、处处是圆,一定是抓住基本点、抓住核心点。毫无疑问,相比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运动能力更具有体育和运动的特性,更能发挥主体与基石的作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运动能力是形成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基础,健康行为是发展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的核心,体育品德是提高运动能力和改进健康行为的保证。此外,相比运动项目学习核心概念中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运动能力更具有人化与化人的特征,更符合注重面向人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国现代化教育理念。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螺旋上升的3个阶段,即:运动技术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基础阶段;运动技能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发展中阶段;运动能力是学生学习的整合,是高级阶段,是学生参加一个运动项目所具备的高阶思维能力。因此说,从国家宏观层面思考,运动能力是中国特色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核心抓手。

二、从地方中观层面着重思考运动能力的操作标准

国家宏观层面对运动能力有了较为清晰的概念界定与价值定位,规定了“学生应知和应会什么”的范围,但受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显著的现状影响,各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一定会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多维发展的原则,对运动能力的理解与认识也相应会有地域性、差异性、独特性的区分。从国家宏观层面的课程标准到中小学体育教师一线教学之间,关于运动能力的解释需要一个有效的桥梁,对于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的教学内容、教学程度、教学评价等方面也需要一个必要的明确,这就需要从地方中观层面去研讨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地方体育与健康學业质量检测标准、地方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方案,进而推进学校体育发展“本地模式”的形成。

从地方中观层面思考运动能力,需要从课程、教材、教学三个角度去诠释其各自不同的内涵与指向,从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面去审视其各自不同的衔接与分离,坚持以本地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根本,从本地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出发,发挥本地学校体育教育的优势,挖掘本地学校体育的资源。首先,合理选定必修与选修运动项目作为外显载体,明确定位其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的项目价值与学习重点,如,田径+体操必修运动项目,三大球、三小球、民族传统体育必选修运动项目,新兴+冰雪类项目任意选修运动项目的特性价值与学习重点。其次,科学规定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的“内容标准”,明确本地学生不同年龄阶段掌握基本与专项运动能力的侧重点与关键期,要达到的大致规定与高度概括,如,横向上同一水平选择不同运动项目所确定的基本与专项运动能力内容标准,纵向上同一教材在不同水平段所确定的基本与专项运动能力内容标准。最后,制订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的“表现标准”,明确评价本地学生学业质量中运动能力指标的基本依据与基本要求,如,学生经过小学阶段、中学阶段足球项目学习后能知道什么、做出什么、完成什么等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估的量化特征。因此,从地方中观层面思考,运动能力是地方模式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核心抓手。

三、从学校微观层面着重思考运动能力的落地措施

地方中观层面对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的项目选定、内容标准规定、表现标准制订都有了较为明确的指导方向与依据要求,进一步清晰了“发展本地学生运动能力应知和应会”的范围、程度、级差,但学校作为落实学校体育教育的主渠道,其相关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一定会遵循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的原则,发展学生运动能力更具有专门性、个体性、计划性。学校微观层面是围绕运动能力开展教学、锻炼、训练、比赛等活动的主阵地,对于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的目标、内容、任务、路径、措施需要更清晰的呈现,这就需要从学校微观层面去研讨学校特色体育建设方案、本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本校学生运动能力评估标准,进而推进学校体育发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

从学校微观层面思考运动能力,需要立足学情、师情、校情3个维度去分析其各自不同的基础与发展,置身课堂、课间、课外3个空间去研讨其各自不同的要点与连贯。首先,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的目标要细化,不仅仅是基本运动能力和不同专项运动能力的分类,还有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的维度,从校本、学段、水平、学年、学期、单元、课时逐一拆分出发展不同学生运动能力的目标。其次,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的内容要聚焦,体育运动项目的数量何其之多,且具有“一项多能”和“多项一能”的特性,因此,内容要有侧重点,以某一个或几个运动项目作为主打与抓手,切不可一味追求全面发展,反而造成蜻蜓点水的局面。再次,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的路径要多元,时间与空间、横向与纵向、片断与完整,体育课堂内外、体育学科内外、学校教育内外,学校要有自己的路径图,甚至每名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路径图。最后,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的措施要多样,如,开足开齐的体育课、量质同步的大课间、面向人人的课后体育、全员参与的运动竞赛、切实有效的家庭体育作业等。因此,从学校微观层面思考,运动能力是校本品牌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核心抓手。

综上所述,运动能力是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的核心抓手,其目标引领、操作标准、落地措施是现阶段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头等大事,但这不是一个层面或一个群体可以完成的,需要相关部门与人员联动形成合力,更需要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拿出更大的勇气,进行更多有益的尝试,以推进运动能力扎扎实实地生根在具体工作中,切实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围绕运动能力提升体育学科教学质量,为达成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现代化付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层面核心运动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不正经运动范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横看成岭侧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