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实训基地文化及内涵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9-06-17 01:22徐艳刘利胜
卷宗 2019年13期

徐艳 刘利胜

摘 要:汽车实训基地文化及内涵建设,实训基地引进企业文化、营造职业氛围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职业能力。实训基地发挥制度文化的主导作用,通过制度文化,提高实训基地功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汽车实训基地;文化及内涵建设;建设思路及目标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改革发展创新专项基金”立项课题 《汽车实训基地文化及内涵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2-12)成果。

实训教学对职业教育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训基地建设是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载体,而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文化及内涵建设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将实训基地营造实训基地生产、服务、管理的企业文化实训环境,把企业车间的生产管理、工作案例、责任理念和职业经验引入实训教学,在实训基地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养成质量及服务意识,实训基地文化及内涵建设才是关键。实训基地文化及内涵建设是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探索的欲望,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汽车实训基地文化及内涵建设的意义

汽车实训基地内涵及文化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和展示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规划、建设、运行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大力倡导的技能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实训教学对职业教育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载体。

高职教育汽车实训基地无论是规模还是设备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经历了数量上的蓬勃发展后,高职院校汽车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再以兴建场馆、增加设备数量为主要特征,如何规范汽车实训基地的运营,营造汽车实训基地生产、服务、管理企业文化实训环境,把企業车间的生产管理、工作案例、责任理念和职业经验引入实训教学,在实训基地运营中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养成质量及服务意识等内涵建设才是关键。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汽车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训教学的基础和首要条件,汽车实训基地文化及内涵建设的是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和举措,是提高职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汽车实训基地内涵及文化建设是实训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基地内涵及文化建设,有利于彰显汽车实训基地性质和功能,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打造汽车实训基地品牌,有利于发挥实训基地功能,有利于汽车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使实训基地具有高职院校特色,提升高职教育多元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 汽车实训基地文化及内涵建设

2.1 建设思路

1)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应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资源,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在岗位设置、生产方式、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方面,注重引入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引进企业文化,营造职业氛围,突出教学、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品牌意识等方面的生产性实训内涵,达到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适应能力的目的。

2)实训基地内涵及文化建设,应以实验室、实训室、理实一体教室、项目化实训室、产品生产线或加工车间、产学研生产试验基地等为载体,以各实验实训室的功能设计、教学开展和制度设计为主线,以高职文化和企业文化为结合点,围绕高职育人理念、职业素质教育、安全文化建设等方面,全面开展建设。

2.2 建设目标

1)环境的真实性,区域划分与生产工位一致、室内装修与生产车间一致。环境要求: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特色。环境空间:室内。特色鲜明的布局可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阶梯,易于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吸引学生追求高技能。

2)实施现场“6s”管理,使实训基地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也就是通过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最终实现生产(实训)成本最小化的目的。

3)发挥制度文化的主导作用,制度文化就是为汽车实训基地发展需要而制定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体系,通过制度文化,提高实训基地功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3 建设内容

1)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科学制定各实验实训室名称及简介;明确可承载的实验实训项目并编制项目简介;制定详细的项目教学指导书和项目教学计划;开发项目化实训教材;编制针对性强的实验实训项目安全操作规程;编制实验实训室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完善资产设备账物卡管理制度,以及教学运行管理台账等制度。

2)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应重点做好各实验实训室的如下工作:基地景观设计;合理布局室内设备、设施及装置,满足教学要求,符合企业规范;合理设计室内地板、墙面色彩及采光、通风、隔音等,努力营造干净、整洁、有序、舒适的实训教学环境;合理悬挂实验实训室铭牌、功能牌、制度牌、安全警示牌、教学看板及标语,其中标语应以先进企业文化所代表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为主,并结合学校和专业育人理念、职业岗位理念等进行筛选,力求精炼、准确、有感召力,以便创造更加真实的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3)实训基地专业技术文化建设,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高素质高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实训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强调结合工作任务的实际,选用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在实训教学形式上按照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学生在企业车间岗位扮演不同角色,如技术接待(维修服务顾问)、机电维修、钣金维修、喷漆维修、质量检验、前台主管、技术主管、车间主任等,强调动手能力训练与职业能力,实现生产(实训)、管理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此外,实训考核评价体系按照企业考核管理模式进行,考查的不仅是专业技能,还有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及团队协作等。

参考文献

[1]廖剑斌,苏茜.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中“6S”管理模式的引入和实施[J].广西教育,2016(19):175-176.

作者简介

徐艳(1972-),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汽车运用与工程专业、本科,研究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